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三国——一个乱世的欲望与宿命》
第56节

作者: 麻辣摇滚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为什么要跑到徐州去打袁术?
  刘备是英雄吗?

  不是吗?
  是吗?
  是舍我其谁的英雄还是惺惺相惜的英雄?
  或者,只是个伪英雄?
  所有的问题,曹操都没有弄明白。

  也弄不明白。
  因为人世间有些问题,一定是要发生了才可以弄明白的。在此之前,任何的预测都毫无意义。
  曹操深沉看着刘备,就像看着一个世纪的不解之谜。
  最后,他点头了。
  曹操之所以会点头,原因只有一个。

  他自信。
  自信世间英雄,舍他其谁?!
  也许,刘备可能是英雄,是他看走眼的英雄,但充其量只是个潜在的英雄,未成气候的英雄。而现如今,截击袁术,阻断袁绍兄弟俩的合作是当前最紧迫的政治任务,这个任务的完成,看上去非刘备莫属。所以曹操思前想后,最终点头。
  刘备吁了一口气。
  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在心里。
  献帝则怅然若失。因为刘备要走了。

  他曾经寄厚望于刘备,又寄厚望于董承,但他们看上去都难担重任。
  也许,不是他们太软弱,而是曹操太强悍——统天下兵马,岂是一两个人可以撼动的。
  但献帝依旧有期待。对刘备。在刘备临走前,他希望这个皇叔给他一个暗示——
  去徐州是战略转移,而不是逃跑。
  刘备没有给他暗示。
  这样的时局,是自顾不暇的时局,没有谁可以保证谁的将来。刘备此番去徐州,老实说,还真是逃跑,不是冠冕堂皇的什么战略转移。

  他是跑路去了,在曹操没有对他起疑前。或者说在曹操没有对他痛下杀手前。
  你走了,我怎么办?
  在宫中,献帝向他发问。
  献帝的发问毫无疑问是幽怨的,因为有气无力。
  我会回来。刘备的回答不卑不亢。

  什么时候?
  在你需要的时候。
  我现在就需要。
  需要什么?
  你的保护。
  董承可以。

  董承不如你有力。
  也许吧。有力无力试过才知道。
  可不可以不走?
  不可以。
  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
  为什么没有为什么?
  因为人世间有些事,本来就没有为什么。
  我怕。
  怕谁?
  曹。

  曹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
  什么意思?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你是天子,不能怕。
  ……
  刘备上路了,领5万人马,直奔徐州而去。他是在献帝的眼泪中出发的,也是在董承的幽怨里出发的。

  董承怪他不够哥们。说好要成立敢死队与曹操血战到底的,这战还没开打呢,堂堂刘皇叔就赶紧寻一个机会溜之大吉了。所以,董承要刘备给他一个理由。
  刘备对他当头棒喝:是留下来等死还是冲出去搏一个杀回来的机会要曹操死,你定。
  董承不敢定。因为刘备的话听上去也有道理:曹操太强大了,区区几个人组成的敢死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不错,他们是敢死,但要死得其所啊……
  所以,要在发展中寻找未来,在未来谋发展。总之,杀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迂回曲折,百转千回……
  一句话,董承现在只能让刘备走,以图将来。

  刘备却是走得很急。他告诉关羽张飞,在许都,我们是笼中鸟、网中鱼,这一走就如鱼入大海、鸟上青霄,不受笼网的羁绊了。
  关羽张飞不以为然,觉得曹操这鸟人,也是个混世魔王,怕他做甚。大家都是在江湖上混的,拜托,别赶尽杀绝好不好?便满不在乎地跟着刘备,三心二意地往徐州去。

日期:2009-10-24 08:39:16

  能哭敢哭善哭
  但刘备是注定走不了了。
  因为郭嘉、程昱向曹操进言了。
  郭嘉、程昱以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是不可以继续呼吸下去的。
  与曹操势均力敌的人。
  将来有可能与曹操势均力敌的人。
  很显然,刘备属于第二种。别看这小子屁股后面没几个兵,脚底下也没有根据地,但他有人脉,有江湖名声。更重要的是他具备成大事者的心理素质和过人手段。
  刘备能哭、敢哭、善哭,是其混世的不二法宝。假以时日,此人必成大器啊。

  郭嘉、程昱最后呼吁:“一日纵敌,万世之患。望丞相察之。”
  曹操的心开始慢慢动摇了。准确地说,他对自己不那么自信了。
  毕竟,藐视一个人是要付出代价的,特别是这个人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打败自己时。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这是曹操给刘备的评价,现如今再次品味,诚哉斯言!
  曹操悍然决定,命令许褚领兵五百去追刘备回来,人要不回来,人头也要回来。
  许褚横刀立马挡住了刘备的去路。他的身后是五百兵。

  但是刘备毫不在意。因为刘的身后是五万兵。
  最重要的,刘备身后站着关羽张飞。
  在那一瞬间,许褚突然觉得自己的底气很虚。如果光靠武力,曹操给他下达的“人要不回来,人头也要回来”的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所以只能智取。
  许褚一本正经地对刘备说,曹丞相请他回去有要事相商。

  刘备笑了。
  被许褚的智商逗笑了。因为地球人都知道,所谓的要事是什么。刘备不想死,他还想搏一个未来。刘备冠冕堂皇地告诉许褚,自己是和献帝正儿八经告过别的,出兵徐州也是曹操同意的。所谓的要事都已发生,未来的要事当在徐州。军情紧急,他是不可能回去的。
  但是许褚依旧挡路——他的任务还没完成。在许褚看来,今天的结局无非是两个:或者他的人头回去,或者刘备的人头回去,总之,必须要对曹操有所交代。
  刘备后退了。
  刘备后退并不是怕了许褚,而是关羽张飞挺上来了。他们冷冷地睥睨许褚,然后吐出一句名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关羽张飞这句话是替刘备说的。
  也是替许褚说的。他们想给许褚一个暗示:杀不了刘备,空手而回也没关系,可以用这句话来顶罪。
  四分之一柱香之后,许褚走了。回去见曹操。
  事实上他并不怕死,是怕死得不值得。死在关张的刀下,悲壮是悲壮了,但是意义呢?意义在哪里?另外一个原因还在于,许褚迷糊了——为什么要杀刘备?
  虽然在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杀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但是许褚以为,杀刘备需要。

  因为刘备是带着五万人马赴徐州袭击袁术的,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对曹操有利的事情——曹操为什么阻止这件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发生呢?
  许褚想不通。他要回去向曹操问一个明白。
  许褚总是这样,做一件事情,必须给他明明白白的理由。否则他的刀砍不下去。
  曹操没有给他明明白白的理由。
  当许褚垂头丧气地回来,一脸迷惑地站在曹操面前时,曹操明白,杀一个人,有时候靠命令是不行的。

  但是理由他又不能给许褚。因为——没什么用了。
  五百人杀五万人,天大的理由也无济于事啊。
  好在曹操还有一副牌。一副绝好的底牌。
  在这五万人当中,有两个人曹操以为是值得期待的。
  朱灵、路昭。
  他们相当于这支队伍的监军。不听刘备指挥,直接听命于曹操。
  当然,此时的曹操不会天真地相信光靠这两人就可以干掉刘备,而是他认为这两人的存在可以让刘备心存忌惮,不至于直接谋反——“谋反”这个词曹操用得心安理得,因为他在心里已经把自己等同于天子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与此同时,曹操也在心里安慰自己,做大丈夫就要言而有信。刘备是自己派出去的,怎么可以在半路上杀了他?如此一来,天下贤士能不寒心?现在一时杀不了刘备,成全自己礼贤下士的名声也不错……在如此这般的**中,曹操抵达了他人生的又一次高丨潮丨。

  虽然这高丨潮丨来得有些勉强。
  有些自欺欺人。
  徐州的战斗进行得一点都不艰苦。刘备愉快地发现,来袭的袁术已是强弩之末。他的手下先锋纪灵被张飞挑于马下,而嵩山的雷薄、陈兰又劫去了袁术所剩无几的钱粮草料。袁术想回寿春,被群盗所袭,竟回不去,只得狼狈地领着一千多残兵败将,在江亭苦苦厮守。
  这场战争打到这个地步事实上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唯一的看点是袁术的死法。
  袁术死得很惨。

  吐血死的。
  吐血之前,袁术对生活还抱有美好的想象——他想喝蜜水。在此之前,他已经过了好些天粗茶淡饭的生活,袁术十分怀念蜜水的味道。
  很可惜,没有。
  不仅没有,他的厨师服务态度还很差地对他说,蜜水没有,血水要不要?
  这基本上是一个穷途末路的厨师所能想到的最恶毒的语言。这个委屈的厨师此时已深切地明白,一切大势已去,跟着袁术,这辈子算是倒了血霉了……
  史书上说这时候“术坐于床上,大叫一声,倒于地下,吐血斗余而死。时建安四年六月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