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分析 –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
第24节

作者: 生于07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宏观上,日本二战后早期的经济政策是符合“从需求出发”的方向的。 当时,欧美国家并没有真正理解到需求导向的经济方针的意义,不过日本的经济政策从直觉出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而日本的经济政策不仅引导了日本的“经济奇迹”,更促成了世界经济的大变革。(这与日本的地缘经济和当时的日本经济情况紧密相关。 有机会,我会结合日本,谈谈地缘经济与社会经济形态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以及人们心理对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作用)日本采取了产业优先的政策,其中一个就是VCR录像机产业。 通过政策扶持,加上日本企业的积极竞争,日本在VCR录像机上打败美国企业,占领了美国市场,满足美国消费者的需求。 这样的方法促成了一批日本企业的崛起,让日本人得到了丰厚的利润回报,并且形成了一整套打入美国市场,打垮美国企业的商业模式。 到1970年代后期,也就是日本战后重建的30年,日本形成了纵横美国市场的品牌集群,让美国的知识界和管理界开始陷入恐慌之中。

  同时,从生产角度出发的经济,与通货膨胀紧密相连。首先说一下,为什么发生通货膨胀? 是因为纸币发现过多。 那么,为什么纸币发行过多? 就是因为以生产为导向是盲目的生产,必然会与社会的需求产生较大的偏差,生产出大量无需求的产品,然后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同时,社会真正的需求没有满足,导致人们争抢剩余的满足真正的需求的商品而导致的。 比如说,社会里有土地十亩,能够生产十桶食用油,而社会需求是十桶油。 那么所有十亩地都用来生产油,社会生产与需求完全匹配。 但是,经济政策决定,其中的五亩地用来盖房子,剩下的五亩地用来生产食用油。那么,市场上只有5铜油供应,同时出来5套房子。 但是,人们首先必须得吃饭,连饭都没得吃,就不用谈什么房子了。 于是,人们只需要油,那么5套房子就变成了无需求生产。 而市场上还是那么多钱,人们必须拿同样的钱,购买剩下一半的东西,所以物价整体上涨一倍,通货膨胀就发生了。

  多说一些吧,让问题更明白一些。 虽然物价整体上涨一倍,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却并非如此。 在这儿通过动态的分析,把通胀问题讲得更切合实际一些。 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感觉物价不仅上涨一倍,可能是两倍。比如说,我们假设本来市场上有10瓶油,100元钱。 但是,其中5瓶油给浪费掉了,市场上只剩下5瓶油,而还有100元钱。 人们可能想当然会认为每瓶应该20元,通货膨胀一倍。 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刚开始发生通货膨胀时,可能人们并不知道市场上还有几瓶油,所以第一个人用12元买了一瓶,第二个人用15元买了一瓶,第三个人用20元钱买了一瓶,第四个人用25元钱买了一瓶,第五个人只能用28元钱买最后一瓶。 那么,人们认为通货膨胀率为多少呢? 是180%,而不是100%。 这样,人们的恐慌加剧,可能会觉得通胀将会继续上升。 所以,通胀开始的时候,人们往往急于抢购,这是符合经济学道理的。 因为早抢购的人们,只需要承受20%的通胀损失,而最后一个人却需要承受180%的通胀损失。 (有时间的话,用这个机理探讨一下房价和股价的机制,分析一下“泡沫”形成的过程,“泡沫”的高点和“泡沫”破裂的征兆)

  以满足需求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是真正的经济发展,必定是通胀率很低或者较低的经济增长。 那么,什么是没有满足的需求? 我个人感觉,经济学意义上的“没有满足的需求”和企业所说的“没有满足的需求”应当区分开来。企业说的“没有满足的需求”,往往是说某个细分市场的欲望要求。 而经济学意义上,它更主要考虑社会运转成本。 举个例子,我有一次去帮人搬一个全都是铁焊的床(单人床),这个床最少重达300斤,我们四个壮劳力费了大劲把它搬到了二楼。 我当时就想,这个床是我见过最为低劣笨重的床,做工粗糙,一看就是一个毫无知识的粗人做的活。 如果让一个有一些经验的技术工人做这个床,随便弄弄就可以减少2/3的铁,如果精心设计一些,就可以减少5/6的铁,而且同样坚固。 对于我来说,觉得做床的人太那个了。 就是让我打破了脑袋,也做不出这样笨重、粗糙的床。 随便找一个技术工人来做,用更少的材料,做出同样效果的东西,也减少了搬运等各种资源消耗。 这样,买床的人降低了一部分成本,技术工人增加了一部分收入,这就是真正的经济发展。

  能够做到世界级品牌的企业,都是思考经济学意义上的“未满足的需求”。 顺着这个床说下去,我就顺便说说宜家家居。宜家家居为什么能够把一个看上去很普通的拼板家具卖到全世界? 我个人的看法是,宜家家居卖的拼板家具本来就是一个创新。 做家具的人都知道,中低端家具的成本中,有相当的一部分是运费,也就是家具的内部空间被无效地进行了运输。 而拼版家具则完全消除了运输空气的成本,节约了大量的运费,这样就节约了很大一块成本。 另外,宜家家居通过设计,把拼版家具既做得美观耐用,而且也非常省材料和加工成本,看上去非常简单、非常容易拼装,体现出简约的美,而且还比较便宜。 就这样,宜家家居通过降低自己的制造和运输成本,给消费者让利并且也让方便了消费者的搬运,自己也实现了利润和成长。 宜家家居和消费者共同获利,实现了优质的经济成长,也就是经济发展。

  以微观经济为开端,推动世界进步的企业,都是大幅降低社会整体运作成本的企业。 比如说,亨利福特被评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因为他给美国“装上了轮子”,极大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经济形态,或者说美国的社会生活方式。 而亨利福特的关键价值就在于,通过流水线作业,让汽车从奢侈品变成了普通消费品,替代了马车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而汽车替代马车就是经济发展。 因为制造和维护一辆汽车的综合成本要比养马低得多,而且马力更大,速度更快,能够运更多的东西,还能持续运转。 同理,飞机运人的成本要比轮船运人的成本低得多,速度更快、也更舒适,所以航空业发达起来。 而世界经济就是靠这些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新发明创造,逐渐发展起来的。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最近的一次最重大的全球性、社会化的发明创造,就是1990年代中期从美国开端的“知识经济”,而其标志就是互联网。 通过互联网,美国经济从日本竞争中恢复过来。而且,在初期高速增长的几年中,美国经济几乎没有通胀。 举个例子,在这段时间,原油期货价格甚至跌穿10美元一桶。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因为在当时,美国企业开始大规模应用IT技术,并进行互联。 企业更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实现更高的产品质量,明显地减少库存,提升了工作效率,这些聚合起来,大幅提升企业的作业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增加产出。 通过互联网,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同效益开始大幅提升,遍布世界、但是紧密协作的产业链开始形成,国际经济的产业分工越来越明显,世界经济的协同效率也大大增强。 另外,美国人通过向国外销售IT软硬件等低成本、高价值商品,也获得了大量的收入。 于是,美国人享受了新的一次超常规发展的“黄金时期”,让克林顿成为一个极为受欢迎的总统。

  反过来说,以生产为导向的经济中,通胀经常会出现,反映经济停滞。 通货膨胀越严重,反映出经济问题也就越严重。 通货膨胀是滞后性指标,一旦通货膨胀出现,那就意味着问题已经造成,常常难以扭转。 2003年开始的世界性通货膨胀,就是因为大量的资源都耗费在大规模、豪华奢侈的建设上,导致世界性的资源和原材料严重紧缺,引发价格上涨,人们的基本衣食住行等基础需求受到侵害。 2008年,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导致世界各地施工建设全面停滞,立刻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通货收缩。 而为什么施工建设停滞? 就是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没人要的生产。 这些没人要的生产大量挤占了真实的社会需求,一方面严重地浪费了社会资源,另一方面让人们非常痛苦,只能拿同样的钱买更少的产品。

  无需求生产的规模过大的时候,就会造成经济危机。 这种危机经常被成为“生产过剩”的危机。 确切地说,它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而是一方面生产浪费,一方面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这种危机因为是结构性危机,所以消化的过程将是非常的痛苦和漫长,只能通过时间换空间完成。 顺便说一句,从2001-2008的通货膨胀规模来看,这个危机是世界性危机,而且危机的规模可以说“前所未有”。 现在是世界经济问题刚刚暴露的时期。 大多数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暴露,而充分暴露的问题就还需要几年。 充分暴露后,消化这些问题、重新实现经济增长,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人们到底需要多长时间结束这个危机,那就很难说了,应该是相当漫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