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分析 –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
第13节

作者: 生于07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问题在于,中国的民众越来越难以承受高医疗成本。 当财政的整体负担转移到民众每个人的头上的时候,看病就成为非常艰难的过程。 再加上医疗产业链的形成,导致看病的结果也非常昂贵。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这样的问题还不是非常明显,但是当人们的收入实际在降低,而各种成本费用持续上升的时候,医疗问题就成为了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的焦点。 同时,民众的情绪开始变得非常敏感,而民众情绪与医疗产业链的矛盾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不稳定的社会因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医疗产业链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过了十多年的逐渐改变和积累。那么,改变这个产业链,也就变成了非常艰难的工作。 因为,在这个产业链中,有太多的利益取舍和冲突,并且关系到大量的财政收入。 那么,如何有效地改造这个产业链,缓解这个医疗产业链与民众利益之间的冲突,也就成为2010年之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日期:2009-12-06 16:11:44

  对不起各位,写得多了,就过于进入细节。 现在先将结论提前总结:
  六、医疗与健康:
  中国人口红利即将耗尽,“未老先衰”的特点极为显著。 2010年,在各种经济压力下,中青年身体问题凸显出来。 医疗系统与人们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对社会造成明显冲击;
  七、食品安全等:
  食品安全的根源,在于长期化的粮食危机。 粮食危机的原因,包括城市扩张,出口加工业、矿业、冶炼等行业占用耕地、污染水源、砍伐森林等。 真正的健康食品和绿色有机食品将更加稀缺。
  八、生活费用:
  人们的生活费用将持续上升,城市费用上升很可能更快。 而且,在2010年,估计要明显高于房价上升速度,到下半年两者差异可能更大。

  九、垄断企业价格:
  预估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仍然会继续上涨。 垄断企业和公务员收入还会上升,收入升幅根据不同级别和圈子而定。
  十、养老问题:
  社保基金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养老将是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
  十一、股市问题:
  股价在上半年可能会跟随物价上涨,贷款资金注入而继续走高。 但是分化越来越明显。 下半年随着上市公司和未上市公司的资金饥渴症,如果持续扩大融资规模,加快上市速度,股市会受到打压。

日期:2009-12-07 09:55:31

  六、医疗与健康 (人口红利基本耗光)
  在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火爆增长的过程中,人们经常强调一个词是“人口红利”。大量出口加工企业利用的是“人口红利”,大量建筑工地用的是“人口红利”,大量软件外包企业利用的是“人口红利”,大量服务业企业用的是“人口红利”。但是,从2007年开始减少的“人口红利”,将在2010年加速流失,并成为社会矛盾焦点之一。失去了“人口红利”支撑的中国经济,将面临更多的问题。

  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第二篇第八章中说:“ 如果雇主听从理性及人/道主/义的主宰,就不应常常鼓励劳动者勤勉,应当要他们适度地工作。我相信,在各个行业,一个能工作适度的人,能够继续不断工作,不仅长期保持健康,而且在一年中做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工作。”学经济必然需要学习《国富论》,而《国富论》里基本的要素就是劳动者。 亚当 斯密作为学者,建议雇主的人/道。 而作为国家,则应该强迫雇主的人道。 因为,健康的国民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财富。 国家应当想方设法,保证国民健康,让劳动者适度地工作,这是国家管理的核心课题; 同样,让劳动者适度地工作,保持健康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课题。所以,懂得经济和管理的地方,都尽可能延长劳动者的劳动寿命。

  二战后,美国回归到正常状态,于是引发了“婴儿潮(baby booming)”。 在这个“婴儿潮”的影响下,美国形成了以前难以想象的长期经济增长。 从1945年到2000年,除了石油危机和日本竞争对美国造成的较为短暂的影响之外,美国长时间保持着极为强势的增长势头。 这些Baby Boomers在早期集成了勤奋刻苦、勇于竞争的美国传统文化,后来又经历了叛逆的“嬉皮士”文化时期,因此具备了颠覆性创新的特点。 而在baby boomers的领导和推动下,美国的技术革/命、管理革/命、跨国公司扩张等行为得以实现,使美国从一个战前奉行“孤立主义”的世界强国,变成了一个战后经济势力遍布全球的强国。 到2000年之后,大量的Baby Boomers开始淡出历史舞台,美国有了老龄化的倾向,逐渐开始了大经济循环的衰退周期。 顺便说一句,日本与美国的周期类似,正在经历一个更加明显的老年化衰退周期。

  不过,即使到了2010年,美国不少Baby Boomers、甚至是他们长辈年龄的人,仍然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位置,以健康的体魄、强壮的神经、年轻的心态、敏锐的感觉,推动美国经济的前进。2008年,53岁的比尔 盖茨退休,给自己的高科技生涯画上了句号,准备开始自己的慈善生活。 接替他的掌管微软这个IT行业领导者的,是比他小一岁、1956年出生的鲍尔默。 比鲍尔默年纪还大的,是软件巨头甲骨文的CEO、1944年出生的拉里 埃利森(到2010年为66岁)。 而比埃利森还大的,是2009年以年届70退休的、在英特尔公司供职35年的董事长克瑞格 贝瑞特。 比贝瑞特还大的,是到2010年将分别达到79、80岁的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和投资分析师沃伦 巴菲特。 不论他们年纪多大,他们必须时刻站在时代的最前沿,随时保持知识更新,判断未来的趋势,领导企业的发展。

  在社会中,人们竞争的主要是职业寿命。 53岁退休的比尔 盖茨虽然退休的时间很早,但是如果计算他13岁就开始疯狂地迷上计算机,通过偷机时的程序两次把计算机系统弄崩溃,后来就开始通过捉“Bug”换取上机时间等等,工作寿命也算是达到了40年。 巴菲特从小就是个“财迷”,就想着怎么赚钱,看见他姑姑家临街,但是没有摆摊做生意就觉得特别可惜。 他喜欢吃糖,专门大老远跑到糖果厂,去看看糖果厂卖不卖股票,弄得他的家里人还以为他走丢了,还报了警。 可以说,从不到10岁左右开始,他专注于赚钱,到2010年,他的职业年龄也就达到了70年。 千年的狐狸能成精,没听说2年的狐狸可以的。 虽然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让巴菲特损失惨重,但是“老奸巨猾”的巴菲特总是通过各种方式搞到钱。

  在国家的竞争中,国民的平均职业寿命同样是决定性因素。 不少人说,做软件编程就是个吃“青春饭”的活,到了35岁以上就干不动了。 但实际上是这样吗? 一个比较年轻的软件程序开发员移民到了加拿大,进了一家软件公司。 他感慨公司的领导层和主要的技术骨干大都是40以上的,似乎已经过了编程的年龄。 但是,这些“老人们”干起活来比他都要精力充沛。 而且,由于他们经验非常丰富,思路清晰,领导起研发团队得心应手。 一个大型软件编程如果中国用50个人,他们就用不了30个人,而且速度非常快。 他在里面干起来效率特别高,每天做的也很开心,虽然也是总是加班,但因为收入高,不仅不觉得累,还觉得很高兴。就这样,这些年纪较大、职业年龄较长的人们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在工作中潜移默化地把高效的方法转移给年轻人,然后其中不少年轻人到了40、50岁,也会变成“年富力强”的技术骨干或是技术管理者。

  顺便提一下职业化。 职业化是延长人均工作寿命的最好方式。 而通过延长工作寿命,人们实现了更大的价值。 迈克尔 乔丹40岁才退役,除了中间有两次“忽悠”大家玩“退役”之外,将近二十年活跃在NBA的赛场上,成为技术、艺术、精神和耐力的完美化身。 他在最初的时候有闯劲,然后有体力,之后有技术,后来有耐力,后来有组织能力,后来有经验,再到后来有名气。 他有好的老板,给他配备优秀的中锋和“篮板王”等同伴,一起打出精彩的篮球。必不可少的是,他有好的教练。 不仅仅是在NBA的前期,菲尔 杰克逊像父亲一样关心他、照顾他、持续地对他加以引导,带领他快速成熟起来。 还有在北卡大学时的教练迪恩•史密斯,通过一盘录像带改变了乔丹,让乔丹开始真正朝着职业化篮球的方向努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