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三国——一个乱世的欲望与宿命》
第55节

作者: 麻辣摇滚
收藏本书TXT下载
  曹操哈哈大笑,刘备嘿嘿陪笑。在含义不同的笑语声中,一个著名的成语就此降临人间。
  望梅止渴。
  但曹操却是意不在此。
  因为那是陈年往事,他也不是语言学家,会对一个成语感兴趣。
  这样的话语,用来暖场是可以的,却与他真正想表达的主题相去甚远——曹操今天想与刘备探讨一下与“英雄”有关的主题。准确地说,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他请刘备来此的主要目的。
  云。

  阴云。
  阴云漠漠。
  雨
  骤雨。
  骤雨将至。

  一条龙挂,在这奇异的自然景观中产生了。它远挂天边,天机万重,吸引了两个男人的眼睛。
  一双眼热烈,充满了急切的欲望;一双眼温和,温和到看不出什么欲望。曹操和刘备凭栏远望,各怀心思。
  曹操突然向刘备请教龙的变化。刘备无言以对。因为他知道,机锋又来了。
  什么龙的变化,龙有变化曹操会不知道?无非是——试探。
  试探他刘备是龙还是虫。
  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刘备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就像我们中间的很多人,一辈子怀才不遇郁郁寡欢,以为自己是龙,却到底没有出头之日,于无数次的奔波追逐后才惆怅地发觉,只是一小虫罢了。

  所以是龙是虫,有时候需要的不是判断,而是等待。等待岁月把谜底揭开。
  曹操看上去却有些急不可耐。他现在需要的不是等待,而是判断。他要刘备给他答案。刘备依旧沉默。

日期:2009-10-23 08:59:05

  雅趣的开头惊悚的结局
  刘备总是这样,遇到问题绕着走。在刘备看来,这是一种人生智慧。不与命运对抗,不与棘手的问题纠缠,有时候胜算往往就在自己这一边。
  曹操微微一笑,自问自答:“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刘备一听,头就大了。曹操这哪是自问自答,他是边答边问,或者反答为问。在答案中包含着新问题——当世英雄,到底是谁?说!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快说!
  刘备当然知道曹操要他把自己招出来,但刘备却是“打死我也不说”。他继续采取“遇到问题绕着走”战略,跟曹操玩捉迷藏。
  刘备说,淮南袁术,兵粮足备,算是个英雄吧。
  曹操笑,狗屁,他这个冢中枯骨,我早晚要把他捉来。
  刘备说,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算是个英雄吧。
  曹操笑,你忽悠我?袁绍这鸟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哪算什么英雄?
  刘备说,刘表名称八俊,威镇九州,算是个英雄吧。
  曹操笑,你提那个人渣干什么,他虚名无实,不是英雄。

  刘备说,江东领袖孙策血气方刚,算是个英雄吧。
  曹操笑,孙策他爹算,他不算。
  刘备说,益州刘璋,算是个英雄吧。
  曹操笑,你把我雷到了。这是条狗,看家狗,连人都算不上怎么是英雄?
  刘备说,那么张绣、张鲁、韩遂这些人怎么样,是英雄吗?
  曹操笑,他们要是英雄,我曹字倒着写!

  刘备不再说了。
  因为无话可说。
  最后一个答案只能是他自己,但他不会说出来——这是致命的答案,刘备不会傻到那个地步。
  曹操却在等待。
  施施然地等待。
  他不急。曹操知道,人世间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答案。这是这个世界的规则——你必须给我一个答案。或者我给你一个说法。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他对刘备蔫蔫乎乎的举动很是不屑。
  刘备继续逃避,践行遇到问题绕着走的人生哲学。
  曹操开始自言自语:“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曹操说这番话时,分明看见天边的龙挂跟他心有戚戚焉。
  他是英雄。

  他是天下英雄。
  他是人人侧目的天下英雄。
  他是无人喝彩的天下英雄。
  但是,没有人承认他是英雄。人人戒备他,对他敬而远之,畏而远之。包括眼前的刘备。
  他想引以为同类的刘备。

  刘备坐在他身边,离他很近,曹操却觉得,此人离他甚远,一如世人跟他的距离。
  他叹一口气。
  为自己,也为刘备。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话说出来比不说好。有一些话主动说比被动说要好。曹操真诚地希望刘备能做到这一点。但他同时也真切地知道,刘备是不会说的。
  既是天性使然,也是其明哲保身的需要。这一点,让曹操感到——

  孤独。
  这是一个英雄的孤独。
  也是一个英雄对另一个英雄的孤独。
  暴风雨马上要来了,有些话看来也是不得不说了。曹操站起来,面对天边的龙挂,心情无限复杂地说道:“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万籁俱寂。
  有些话真是不说比说好,因为刘备惊呆了。

  刘备没想到曹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他明白,这是试探。
  而现在,刘备需要的,是做出一个反应。对曹操试探他的反应。
  “惊觉”此言大谬的反应。
  可能,人世间最难做的事情大约就是“惊觉”了,因为它需要表演天赋。
  到位的表演天赋。
  刘备开始表演了。
  他的一双筷子掉到了地上,同时脸上的表情是鸭听天雷。

  而老天也很配合,一声惊雷在此时恰到好处地炸响了,与刘备鸭听天雷状形成极好的逻辑关系。
  曹操莫辨真假。刘备的一系列表演流畅自然,水到渠成,看上去不像是装的。
  曹操只得一声叹息,叹世间英雄难觅。
  除了他自己。
  但是这样的一个判断曹操下得并不斩钉截铁。如果没有那一声惊雷,曹操以为,刘备符合他心目中关于英雄的全部想象。能屈能伸,能仁能狠,能笑能哭,能直能装。能忍耐,能等待。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被一声惊雷炸回原形呢?
  曹操百思不得其解。

  这个下午,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桥段“青梅煮酒论英雄”在惊雷连连中暧昧地结束了。它有一个雅趣的开头和一个惊悚的结局,曹操以迷惑始至茫然终,似乎有所得又似乎一无所得。只有刘备看上去依旧浑浑噩噩,一副毫无心机的样子。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曹操现在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日子里,还有机会对刘备进行考察。

  他相信,这样的机会一定会有的。

日期:2009-10-23 18:48:44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公孙瓒与袁绍打起来了。
  这一回的打法却是与以往不同。因为公孙瓒筑城围圈,建了一个楼。
  楼很高,有十丈;楼中粮食也很多,公孙瓒积粟三十万以自守。
  袁绍望楼兴叹。因为他既攻不进,也饿不死公孙瓒的部队。
  袁绍以为,公孙瓒是不可战胜的。公孙瓒也以为,自己是不可战胜的。但事实上,公孙瓒很快就败了——
  他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真正不可战胜的不是高楼,而是人心。

  公孙瓒失去了人心。
  人心的失去从一群被围的士兵开始。公孙瓒所部有一群士兵被袁绍围攻,他却坐视不管。
  因为公孙瓒心中有这样一个逻辑:优胜劣汰,被围攻的士兵是不能救的,他们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胜利。如果每次被围就指望他出手相救,那这支部队就不会死战,人人想着“等靠要”了。
  公孙瓒的战争逻辑很奇怪,也很冷血,所以伤了众人的心。
  他的手下开始争先恐后的大逃亡。即便是那些没有被围,在楼中安然无恙的兵们。

  不错,表面上他们是没有被围,但事实上却已被团团围定。
  被公孙瓒的战争逻辑团团围定。
  十丈高楼一夜之间就破了。袁绍惊恐地发现,失去人心,也就失去了一切——公孙瓒死了。
  死于走投无路。他先杀妻子,然后自缢,最后全家都被大火焚烧殆尽。
  当然对曹操来说,公孙瓒的死不可怕。可怕的是袁绍的胜利。

  要命的是袁绍不仅胜利了,还团结了。
  团结了他弟弟,袁术。
  袁术因为在淮南骄奢过度,不恤军民,混不下去了,便拿了传国玉玺哭着喊着要投奔他哥去。
  准确地说,他是希望袁绍做皇帝,自己可以有个保护伞。
  曹操怕就怕这一点。正所谓兄弟同心,其力断金。他不能允许这种状况的出现。
  刘备就是在这样的时刻出现在曹操面前的。
  他来请战。刘备说,袁术如果要投袁绍,一定从徐州过,徐州这地方我熟啊。丞相如果给我一路军马在徐州布阵,我保证,袁术将一命呜呼!
  曹操看着刘备,没说话。
  他不明白刘备在说什么。虽然从字面上听,刘备的话浅显易懂,但曹操要听话外音。

  打袁术?
  为什么要打袁术?
  为什么要在此时提出打袁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