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分析 –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
第14节

作者: 生于07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人们的职业工作寿命中,往往是后面的时间创造最大的效益。 就像一个23岁的大学毕业生,如果工作到38岁的时候累垮了,那么他的职业年龄只有15年。 而如果能够工作到53岁,职业年龄就延长一倍,成为30年。 30年和15年的价值差异是非常巨大的。 在迈克尔乔丹的职业篮球二十年,代表了NBA,代表了Nike,他推动了NBA的全球化扩张,为联盟带来的收入至少在100亿美元以上;而且,他同样推动了Nike的全球化扩张。 当年他宣布退役的消息,一度让Nike的股票大跌。这就是他的职业价值,或者说社会经济价值。 而如果他的篮球寿命只有十年,那他的职业价值折损就不是1/2,可能是折损9/10,甚至是折损99%。因为前十年是他在技术上生长成熟,从巴塞罗那奥运会夺金后的十年,才是他在商业意义上“开花结果”,在全世界创造经济效益的时期。

  企业管理和国家发展有两条路,优质竞争(竞优)和劣质竞争(竞次)。 人们经常提起这个问题。 那么什么是竞优呢? 武侯问吴起:“愿闻陈必定,守必固,战必胜之道。”起对曰:“立见且可,岂直闻乎!君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则陈已定矣……”也就是说,如果想在竞争中胜利的话,立竿见影的方式是,让素质和能力高的人领导能力低的人,这也就是竞优; 如果让能力低的人领导能力高的人,那就麻烦了。 1978年前,毁掉了两代人,所以中国企业没有经验丰富的“前辈”们引导年轻人的职业化的向上发展,那么年轻人就只能向“下”了。 比如说,不少在80-90年代毕业的“天之骄子”大学生们,到了单位之后,都得先从早上上班擦桌子、打热水开始做起。 因为,单位中的“老字辈”们自己都连基础的专业知识都不懂,更不要说引导新毕业的大学生更高效地工作了。 但是,他们对能力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就是要大学生老实听话,端茶倒水“眼疾手快”。 于是,很多大学生浪费了最宝贵的初期工作时间,看着他们上司和老同事的眼色,去做大量没有专业价值的事情。 他们没有树立起个人的职业人生规划,也没有培养起良好的职业工作习惯。

  再说一下本节开头就提到的,“血汗工厂”的问题。当组装加工出口企业成为“潮流”的时候,很多基本上没有学历的人当了老板。 当然,一些学历不高的人也很有知识,但是大多数没有学历的人都既不懂现代技术,又不懂现代管理。这些以组装加工起家的老板们(有的企业号称“高科技”也没有用)没有学过经济学、管理学,以为自己赚到了钱就是成功,就可以藐视知识。 可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连比较初级的泰勒制管理的基本思想都不懂。 所以, 他们不是想着如何能够让员工以更舒适、更有效率的方式工作,而是想方设法让员工加班加点,榨取员工“剩余”价值。 有的企业老板甚至到了变态的程度,即使晚上没事,也要让员工加班,显示自己的权威,让员工表现对自己的忠诚。

  又扯远了,回到医疗保障体系上来。 在资本主义早期,工人们通过组织工会,与资本家用拳头、棍棒甚至枪炮进行斗争,取得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是,到了二战之后,世界开始进入更加文明的时代,国家开始起到决定性的角色,通过立法保护工人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投资者权益等等。 而这些立法的实施,不仅仅是靠消费者聘请律师打官司。 很多国家还有一个非常强硬的“底线”,就是依靠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来保证这些法律的实施。 通过强有力的保障制度,阻止企业老板通过“竞次”的方式,以危害员工和消费者健康来赚取自己的利润。 这是因为,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是纳税人出钱、国会批准和监督、政府发放和监督,是三方共有的钱。

  谁的钱谁心疼,利益永远是现世最强有力的驱动器。 在上述国家中,如果有人要是敢于危害到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钱的话,那么就是和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作对,危害到国/家机/器来的运转。 那么,强大的国/家机/器将运转起来,对付这些人。 比如说,在这些纳税人花了大价钱构建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国家中,如果谁敢开“血汗工厂”,剥削压榨工人,那就不是工人与工厂之间的纠纷了,而是国家与工厂的纠纷。 只要有员工举报,国家机器立即行动起来,严惩不贷。 因为,“血汗工厂”意味着危害员工的身体健康,损害员工的职业寿命,让社会保障体制在医疗、养老、失业救济上背上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其他利益者的利益,纳税人和国/家机/器是绝对不能答应的。 同样,如果企业生产出毒奶粉,不要说毒死人了,就是毒死小猫小狗,都要遭到重罚。

  所以,越是社会福利健全的国家,人们似乎就越“懒”。德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普遍退休金制度的欧洲大陆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的典范。 很多德国工人每周工作时间是35小时,金融危机爆发后不少企业的工人增加到40个小时,达到了每天8小时工作制。 同样以日耳曼民族为主体的瑞典,也是高福利国家,瑞典人每周实际工作时间约39.6小时,每年的带薪假期约33天,是欧盟国家中带薪假最多的国家。 可能让很多中国企业老板困惑的是,那么短的工作时间,那么高的工资,还有大量的带薪休假,让企业怎么赚钱。

  德国导演弗兰克和吕肯的记录片“Losers and Winners”展示了德国人和中国人的不同:400多名中国工人漂洋过海来到德国多特蒙德,他们的工作热情让德国人感到震撼:他们每天工作12小时,一周工作7天,每个月挣400欧元,却干着德国工人给4000欧元也不愿干的工作;德国人以为需要3年才能完成的工作,中国工人一年半就完成了……在这场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博弈中,究竟谁是“失败者 ”,谁是“胜利者”? 这个故事讲的是2003年初,中国兖矿集团以购买技术的方式完成了对焦化厂的收购,中国人买的只是技术,至于原价6.5亿欧元的设备是以卖废品的价格卖给中方的:每吨15欧元。中国机械工业建筑总公司(简称中机建设)的400多工人将该厂拆解,装在万吨货轮上运回中国。

  整个影片在失落的德国工人和意气风发的中国工人之间交错切换,德国工人面对着眼前的这一切显得非常无奈。相比之下,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工人更多地吸引了德 国导演的目光,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让德国导演感到震撼:他们8个人睡一个房间,吃着“大锅饭”,每周工作超过60小时,将每天能剩下的一点钱留 给家里,希望的不过是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能做个白领就好了,不要像他爸爸这么没出息”;工人给千里之外的妻子和孩子打电话,只希望能听到孩子叫一声“ 爸爸”;这些工人每个月挣的工资只能折算成400欧元,干的却是德国工人4000欧元也不愿做的工作;每4周,中国工人就要选出7个最勤奋的工人作为“本月最佳工人”,戴上大红花照相上光荣榜,但是永远只有这种奖励……

  相比于工人的清贫,负责这个项目的兖矿丨党丨委书记莫立崎(音)却是期望能早早地开上“大奔”。对于德方的一些安全建议,这名负责人认为:“德国人就是不敢承担责任,稍微出点格的事情都不敢做。毛主席有句话是: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没有一点牺牲的精神,哪有兖钢的今天?我们在地下800米矿井工作的工人,头上哪天不是嘎扎嘎扎的响,那能没有一点危险吗?要是按照德国人的做法,那就别干了。” 这名貌似严肃的丨党丨委书记讲话充满了幽默,面对镜头的直白讲述,经常引发满场德国观众的大笑:“我们来到德国,觉得很多东西需要学习,首先是德国人好绿化,为了爱护植被甚至绕道走;其次是全民健身,还很爱护小动物……如果中国工地上有这么多野鸽子,那恐怕早被工人吃光了……如果我还能来德国,我希望能将德国空中客车的生产基地都搬到中国去。

  德国企业老板是不敢有兖矿负责人这样“豪迈气概”的。首先,德国老板让工人这样干的话,是要进监狱的。 另外,一个德国老板不要说鼓励工人危险操作了,就是这样的话都不敢说。 如果一个德国老板这样说的话,随时都会有严厉的法律等着他。 因为一旦出了事故,那么首先就要追究老板的责任,到时候可能不仅要罚得倾家荡产,还要坐牢。 因为,在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下,不能过度使用工人,更不用说蓄意伤害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了。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老板只有一条路,通过“竞优”的方式去赚钱。 也就是说,在德国工人每周35-40小时的工作时间,每月4000欧元的情况下,企业还得赚到钱,获得较高的利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