《2010年经济分析 –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
第25节

作者: 生于07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所以,需求的角度来说,凯恩斯主义是荒谬的。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思想就是以生产为导向,进行印钞票,通过印钞票拉动“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的一个经典例子是,通过找一个工人挖坑,再找另外一个工人埋起来,就创造了就业,然后这些就业人口就有了钱,有了钱就可以消费,消费之后经济就发展起来,就是所谓的“经济刺激”计划。 正常人一听就觉得是荒谬的。 那么,为什么荒谬? 人们可能不太考虑。 而当政府真正用印钞票的方式,促进就业的时候,加速生产的时候,人们就会感觉到这个政策比较好,因为自己的工作保住了。 但是,长期来看,这导致经济资源配置更加扭曲,无需求生产更大,通货膨胀更严重,工人虽然在就业,但是收入越来越低。 当通货膨胀让经济政策不可持续的时候,人们失业将发生更大规模的失业,而且更大的通货膨胀把人们的储蓄全面掏空。

  以需求为导向的经济学就能看出来问题。 每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太多的没有满足的需求,就像我说的那个铁床。 社会中,总是有无数可以提升效率的空间,只要人们有相应的知识或者技能,就能够通过提升社会效率,而为自己创造就业。 所以,人们失业的原因总是结构型的,永远不存在因为人口太多导致的失业,而是因为人们缺乏教育和技能而导致的失业。 或者说,人们失业的原因并不是市场上没有工作了,而是人们的技能达不到这些工作的要求。 因此,更重要的是政府花钱让这些人去接受教育,然后让他们去找到有意义的工作,这才是可持续的工作,才会促成整个社会福利的可持续提高。 从需求的角度看凯恩斯,挖了坑再埋,一方面并没有提升工人的知识和技能,浪费了工人的宝贵时间,另外一方面浪费了社会的资源,扭曲了资源配置,结果只能导致以后更严重的通货膨胀,或者发生更严重的萧条。

  而政治家们为了眼前的就业率,为了眼前的所谓经济增长,往往采取荒谬的计划来刺激经济。 1929年股市崩盘,本来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但是,胡佛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刺激经济,然后将股市和经济拖入“泥潭”。 罗斯福击败胡佛上台,开始了举世闻名的罗斯福新政,同样大量进行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好像热火朝天。 但是,钱从哪里来? 政府挤占了私人的自己需求,这已经在胡佛政府发生过,结果在罗斯福政府如法炮制。 结果,最为无效的方式的政府投资,抢占了私人企业本来应该拥有的资源。 这样的结果,短期虽然能够促进经济的表面增长,但实际上让经济模式难以为继。 苏联的经济模式最初为世界所瞩目,后来无法持续的原因,就是因为以生产为导向的模式的问题。

  从需求的意义来说,私人经济的企业家精神是决定美苏之间经济差异的决定性因素。 而只有私人企业才能够通过企业家精神,在人们的日常交易中,敏感地发现的真正需求,并且通过提升自身能力,持续满足客户需求而创造利润。 然后这些企业满足经济学意义的需求,降低整个社会的运作成本,提升社会运营效率,进而引导客户需求,推动经济发展。 所以说,政府扩大投资的行为,在宏观意义上就是挤占私人资金,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实际应用。 后来,罗斯福发现自己的政策开始失效时(因为政府花钱的浪费越来越严重),然后取消了大规模的投资,立即造成美国经济立刻进入新的衰退,政府投资支持起来的“泡沫”破裂了。 那时候的衰退,已经是没有任何生机的衰退了。 正好,欧洲的战争和日本偷袭珍珠港转移了大家都视线,让很多人不深入研究经济的人们以为罗斯福新政是成功的。 2009年,奥巴马采取的还是一贯的政府刺激,比罗斯福的计划规模还庞大,而且还伴随着大量印钞票。 通过通货膨胀掠夺其他国家的美元储备价值,这个方式更加不可持续。 所以,下一步奥巴马如何收场都很难说。 (待续)


日期:2009-12-09 17:04:58

  (继续)
  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与经济大局紧密相关,这是我们都知道的。 宏观经济大局我们也看得多了,大概能够判断出个眉目。 那么,经济大局是如何跟个人紧密相关呢? 经济的方式决定个人的收入、消费和发展潜力。 经济大局决定我们的收入能力和收入方式,收入方式和社会形态决定了消费方式(也就是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决定个人的发展潜力。 在这里,我用一个人的例子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个人的发展潜力:

  首先,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收入和消费能力由不同的经济导向所决定。 一位计算机程序员在中国的某个美资企业,他的收入是每个月2万人民币。后来,按照轮岗的要求,他去美国工作了一段时间,美国人认为他的技术好,直接给他开出8万多美元的年薪,想让他留下来。 也就是说,同样的人,同样的技术,同样的工作、更差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更高的待遇。 在中国每年24万元,到了美国就是将近60万人民币,比在中国高了一倍还多。 有人说,这是因为人民币汇率被故意低估导致的。 当然,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观点。

  但是,对于这个只靠死工资生活的程序员来说,生活水平当然要提高了很多。 到了美国,扣掉各种税费之后,每个月还能剩下4000多美元。 考虑到开车、吃饭、生活消费等因素,他每个月要花2500美元,还能存2000美元左右。 而如果他在中国北京、上海或者深圳,他每个月赚的2万元人民币在扣税之后,还不够维持美国时的消费水平,更不要说存钱了。 如果碰到病痛看病,那就没谱了。 更主要的是生活的质量:美国的汽车比中国的便宜将近一半,质量要更高;房子便宜,内在质量更高,环境更是没法说; 生活消费品,很多都是从中国运来的,但是质量要更好,价格还更便宜;美国的食品安全也没有那么大的问题。 所以,在中高级消费水平上,美元比人民币更值钱,或者说人民币的价值被高估了。 也就是说,这个程序员在不同的环境中,赚得更多,生活质量更高,更有社会保障,还有剩余。 这个大家也知道。

  第二,经济形态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 当时,这个程序员面对这个offer,却非常犹豫。 因为,他所在的企业并不在美国的大城市,而是离纽约、波士顿等地开车需要两个小时左右的中等城市。 在这样的城市中,他的感觉是冷冷清清,也基本上谈不上业余生活。 不像中国的大城市,他晚上下班后,可以去找朋友,一起吃饭和玩。到了周末,节目就更加丰富多彩了。 而在美国,人们的主要娱乐好像就是运动,举行一个party似乎就是很大件事情了。所以,中国的城市似乎更像城市,美国的城市更像郊区,小城市直接就像农村。 当然,每个人有很多自娱自乐的方式,但是他都不太喜欢的。 他喜欢热闹,喜欢大家在一起玩。 权衡了利弊,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另外,他还有个女朋友在中国,让他决定不去了。 后来,那家美国公司着急了,说他女朋友也够资格,可以跟他一起去,不过工资涨不了多少,申请绿卡也是主要给他申请。给了如此优厚的条件,才让他下定决心,去了美国公司。

  第三,生活方式决定个人发展潜力。 我重点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先插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农民种地,春天播种,夏天施肥,秋天收割,冬天让土地恢复活力。 也就是说,秋天的成果,是经过冬天、春天、夏天的努力和秋天的收割共同作用而成的,缺一不可。 每个农民都懂这个道理,所以他们为了秋天收割更好的结果,就需要冬天对土地的修整,在春天和夏天对作物一丝不苟的工作。 另外,还需要学习更好的方法,用更好的种子,施用更好的肥料。 之后,粮食才有丰收,粮食的质量才会好,产量才会高,价格才会高,个人收入才会提升。 所以,其实农民是最为渴求知识的一个群体,只要教给他们的知识和方法能够让他们的收入增加10%,他们愿意付出100%的努力去学习知识。 农民对知识也是极为尊敬的,因为他们知道知识就是经济效益。 从这点上来说,农民是最有企业家精神的一个群体。 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缺乏知识,他们局限了自己,让企业家精神失去了基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