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分析 –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
第12节作者:
生于0715 当然,也不能直接地告诉大家,因为拉动“内需”的基建投入过大,所以需要削减这些开支,然后让人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那样的话,人们的情/绪就会不稳定,会变得心/神不宁。 在当时“稳定压倒一切”的情况下,大家如果心神不宁,肯定就不利于安定团结的局面。 所以,就要以比较好的包装,以很温柔的方式告诉大家,让大家很乐意地接受。 比如说,提出医疗体制改革,让人们感觉到过去医疗的缺乏和不完善,因此需要改革,也就是后来的医疗/产业化。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然后大量扩招大学生,也就是后来的教育/产业化。当然,人们还是相信领导的,所以为了国家的强盛,人们还是能够多付出一些,自己支付医药费、自己支付孩子的学费、自己支付住房的费用等等。
上个部分说过美国医疗,关于钱的问题。 不论美国医疗改革的具体方案如何进行,奥巴马政/府的第一个决策就是大幅提高财政支出,因为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那么,与奥巴马的政策相对比,减少财政支出的医疗改革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尽量维持现状,以不改变的方式“改革”。当然,社会是快速变化的,维持现状的想法可能不行。根据刘树铎记者的文章:“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着投入总量少、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收费不合理、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在我国,占社会总人口不足2%的大中城市拥有 80%以上的医疗机构、人才和经费,而拥有总人口80%以上的广大农村则缺医少药。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全国县及县以上医院1.6万家,床位总利用率仅为60%,许多中小医院的床位利用率更低至30%以下,而靠医院收入生存或真正赢利的医院还很少,上万家中小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这个社会趋势的大背景下,发生了重大一个事件,公共医疗系统开始被逼到了关键的转折点。 2003年,一种很小的微生物进入了人们的身体,非典全面爆发,人们才发现整个医疗系统如此“不堪一击”。公共卫生系统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很少有人具备前期卫生预警和协调组织进行疾病阻止的能力。 即使有人有这样的能力,但是无法组织和协调各种社会资源,为阻止疾病的蔓延而努力。在早期的隐瞒封堵失效之后,非/典面临全面失控的状态。
在公共卫生系统之后,人们发现公共医疗系统缺医少药。 医院中缺乏基本的医疗隔离设备,有的人去医院的时候,本来只是输点软化脑血管的药品,结果被传染而死亡。 另外,很多医生和护士在投入非/典护理与治疗。 当他们投身于他们行动的时候,深知自己面临的生命危险程度不亚于在诺曼底登陆时的战场。同时,相关医疗药品和医疗器械全面脱销,消毒液和口罩全面脱销,各种杀菌食品脱销等等。 在医疗系统失效的时候,人们只能全面自我隔离,停止上街坐公车、停止去超市买菜等等,希望非/典能够过去,期盼非/典不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非/典之后,人们都知道,不得不对医疗系统进行大量投资了。 当时,侥幸的是,非/典的消退就像爆发时一样,很快就从人们的视野消失。 但是,如果非/典再次来临,或者其它另外一种疾病来临,那么人们依靠什么来保护自己? 对于人们来说,有个发达的医疗系统,自己才感觉到安全。 虽然人们都知道,一个发达的医疗系统可能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但是能让人们多点安全感,另外切实少点把自己直接暴露于危险之中的机会。 所以,经历了非/典之后,一直关注于经济的人们,开始迫切地感受到社会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那么,医疗系统的问题暴露之后,就需要来补救,让医疗系统更健全。 同时,财政的钱都已经投入了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多余的钱给医疗系统,怎么办?(本部分未完)
日期:2009-12-06 12:03:40
六、医疗与健康 (续:医疗/产业链 2)
德鲁克说: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客户。 什么是客户? 就是有能力消费来消费、并且愿意消费的人。 没有能力消费的人就不是客户,企业就可以将其拒之门外。 就像五星级高档酒店,可以随时拦住衣着不整的人,阻止其进入。 进入快餐店,不付钱的话,快餐店就不给吃的。
为了有更好、更完善的设备,医院需要自筹资金,进行投资。 非典的爆发对于一些医院是严重的负担。 医院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但是,他们的付出在后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他们还得自己担负免费救治病人的负担,这对于很多当时已经比较穷的医院来说,是沉重的负担。 而且,非典之后又需要更多的设备和材料投资。 老的经济负担还没有解决,新的经济负担又压了下来。 那么,医院只有一个办法,转向“市场经济”,向病人要收入、要效益。对于不能创造效益的病人,可以理直气壮地拒之门外。很多医院从此完成了从公益型机构向利益型机构转化的过程。
同时,医院收购的热潮也随之而起。 有些老板收购了医院之后,在几年之内赚得盆满钵满。一是,通过打广告,突出自己的“特色”,比如说解决不孕不育问题,吸引有相应需求的人们前往; 二是,高价收费,如果正规医院收费500,它可以收5000,当然是利用各种名义,开各种所谓的“进口特效药”。 就这样,很多人高价掏钱买了药。 不少人发现自己上当了,但是也没办法,也投诉无门。 而这些医院也不做“回头客”,见一个“宰”一个,做一段时间就可以有了丰厚的利润。 因此,这样的问题开始成为社会普遍现象。 进入Google搜索,输入“医院欺骗”,有196万条结果。
非典让很多人发现了巨大的“商机”。 某市的卫生局看到了疾病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其对非典的总结中,这样写道: “非典”疫情,对医药生产企业特别是防治“非典”用药品生产企业和医药中间体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我市药品生产、 经营企业一方面从讲政治的高度依法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特别是涉及防治“非典”药物的生产企业开足马力,保证市场供应;另一方面,生产企业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产品供不应求,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市药品生产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对抗病毒类、增强免疫类药品的研发和生产,涉药化工 企业也看到了医药行业的良好前景。
不过,由于法律规定医院是非营利组织,即使医院赚了钱,老板也不能从账上把钱提走,那么老板该怎么办呢?其实大家也都清楚: 一是提高药品进价,5元钱的药品,如果只卖10元的话,那医院是绝对不会买的。 因为这样做,医院会赔垮。 所以,就需要药厂用新的批号,新的名字、新的包装,新的价格来医院销售。 那么,出厂价五元的药品,就可以在医院卖到80元,药厂、中间商和医院都获利。二是大兴土木,并且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器械,搞建设和做采购是最容易走账的,内幕不用说,大家都知道。
就这样,一个以医院为龙头的完整医疗产业链形成了。 在这个产业链中,医院、医药和设备中间商、生产商、医疗卫生监督部门就形成了完整的流水线作业系统。在这个系统的运作下,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住院67天花费550多万元,然后老人还是病故,轰动了全国。 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郑筱萸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玩忽职守罪判处其有期徒刑7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个消息同样轰动了全国。 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杭州市立案侦查的医疗系统22名犯罪人员中,中高级职称的有18人,占总数的80%。这些专家型人才是省市医疗卫生机构的栋梁之才,原本应发挥专业优势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公众,他们的落马令人惋惜。
这样的一个医疗产业链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增量。 而这样的经济增量又支持了财政的收入。 一个药品从5元卖到80元,让病人的躺在银行里的钱动了起来,进入了经济循环。 而每个环节都在实现着“增值”,每个增值中的一部分都要变成税收进入财政,支持财政的建设。 而富起来的医院、医药相关企业的领导和员工,都通过购买房屋、汽车等消费,间接支持了财政。 就这样,一个完整的医疗产业链不论从直接和间接,都为GDP和财政做出来相当大的贡献。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