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行水上》
第17节

作者: ty_141114475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王大志他奶奶这年终于死了,还没死的时候,身上已经生了蛆。王大树,王大立早就处辍学了,哥俩就这么熬着。王银贵在大苹果家一呆这些年和陈有发一直和平共处,三个人平平静静的经营着包子铺,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王金贵待王大志比亲儿子还亲,王大志初中毕业没考上中专,又让他复读了一年,考上了师范。王金贵高兴的在街上雇了三天电影,街上的孩子,因为家里都有点小生意,没有几个好好读书的,没想到修鞋的孩子考上了师范,成了文化人。
  王大志和王金贵的感情很深,本想参加工作后好好孝敬王金贵,谁知在王大志师范第二年王金贵就死了。
  家,一直是王大志心里那道那不可碰触的伤疤。
  六月二十四叫媳妇这天,在李建伟和林清的诚意邀请下,五人两辆摩托车到了孝家庄李建伟家门口。在门口等着看媳妇的婶子大娘,头一次见叫媳妇来一群人的,手捂在嘴上叽叽喳,叽叽喳说着自己的认为。
  "看样子和建伟并排走的那个是,建伟真有眼光,这媳妇个子高挑,穿着时髦,一看像城里人。"
  "样子是不错,不知干活成不成?我看后面那个粗粗壮壮的,一看就是干活的好把式。"

  "嗯嗯,俺觉得也是,人生三件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怎么还带了个小姑娘?这身子更单薄了,幸好不是这个……"
  林清大大方方走到叽叽喳喳的妇女评审团面前,给大家发糖,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李建伟家四合房子挺周正,五间北房是砖的,另外三面是土坯的,这在孝家庄属于中上等户。五间北房最东面一间父母住,中间两间做客厅,最西面两间弟弟和弟媳住。李建伟的父亲李大本事是干牲口经济的,这个买卖只出嘴不出本,但是得心眼子多才行。大儿子读书,小儿子娶媳妇,家里盖房子,全靠他一个人在张罗。李建伟他娘不仅从年轻时身体就不好,脑子也比较木,干活比较愚,因此李大本事在这个家有绝对的权威,李大本事这个名也不是白叫的。

  五个人被安排在弟弟的新房里,这两间房和刚才李大本事那两间截然不同,大方块地面砖,雪白的墙壁,PVC吊顶,还安了当时比较时髦的吊灯,浅粉的窗帘儿,席梦思床,大衣橱,连邦椅,茶几,电视,冰箱一应俱全,在当时的农村结婚这属于高配。
  弟媳小巧精明,利利索索的进来出去给大家倒水,切西瓜,林清她们今天有点受宠若惊。其实农村家家都是这样,未过门的媳妇得供着,像皇后一样,结了婚立马得转成宫女,更甚者是奴才。

  林清打量着未来的妯娌,弟媳妇也在偷窥她。弟媳妇嫁到这个家很满意,结婚属体面的,公公能挣钱顶事,男人开小挖掘机,所以这个媳妇在家不仅干活手脚勤快,还很听话。
  "你别忙活了,过来坐会儿吧!"林清招呼她。
  "没啥忙活的,建民在炒菜,我就打个下手。"妯娌的初次见面,印象不错。农村叫媳妇,媳妇来了公婆尽量躲一边,叫上年轻的本家媳妇帮忙做饭,伺候媳妇。李大本事两口子知道未来的媳妇是城里人,更不愿向前凑。
  今天五个人就心安理得的待在房里享受着贵宾般的优待,扇着电扇打保皇,这里面除了苏小南,其它全是高手,谁要和苏小南一伙儿准被拖下水,正打在兴头上。弟媳妇挑开帘子往里端菜,马花她们丢下扑克去帮忙,一人端两个盘,有说有笑,李大本事在他屋子里从帘子缝往外看林清,对这个儿媳妇很满意,让建伟他娘拿二百块钱给林清。李建伟他娘走到林清跟前,木木的说不出话来,一个劲儿地给林清往口袋里塞,林清正端着菜呢,弄得很尴尬,李建伟见状赶忙接过钱说:"娘,你甭着急,我给她拿着!"李建伟他娘汗都出来了,说:"好!好!这姑娘好啊

  菜上齐后吃饭,李建民两口子都躲到父母那边去吃了,说啥也不过来。五个人放松的吃喝说笑,王大志说:"哥,你有福啊,有爹有娘,有这么个家!"众人听了都不做声了,王大志喝了点酒,带着哭腔把自己的血泪史说了一通,大家都劝他,越劝越哭,马花说:"瞧你那熊样,困难时候不是过去了吗?富日子富过,穷日子穷过,不管多难不是有我吗?"王大志一听趴在马花的腿上泣不成声,苏小南和林清眼圈也红红的。其实谁的人生都该大哭一场!

  日期:2019-09-02 09:50:59
  《风行水上》第八章你若无心我便休
  忙碌而又充满欢乐的暑假结束了,开学将近韩君如调走了。不管是朋友还是对手的离开,都会对原地踏步走的人形成心理上的冲-击,林清说:"飞鸽走了,我怕要变成永久了。"
  时候已然是深秋。
  忙碌工作三个月以来的他们终于迎来了农村人的盛宴——赶会。宛平镇秋后的会实在是壮观,南来北往的商客在街上的主要干道上扎棚,一间挨着一间,整整齐齐挂满了各种货物。棚面上写着"上海××百货商场","北京××老字号","内蒙××皮货",没有人去质疑真和假,但有了它们的存在,方圆百十里的乡下人确确实实被吸引来了,来了即使不买也是好的。
  孩子们最盼望的还是吴桥大马戏团,赶会不来看吴桥大马戏团那就不叫赶会,所以大人们无论手头紧不紧都会花五块钱买张票满足孩子们的愿望。还有飞车表演,这是前几年才出现的新项目,吸引了更多的人。这一年还出现了城市里淘汰下来的儿童旋转小飞机、小火车和碰碰车,这些项目被规划在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落,今年却成了最火爆,最热门的地方,人们排着队买票,把吴桥大马戏团都给比下去了。宛平镇的书-记刘启禄(刘继仁的儿子)后悔了,早知道这么火爆,就应该多收管理费,当然,那只有等明年了。

  对于二十多岁的小青年儿来说,最有看头的要数歌舞团,歌舞团白天人不是很多,但到了晚上挤得爆棚。开场前摇滚乐开到最大,穿着流里流气的长发黄毛男,和能穿多少是多少的妖-娆脂粉女,在门口的大架子上,扭来扭去招徕顾客。布棚的门被掀开一角,往里一看乌压压的一圈脑袋,闪烁不止的得各色灯光,舞台上一字排开六个美女(姑且叫美女),通过这门缝足以把小伙子们的目光吸引进去,台上的女人穿着了到了最低限,做着各种挑-逗性动作,里面的口哨声和叫好声一浪接一浪。

  那时候学校对赶会还比较支持,统一组织学生去看吴桥大马戏团,周六还不上课,所以周末的赶会的人特别多。
  马花小时候跟父母赶会转上一天也就吃个包子,而那时她对每件东西都充满了欲-望,吃的,穿的,玩的,眼里要看出火来。而精打细算的父母总是本着"过我眼,即我有"的原则牵着她和弟弟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好像挤一挤就算赶会了。

  现在赶会终于能为所欲为了,这种层次的消费还是能消费的起的。
  走到卖衣服的棚下,林清本不屑于买的,但有件高领粗线白毛衣入了她的眼,卖衣服的操着外地普通话说:"这位姑娘看着眼光就高,这是今年大上海最流行的款式!"那时候的东西只要一扯上大上海就变成时髦的代名词。"多少钱?""一百七十五!"天哪,宰人啊!一件毛衣这么贵!"林清没再说啥,又去看别的,一会儿林清看见李建伟提着白毛衣过来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