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分析 –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
第18节作者:
生于0715 不少人只想赚到直接能够看到的钱,所以对理论经常不屑一顾。 但是,这样的结果总是赔钱。 西方有个哲学家,天天找人去讲他的哲学道理。 这让其他人特别反感,认为他光说不练,那些理论根本没有用。 而且,他一直也比较清贫,对于物质崇拜的普通人来说,他就显得更没有说服力了。 后来,他也生气了,找人出钱,做了一笔粮食的投机生意,一次赚了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 他要通过做生意让大家看看,人们处心积虑都赚不上钱,但是他研究哲学,想赚钱随时都可以赚。 哲学才是高层次的赚钱之道。
而孙子通过《孙子兵法》,奠定了世界著名的军事战略理论家的地位。 《孙子兵法》对于战争的全面性和概括性,只有在两千多年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才实现整体的突破。 而作为军事战略理论家,孙子打仗是为了支持他的理论,并不仅仅想通过打仗立功获得“一亩三分地”。 这点很重要,这是理论家从境界上比实干家高的地方。 因为他们已经超越了个人利益,聚焦在智慧本身。所以,理论家不论从思考的深度和视野的广度,都是实干家难以相比的。
孙子似乎就像那个哲学家,打仗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 所以,他在“一仗成名”之后,退隐江湖。 在后来,当《孙子兵法》的内容吸引人们的时候,还知道孙子用它打了一场极为漂亮的胜仗。 所以,这种有实践支撑的理论更容易被普通人认为是好的东西。 当然,对于真正思考战略的行家来说,《孙子兵法》的精髓在于他的思维和文化方式。 《孙子兵法》充分展示了孙子的军事素养、战略眼光、以及战略思路。 它的架构思路,也相当的完善,而且内容独具一格。
当然,从历史资料记载来看,孙子最初作为一个年轻人,可能更希望通过打仗证明自己,而不是通过军事理论证明自己。 当时的情况可能是,他加紧写《孙子兵法》,就像他说的“兵贵胜,不贵久”。 他要抓住黄金的机会,向吴王兜售自己的思想。 所以,“兵法十三篇”前面的内容,尤其是“始计篇”的内容极其精炼、精彩。 而写到了后来,就出现了不少逻辑与内容的仓促之处。另外,《孙子兵法》的内容本来可以充分展开。 那么,可能会有更精彩、更深刻的思想迸发出来,推动他的思想进一步升华。 但可惜的是,他并没有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丰富内容,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思想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 就像销售,就是通过打动人心而实现的,孙子体现出顶尖销售人才的素养。 《孙子兵法 始计篇》开篇综意,在第一段就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所以不能不认真考察研究”。 这里面有很深刻的意义。 每个顶尖销售人才,在销售的时候,必然首先要把自己的产品提到无以复加的重要地位。 比如说,销售房子的人会说,人们不买房子就会没地方住,就没法结婚。 卖钻戒的人会说,没有钻戒的婚姻就不像是婚姻。 而孙子作为军事战略家,首先把战争提高到治国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指出了自己和自己的思想的重要性。 当然,他说的是事实,所以很容易让人接受。 如果人们接受了他的第一步,那么下一步给人“洗脑”就简单得多了。
在第二段,孙子提出“道、天、地、将、法”五事七计的核心战略原则,指导战争获胜。 这个部分是《孙子兵法》的精髓。 其实,单凭这段的一百字左右的内容,也就足够让《孙子兵法》流传于世了。 就像孙子所说,这个核心战略原则就是尺度,可以衡量治国、战争、企业竞争,个人发展是否能够成功。 而且,孙子以断然的态度说:“如果听我的计谋,用兵打仗就一定能够胜利,我就留下来;如果不听我的计谋,用兵打仗就一定失败,我就离开。”
孙子这样的豪气,来自于对理论,也就是智慧的信心。 孙子用《孙子兵法》表明,要想让国家存在,就必须打胜仗。 而要想打胜仗,就必须要听孙子的话。 通过《孙子兵法》,孙子明确地告诉吴王阖闾,他是阖闾称霸成功的唯一选择。孙子反映出思想家的气概。 而在全球化竞争中,所有能够成功的顶尖销售人员,必须拥有这种充满思想的气概。 当然,在这种气概的背后,必然有货真价实的东西做支撑,否则只能是“一锤子买卖”。
日期:2009-12-08 10:08:14
在实际的操作中,聪明的人“与人为友”,智慧的人“与人为敌”。 智慧的人通过“不打不相识”和占据主动的方式,达到目的。 孙子就是这样充满智慧的人。
《孙子兵法》可以说是充满战争智慧的教材。 人们读《孙子兵法》,可能觉得它对经商、做企业有很大用处。 但实际上,《孙子兵法》在人与人交往上也同样有效。 而且,孙子将自己的战争思想用到了与最重要的人的交往上。 最关键的“一仗”,实际上是在宫廷之上“打败”吴王阖闾。 这个事件充分反映了《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而且成为了一个传奇。 经过这个事件,吴王知道孙子肯定能够打败楚国。 所以,后来“西破强楚”的过程也就变得简单了。 而司马迁作为伟大的史学家,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部分,在《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中,以主要的笔墨描述孙子在宫廷之中与吴王阖闾的“交锋”传奇。
什么是“与人为敌”?一个故事说,一个土财主想让自己的孩子写出一笔好字。 他请了好几个挺好的先生,教这个孩子写作,但是每个先生都觉得没法教这个学生。 过了一年多,这个孩子还是写字乱七八糟。 这时候,有个先生就说,他可以教好这个学生。 条件是,这个土财主和孩子一起上第一课,而且都必须得听他的话。 土财主为了自己孩子能够变成文化人,就答应了。
上第一课,先生带来了笔墨纸砚。 告诉富人,他们不能自备学习工具,而必须从先生这里买。 然后,先生一张大纸卖一两银子,一只毛笔卖二两银子,墨卖二两银子。 这让富人极为心疼,先生的东西卖的太贵了。 但是已经预付了先生学费,如果不买的话,学费也将“打了水漂”。 富人只好忍着心口的疼痛,又花了十两银子从先生手里买了笔墨纸砚。 然后,土财主就要求孩子必须得认真写字,否则就是严厉惩罚。 结果,从当天开始,孩子写字的水平突飞猛进。
孙子与阖闾的“遭遇战”,跟这个先生的思路类似。 孙子只是保证阖闾,他必然能够让阖闾获胜。 但是,他并没有告诉阖闾,他们之间的开头竟然让阖闾如此郁闷。 在孙子和阖闾初次“交锋”的时候,孙子有备而来,打了阖闾一个措手不及,让阖闾损失惨重。 吴王阖闾可以说吃足了苦头,从气势上被孙子压倒,从利益上被孙子伤害。 但是,但也是这仗,吃了大亏的阖闾真正认识到孙子的价值。 而比起战争的成败来说,阖闾知道他吃的亏孰轻孰重。
当时,伍子胥在阖闾面前极力称赞孙子是个军事天才。 然后,阖闾召见孙子,孙子把兵法十三篇交给阖闾。 阖闾看完之后,肯定觉得孙子的“兵法十三篇”充满了智慧。 所以,他希望孙子能够演练演练。 估计当时阖闾觉得后宫的宫女缺乏纪律,不够严肃,不好管理,需要加强军事化训练。 所以,孙子利用对宫女军训的机会,在阖闾面前“推广”了自己一下。
事情的关键是轻重缓急,做事的关键是抓住重点。 孙子虽然没有“经验”,而长期的培养的军事素质和他对吴国的观察与分析,让他洞察到吴王阖闾最大的烦恼。 吴王阖闾在国力增强后,开始发愁。 阖闾野心很大,也想称霸。 但是,吴国西边有强大的楚国,对吴国产生巨大的威胁。 一方面,阖闾就是曾经的公子光,在吴国和楚国之战中曾经打败过楚军。 同时,阖闾知道自己当时的胜利只是局部胜利。 而吴王阖闾的目标,就是通过完全打垮楚国而称霸。 但是,吴国小,楚国大。对于阖闾来说,打败楚国的任务过于艰巨。 所以,他需要军事天才,帮他完成他的计划。
而阖闾让孙子练兵,因为他对孙子的思想非常折服,但是对孙子实际打仗的能力将信将疑。 因为,他读完《孙子兵法》之后,感觉孙子的口气太大了。 所以,阖闾很有顾虑。 如果阖闾听孙子的话,就等于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到孙子的手中。 但是,孙子并没有真正打过仗,万一孙子是一个只说不做的人,那就误了自己的性命。 阖闾希望孙子用宫女练兵,看看孙子到底怎么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