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臣为何独自留下,臣可以坦然承认,确实是为了传国玉玺。起因是因为城头对峙之时,义成公主曾言,来定襄城是为了二人一物。臣猜测,这二人,必是萧皇后与杨正道,而能让她如此兴师动众而来的物,必然也不是等闲之物,极有可能是传国玉玺。当时臣想,若臣也一同离去,这传国玉玺到了义成公主手中,恐难在追回,如若就此遗失,实在愧对陛下,愧对社稷,故此才选择留下。而臣独自留下,也非贪功,当时定襄城内已经涌入上前敌寇,危机四伏,若人多目标也大,而且起到的作用也不明显,臣独自一人不易被发现。而且臣自知不敌,也没想夺得传国玉玺,只是想看清义成公主能不能找到传国玉玺,若她找到了,她会带到哪儿去,等援军来到再追。能得到纯属意外,盖因入城之后,敌军发现了颉利宝库,都去争强财物致使义成公主落单,臣趁其不备,从房顶跳下偷袭,一击得手,才拿到传国玉玺,想来也是太上皇、陛下洪福所致,臣不敢妄言居功。”
李世民笑道:“心思缜密,有勇有谋,说话还如此谨慎,当真是一个少年英才。听闻你已与李思文结拜,当真是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门,颇有你义父的风采。”
李绩开口道:“陛下,臣……”
李世民摆了摆手,又问房玄龄,道:“先不议夺回传国玉玺之功,只议这守城之功,房相,李牧该当何赏?”
房玄龄道:“前隋义成公主,心思歹毒,不顾黎明百姓安危,屡次挑起突厥与大唐之战,实乃国贼也。李牧守城有功,保全百姓性命有功,诛杀国贼有功,此三功合一,依臣看来,可特进李牧子爵,赏十万金,良田五十顷,加其母七品诰命。”
李世民环顾左右,道:“诸卿可有异议?”
长孙无忌、李绩都道:“陛下圣明!”
李世民点点头,道:“既如此,封李牧开国县子,赏十万金,于灞水之东择良田再量五十顷,加封其母七品诰命。”
“谢陛下隆恩!”李牧赶紧拜倒,他早就听李思文说过李世民不吝赏赐,刚刚还以为是假,现在才知是真。且不说这爵位,金饼都是一万、十万的赏,怪不得李思文说他内帑空虚,这么赏赐能不空虚么?
“至于寻回传国玉玺之功的封赏……”李世民看向了太上皇李渊,道:“父皇,昔年您曾为传国玉玺之事传谕四方,这个功劳的赏赐,还是您来做主吧。”
李渊点了点头,忽然慨叹了一声,道:“昔年多少危难,直至今日,朕仍历历在目。刘武周,宋金刚,李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萧铣……他们难道不是英豪么?多少次,大唐因他们入绝境。最后都被我父子击败,立国之艰难,众卿心中明了。今世民平定突厥,迎来传国玉玺,足以证明,我陇西李氏定鼎中原,乃是天命所归!”
李世民赶紧一记马屁拍上,道:“父皇所言极是!父皇立国,创业艰难,儿子微末小功,不足称道。如今大唐天下归心,还迎来了传国玉玺,全都是您的功德。在您的谆谆教诲之下,儿子勉强学到您本领之一二,勉力为之,才算没有辜负了您一片的心血。若没有您的意志支撑,儿子也绝对灭不了突厥,报不了仇,这全都是您的功劳。”
李渊微微一笑,他又没有老糊涂,哪里听不出这言语中的恭维之意,见儿子已经做了帝王,还如此小心翼翼,确实也挺不容易,心里多年累积的怨气因此也少了几分,继续道:“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传国玉玺,岂不如同这‘鹿’一般,是天下群雄竞逐的对象么?朕当年说过,寻得传国玉玺者,无论出身皆封侯。今日李牧寻得传国玉玺,又立下了诸多功劳,朕不可食言。如此,朕就借这一个‘鹿’字,封他一个‘逐鹿侯’,你意下如何?”
“甚好!”李世民立刻说道:“李牧,太上皇封你为逐鹿侯,还不谢恩么?”
“谢太上皇隆恩,谢陛下隆恩!”
“等等!”李渊忽然又开口,李世民忙道:“父皇,还要再赏?”
“那酒不错,我很喜欢。你这个小子机灵,朕也很喜欢。听说你已娶亲了?那朕再赏你的正室一个五品诰命,封她鹿县夫人。回去好好酿一批酒出来,送到宫中。”
第67章 过山车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戏剧性,几个小时之前还是草民一个,转眼间连升三级,男爵,子爵,越过伯爵直接侯爵,顺带还给老娘和老婆捞了两个诰命,中状元也没这么爽的啊!更重要的是,还有‘十一万金’的赏赐,什么叫做平地一声雷陡然而富,李牧终于有了切实的体会了。
谢恩回到家中,李牧还有点飘乎乎的,把事情跟白巧巧一说,白巧巧也非常高兴。自家男人不仅封了侯,自己和婆婆还都得了诰命,虽然白巧巧也不知道诰命是个什么东西,但是听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在她的理解中,就把这诰命理解成了女人做的官,也没有多想。
晚间接风宴的时候,李牧见到了李家更多的家人,大家举杯言欢,都是恭喜之词。李牧酒到杯干,喝得晕头转向,也忘了细问这侯爵的赏赐具体有什么,宴席结束之后,他就回房在白巧巧的伺候下睡了。
第二日,高公公再次登门宣旨时,他傻眼了。
“马邑县百姓李牧,冒死报信,扭转战局,举国承惠,功德无加,封开国县男,赏万金,赐良田二十顷,钦哉。”
“开国县男李牧,守城有功,体恤百姓,诛杀国贼,特进开国县子,赏十万金,赐良田五十顷,赐其母七品诰命,钦哉。”
“开国县子李牧,智勇忠贞,寻回玉玺,功在千秋,利在社稷,特赐封‘逐鹿县侯’,赐其正妻五品诰命,封‘鹿县夫人’,钦哉。”
“逐鹿侯,接旨谢恩吧?”
“啊!谢陛下隆恩,谢太上皇隆恩!”李牧有些愣神地应了声,不着痕迹地从袖子里递过去一锭银子,足有十两。高公公只觉得袖口一沉,心中便有数了,含笑点了点头,返回宫中去了。
李牧之所以会是这种状态,实在是因为现实与他想象中的落差有点太大了。他早跟李思文打听过,每一等爵位,对应的是同等的官职,相应的田产赏赐。但他不明白为啥到他这儿,官职没有了,田产赏赐也没了呢?男爵和子爵的田产赏赐都给了,侯爵的赏赐哪儿去了?难道是李世民忘了?那可是一百顷良田,足足一千亩地啊!
再说这‘万金’、‘十万金’……李牧看着面前的两个托盘,有点哭笑不得。一个托盘里放着一贯钱,另一个托盘大点,放了十贯钱。说好的‘金’在哪儿呢?本来在他的想象中,应该是一车一车的大金饼子,现在变成了这么几串铜钱,这差距也忒大了点。这李世民也太抠了,那么大一个皇帝,差这仨瓜俩枣的么?十一贯钱我用你给啊,随便敲两车铁矿石我都提炼出来了!
还是李弼及时出现,为他解了疑惑。原来这赏赐中提到的‘金’,指的就是‘文’,说‘金’只是为了好听而已。而要赏赐金银,则会说‘银多少两’、‘金多少两’,这种赏赐很少,通常只有赏赐国公才会赏赐金银,其余爵位都是赐‘金’,也就是铜钱,这方面倒不是谁贪墨了他的。
不过对于他的侯爵赏赐为何缩水了,李弼却解释不了了。但他可以保证的是,没人敢在皇帝的赏赐里面抽水。李牧不甘心,把钱和地契往白巧巧怀里一塞,就去找李绩了。昨日他回来之后,李绩还在宫中待了很久,这赏赐之事,或许他会知道。
在书房寻到了李绩,把心中疑惑一说,李绩当即笑了起来,道:“陛下此举,正显公平。李牧,寻回传国玉玺之功乃是侥幸,并不足以封侯,你能封侯,乃是太上皇昔年曾传谕四方,陛下为尊重太上皇,才让太上皇做主,赏了你逐鹿侯,不然你以为侯爵是那么好得的?多少将士开疆拓土,九死一生,归来也不过才封个子爵男爵,你之前的功劳,陛下已经是重赏了。也就是太上皇金口玉言,陛下不好违背,不然呐,多出的五品诰命你都捞不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