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分析 –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
第23节作者:
生于0715 华尔街并不是不知道这个情况,所以他们发明了“次级债券”。 通过“次级债”,将银行贷款变成可以发行的债券,将风险从银行中转移出去。 “次级债”的本质就是“垃圾债券”。 美国华尔街七八十年代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垃圾债券”。就是没有信誉、或者快要破产的公司发行债券,因为这些公司还款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它们发行的债券就像“垃圾”,所以叫做“垃圾债券”。 华尔街把这些债券打包、包装之后,以低价卖给大家。 当时,不少人人买了“垃圾债券”后,因为企业破产而 “损失惨重”。 而“次级债”的本质就是个人型“垃圾债券”。
“次级债”的问题比“垃圾债券”的问题更大。 企业本身是有资产的,不少企业即使破产后,如果清算这些公司的资产,并且进行拍卖,有些债券持有人还是能够收回一些投资的。 因此,“垃圾债券”也还有一些价值的。 但是,把穷人的 “次级债”卖给大家。 如果这些穷人把钱花完了以后,只需要宣布破产,那么债券持有人什么都得不到。 这时候,很多人会想到他们的房子、车子。 车子本身就是迅速贬值的东西,而房子是唯一可以保值的大宗价值品。 但是,不少穷人在最初贷款的时候,本身就是“零首付”。如果房价一旦下跌,“次级债”的债权持有人就“血本无归”了。
不仅如此,美国的“次级贷款”把整个世界带入了“劣质经济增长”时期。 在“互联网热”的时代,人们强调“知识经济”,用大量的金钱换取知识,大量的投资也倾注到高科技领域。 同时,社会中有很多人在疯狂地学习和工作,以跟上“新经济”、“知识经济”的步伐。但是,到了因美国穷人借贷消费引发的“房地产热”、“消费热”的时期,大量的资金去盖了房子、买了汽车。 盖房子是高能源、资源消耗的产业,而且技术附加值接近于零,对“知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没有任何的帮助作用。 而且,穷人在贷款买了房子以后,对与房子相配套的电器、家居装饰、维修工具等等相关产品也产生了大量的需求。 而这些产品同样也是低科技、低附加值、高能耗和资源消耗。 美国自己已经很少生产这些东西,所以大量从中国等亚洲国家进口。
这些进口也主要由“劣质经济”组成。 穷人消费的特点就是落后、低水平、重复。 在北美逛商场,可以看到有些人买衣服,同样的一个款式但是不同颜色,一买就是三、四件。 人们对于服装、玩具、简单工具等低端物品的大规模需求,导致了大规模的进口,而这些进口直接引发了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 美国最初还关心贸易赤字、贸易平衡,但是到后来,“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任由贸易赤字扩大。 就这样,美国的中低端产品的大规模进口刺激了亚洲国家低科技、高能源和资源消耗产业的产能迅速提升。 于是又间接引发了能源、资源、大宗产品的价格提升,形成了整个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
美国的“房地产热”、“消费热”又成为其它国家的“榜样”。 美国的“大房子”、“大汽车”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富人树立了榜样,美国的“贷款消费”、“超前消费”也引导了这些国家的年轻人的消费观念。 所以,人们开始超出自己的能力去买住房、买汽车、买名牌生活用品。 而这些国家的“房地产”等低技术行业的增长,进一步加剧了全球高速度、低质量的经济增长。 这样也就必然导致经济过热,进一步加剧了大宗产品、能源和资源产品的价格提升。 最典型的就是石油期货价格从1990年代末的曾经不到10美元/桶,持续上涨到2008年147美元/桶的高峰值。 而这些价格上涨,又刺激了大量资金涌入能源、资源等低技术行业,使世界经济和货币资源向“劣质经济”倾斜。
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时候,人们都在享受房地产带来的“财富溢价”的好处。 人们甚至可以把房地产升值带来的效应再拿到银行做抵押,获得贷款进行消费。 这样的钱来得“太容易了”。 但是,房价上涨总有个尽头。 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引发美元贬值,再加上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吞噬了人们的生活费用。 而且,由于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人们每月“按揭还款”的数额大幅上涨。 于是,从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借款人很难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即使能卖出, 房屋的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程度。
于是,泡沫破灭了,危机发生了。 穷人们因为经济拮据,已经没有力量偿还银行贷款。 所以,银行只能收回房子,通过拍卖拿回本金。 但是,随着被拍卖的房子越来越多,房价持续下跌,市场需求进一步减少,银行拍卖房子越来越难,拍卖的价格越来越低,根本无法弥补损失。 所以,“次级债券”的还款状况迅速恶化,次贷债券迅速贬值。 因为世界上很多投资银行、对冲基金都买了这些债券或者是由这些债券组成的投资组合,所以就形成了亏损。
“次贷危机”的影响已经开始深入到实体经济。 因“次贷危机”而受到震动的不仅是美国房地产和金融市场。 汽车、建材、家装、零售等行业受到了显著的影响。美国的进口企业遭遇了资金周转和商品销售的困难, 而这种局面很快传导到了中国。 而为美国市场提供大量产品的中国外贸企业,也开始遭遇收不到货款的困境。美国的进口商从2007年的下半年开始纷纷要求中国的出口商延长付款期限,从原来国际通行的60到90天付款,延长到120天,甚至180天,占压中国企业的资金。 还有,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每年为中国外贸企业提供大量的出口信用保险,一旦国外进口企业无法支付国内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中国信保将提前把钱赔付给国内出口企业。 2008年1到5月份,中国信保共接到了受损案件799宗,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88%,报损金额(2.3亿美元)更是增加了125%。 其中,有将近一半的案件(43%)来自于美国。
日期:2009-12-09 09:52:26
六、医疗与健康 (人口红利基本耗光 续2)
B、 白酒
理论推动社会的进步。 经济学经历了从重农和重商,生产到需求,再到高级需求的发展阶段。 而依托于不同的经济理论,形成了级别不同的经济形态。 到21世纪,以人们的高级需求为导向的“知识经济”统治了世界经济方向。 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的“劳心者”,轻松而且富有; 以生产为主导的国家和地区,成为劳动力,或者说“国际民工”,劳累且贫穷。 那么怎么能够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从白酒的消费就可以折射出来。
经济学理论经历了从注重生产到注重消费的过程。 在18世纪,亚当斯密写《国富论》的时候,主题是从商品生产谈起,通过阐述劳动、资本(土地、资金等)之间的关系,分析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奠定了经济学的基础。 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提出资本的利润是由压榨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获得的,因此提出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的阶级斗争。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著名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英国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出版《经济学原理》,颠覆了过去经济学的思维顺序,重新定义了经济学的思想。 马歇尔从需求出发,通过重组生产要素,达到需求与产品生产的均衡,并实现国民收入分配。 世界经济因此而不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命运也产生了本质的区别。
什么是从需求出发? 就是说,不是为了生产而生产,而是为了满足需求去生产。 需求是决定劳动价值的核心,是决定生产的核心,是社会发展的核心。 不能满足需求的生产是负价值,不仅浪费了劳动力,更浪费了社会资源。 因此,生产变成了次要和从属的因素,而谁最能够发现需求、满足需求、甚至引导需求,谁就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 这个原理应用到微观经济当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品牌。 Nike连一双鞋都,但是它通过引导需求,控制了生产,让生产成为它的“廉价劳动力”,然后获得了产业链的主要利润。 或者说,从生产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企业和经济,最后很自然地就会成“廉价劳动力”企业和经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