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分析 –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
第19节

作者: 生于07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虽然孙子曾经反对,说用宫女练兵不严肃,真的要是演练起来,吴王可能要后悔。 但是,阖闾觉得这样做无伤大雅。 做个军事训练,戏耍一下宫女,顺便也看看孙子怎么练兵。 所以,吴王说,没什么可后悔的。 于是,双方约定时间,看孙子练兵。 事后证明,孙子给吴王打“预防针”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吴王最初的想像。 然后,这个“预防针”让吴王阖闾有苦说不出。

  高手过招,一招制敌。 虽然阖闾本人打起仗来非常强悍,但是在孙子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因为,孙子的“推广”可能早已处心积虑,专门打击阖闾的薄弱之处。 根据《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吴王阖闾选了宫里180名美女。 孙子把她们分为两队,让吴王阖闾的两个爱姬分别担任各队队长。
  在训练中,孙子三令五申之后,击鼓让宫女向右,但是妇人们大笑。 孙子说,纪律不清楚,号令不熟悉,是将领的错。 于是孙子又三令五申。 然后,孙子击鼓让宫女向左,妇人们还大笑。 孙子说,纪律不清楚,号令不熟悉,是将领的错。 既然这些都明白了,但是不按照法令而行,就是吏士的罪过了。 就要砍了左右队长的头。 吴王在台上观赏,看到要砍了爱姬的头,大吃一惊。 马上派人下达命令说:“我已经知道将军你能够用兵打仗了。 我没有这两个姬子,吃饭都不香,希望不要斩了”。

  孙子说,“我已经接受命令为将军,将军在军队中,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于是就斩了两个队长示众。 用其次的两个人为队长,于是再击鼓发令。 妇人们不论左右前后,跪倒站起都按照规矩,没人敢再出声。 于是孙子让人向吴王报告说,“军队已经整齐了,大王可以试着下来看看了,只要大王想要用她们,赴汤蹈火也可以。” 吴王说:“将军停了演练,回宾馆休息吧,我不愿意下去看了。” 孙子说,“大王也就是喜欢说说,不能用到实处。”

  司马迁把这一段作为孙子的主要事迹,他肯定觉得孙子这个行动确实是太出人意料了,比孙子打仗更具有传奇色彩。 因为,有无数人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地打仗,但是还没有一个人在宫廷里“真刀真枪”地动武。 其实,从个人出身与家庭教育分析,孙子出人意料的行动,其实完全是在情理之中。 孙子虽然年轻,但是已经被培养了(N—1)年做军官了。而且,估计他早就模拟过无数次做将军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成自然了。 所以,不论是“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还是“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都是他认为的做将军的正常行为。

  而且,孙子可能早就算出,他与吴王阖闾的“遭遇战”的结果。 《孙子兵法 始计篇》说:“还没有打仗的时候,先在家谋划好胜利的,胜算就大;还没有打仗的时候,没有先在家谋划好胜利的,胜算就小。 多谋划的将战胜少谋划的,更何况没有谋划的呢!我从这儿看来,胜负已经很明显了”。 其实,孙子可能已经做好了大量的“沙盘推演”,而吴王阖闾却根本没有谋划。 所以,“第一仗”吴王阖闾惨败,赔了夫人丢了面子。


日期:2009-12-08 10:13:11

  通过这一仗,吴王阖闾处于极其艰难的选择之中。 孙子通过练兵,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能力,更让吴王阖闾吃了大亏。 在这个时候,如果吴王阖闾小心眼,让孙子走掉了,那么他白白失去了两个宠姬,而且生一肚子闷气,最后只有损失,什么都没有得到。 依照吴王阖闾的性格,这样的毫无收益的损失是不能接受的。 而如果他重用孙子,就等于用两个宠姬的代价,验证了孙子的价值,也算是得大于失。 所以,盘算半天,吴王阖闾考虑还是要重用孙子。

  另一方面,孙子出于理论的深刻理解,因此在危机之中,他的态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其实,孙子也很清楚,得罪吴王并不是好事,很有可能搞砸跟吴王的关系。 但是,孙子有更大的原则,就是“战争关系国家的生死存亡”。 而且,当时孙子与吴王阖闾是对立的利益双方。如果照顾了吴王的面子,不斩掉两个宠姬,他的战略才能就不能施展。 吴王也就看不到他如何将一个嘻嘻哈哈、毫无组织纪律性的宫女们在一个小时之内,变成一个遵章守纪的队伍。 而看不到他的训练宫女的效果,吴王阖闾也不会对他产生足够的信任,放心把军队交给他。 所以,孙子跟吴王的关系是次要的,证明自己治军的能力是主要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斩了两个宠姬就变成正常之举。 而且,如果吴王把战争当儿戏、认为宠姬更重要的话,那孙子的理想也就不可能实现,跟吴王的时间和精力就浪费了。所以,孙子必须以强有力的方式,让吴王付出代价,表达了自己的主张。

  孙子两次激怒吴王,让吴王心里非常不痛快。 其实更重要的是,孙子言行让吴王阖闾下不来台。 不过,回去以后,伍子胥向吴王进谏说,用兵不能当儿戏,吴国的主要目标是讨伐强楚而争霸,求贤若渴,而孙武又是不可多得的将才,要想跋涉千里作战,非孙武不行。 然后,伍子胥又替吴王阖闾找到孙子,然后孙子跟吴王道歉,然后再做解释。 吴王有台阶可下,面子也就挽回了,什么事情都好办了。所以,他挽留孙子,请孙子做将军。

  孙子与吴王的宫廷“交锋”,是理论家的经典案例。 而孙子是理论家的一员,反映出理论虽然来源于实践,但是远远高于实践。 西方哲学的起点苏格拉底的理论核心就是自己“无知”。 他天天用自己的“无知”去找那些自以为有知识的人辩论,最后让所有“有知”的人哑口无言,非常恼怒。 有一次,一个“有知”的人一直被苏格拉底纠缠,后来恼羞成怒,踢了苏格拉底。 有人问苏格拉底:他为什么不踢回去? 苏格拉底说:“你被驴子踢了一脚,还会去踢驴子一脚吗?”财富永远是流动的,2000年前拥有财富的人早已经烟消云散,而苏格拉底的思想和故事仍然在被无数人学习和思考。


日期:2009-12-08 18:38:01

  今天出去玩了玩,回来又跟网友沟通,没有时间写东西了。 想想把本来去年准备写了将近一部分的有关“应对经济风暴”的书的部分内容贴出来,凑凑数吧。
  当时,我研究了华尔街,感觉到华尔街太坏了,让世界人民都损失惨重,大家都应该严厉地批判他们。 再说一次,求各位网友理性跟贴!!!
  第二章华尔街盗贼与劣质经济增长
  2008年9月15日,具有158年历史、声誉卓著的雷曼兄弟公司突然宣布寻求破产保护。 从此,次级贷款以超乎人们预料的方式升级,华尔街开始了“大地震”,并开始引发全球金融和经济的“海啸”。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事件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华尔街的崩溃。在一夜之间,华尔街从无可匹敌的强大,衰弱到难以靠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 它必须寻求破产保护、寻求被兼并的保护、或者寻求政府保护,否则无法生存下去。 它不仅仅需要美国政府,而是需要世界各大国的政府共同拯救它。

  即使再巨大的财富,盗贼可以让它化为乌有。 人们获得财富、积累财富非常艰难,往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历经困难挫折。 但是,人们赔钱很容易。 如果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坏的开端是失败的全部。 站在世界经济塔尖100年的华尔街,突然重重跌落,并引发了全球金融和经济“海啸”,让所有人都难以估量其损失。而这些事件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开端,就是让盗贼掌控华尔街。 盗贼掌控的华尔街不仅让美国损失惨重,而且把整个世界经济都拖入“泥潭”。 而因为华尔街的盗贼,中国人民也损失惨重。

  让盗贼掌控的社会,是无法持续的社会。 盗贼只管制造表面的“繁荣”,尽可能把“泡沫”吹大,并从“泡沫”中盗取财富,而不管“繁荣”过后的崩溃。 华尔街从20世纪早期开始,逐渐变成世界金融中心。 尤其到了二战以后,华尔街似乎是决定世界经济发展的“指挥棒”,引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可以说,华尔街的强大有目共睹,它似乎是不可撼动的顶峰。 但是,从1990年代末期开始,华尔街成为“泡沫”的吹鼓手。 而到2002年以后,“盗贼文化”开始全面腐蚀华尔街。到2006年,它带着整个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


日期:2009-12-08 18:39:26

  第一节泡沫鼓吹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