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自己并不快乐》
第39节

作者: 天天贵
收藏本书TXT下载
  潘秭灵哭诉着:“官家,我夫妇二人年龄小,虽然不太懂事,可那织机是我家投入百斤黄金,一百多工匠日夜研究百日才有了成效,李相公不能说拿去就拿去的。”
  在场的人,都很尴尬。
  水利纱机、水利织机,对于大宋来说,利国利民,收为国用绝对是最正确的。
  潘秭灵也没敢独吞,她知道自家没这么大胃口,别说刘府,就是把潘府以及外公的亲王府绑在一起,这事也不敢独吞。
  但,她会来要好处,她会哭。

  当然,在场的人还有一个人没尴尬,寇准。
  寇准心说,你们夫妇二人成亲才几天,什么百日才有成效,这东西估计早就有草样,是这些刘安手上有点钱,才不断的试制出来的。
  不过,寇准不打算说破,一点钱的事,不是事。
  李沆很惭愧,确实是拿了人家的东西,这事要给补偿的。

  李沆站起来正准备说几句场面话,突然有禁军飞奔入内:“官家,加急军情。”
  历朝历代,但凡是加急军情都不需要汇报,可以直接闯入。
  禁军武官说完,就见四位禁军抬着两个年轻武官进了殿,这两个家伙为了在开战前赶回去,一骑三马,他们可以说尽全力奔回来了。
  算速度,差不多接近四百里加急。
  两人背上一人一个包袱,两人已经累的瘫倒在地,包袱要当着皇帝的面解下,这是保证没有人先看过,也是送信之人的责任。
  包袱解下,皇帝立即吩咐:“传御医,送二人去休息。”

  事实上累挂的不止这两个人,禁军这边已经在救治其他人了。
  两个包袱,一个是火漆封木盒,一个是没封的木盒。
  寇准上前打开火漆封的木盒,取出里面的三份文书,在皇帝同意的情况下,三相各拿一封开始看,然后交换。
  潘秭灵多聪明,立即就不哭了,她知道肯定有事,而且九成是自己夫君的事。
  那两个被抬进来的禁军武官她知道,是跟着一起往西北去的人。
  潘衮亲自为刘安倒来了一杯蜜水:“安哥儿,什么时候打?”
  “不急,大哥先安排一人带三百人,一人三骑回京,替我给官家送一封信,然后再送家书一份。还有,派十骑去给杨将军送封信,再派十骑给曾给事中送封信。”
  “成。”潘衮点了点头,下去安排了。
  刘安与潘罗支几句话,他们负责讨论细节的估计还要再辛苦至少两天时间。

  刘安坐下:“给我一杯蜜水,这喝了一整天茶,老潘他也不怕苦,还要喝浓茶,结果把自己喝醉了。”
  潘罗支其实内心有一个疑惑,万一茶运到了,灵州以及河西走廊的东入口还有党项人手中,那这生意怎么作,他六谷部也吃不下十万担茶。
  但他没提。
  刘安上前一步,距离潘罗支更近,开口说道:
  “布这东西,老哥知道,麻棉不同价,丝织也有高低,灵州这里是东京价格最高不超过五倍,如何?往西,小生意无所谓,超过一千人护军的大商队,咱们各占一半利。”
  “好,好,好。”
  刘安在帐篷里喝水的时候,不远处传来一阵惨叫声。
  四大武族的长孙没一个想回去,他们是来打仗的,不是回去送信的,四人来了一套全武行之后,发现谁也没办法打服谁。
  第四十九节 有个好结果

  寇准最冷静,他从这信中感觉到,刘安是说服六谷,准备合兵攻打灵州了。
  李沆继续说道:“这第二封信,是状元王曾所书,他正受刘巡察使的吩咐与六谷商讨兰州同治之事,许多公务他有力不从心。同时代刘巡察使上书,请官家选派兰州主官一人,相应官员一干人等。”
  寇准说道:“官家,信中没有细节。”
  李沆又说道:“官家,第三封信,依然是状元王曾代写,他说他们离开秦州西进六谷,而他则要去六谷兰州城,一边接管兰州政务并继续谈判,刘巡察使则去了凉州。还有,刘巡察写信给曾给事中,请求其立即赴兰州。暂主持兰州政务。”
  没提半个字的兵事。
  正如刘安所说,自己是去买灵州的,而不是去打仗的。
  事实上,灵州还必须弄回来,没有灵州六谷的马也很难顺利的送回来,灵州是一个卡脖子的地方。

  六谷的马场,还有从西州那边买的马,都要受到灵州的军事威胁。
  汴梁城中的马价这个时候高的吓人。
  灵州丢了,大理把马匹价格抬高三倍,汴梁城之前一匹马平均在十贯钱,现在二十贯都买不到。
  一担茶才多少钱,两担茶七匹战马。
  “好。好。”皇帝大喜。

  就算这次刘安没有买回灵州,这已经是立下大功了。
  郭皇后起身:“本宫有些累了,政务之事后宫不插言。官家,我先回后宫了。”
  “恩。”皇帝点了点头。
  郭皇后带着潘秭灵离开,书房内,自然还有许多细节要去讨论的。

  当天晚上,郭皇后就得到了消息,潘秭灵将一万担茶的特批份额分给了自己娘家五千担。
  郭皇后心中记下了潘秭灵这份人情。
  郭家很穷,在郭皇后父亲在世的时候,把自己的赏赐都用来犒劳士卒,死的时候家里的钱得了不够办一场葬礼的。还是先帝赐了五百万钱,这才风光大葬。
  自己的几个兄弟,都是木纳之人,不擅掌家,家中也过的紧紧巴巴。
  早几年前,潘家对郭家就有照顾,虽然有皇帝的暗示,但郭皇后领潘家的好,这次的生意是大生意,五千担茶,能换回上万匹马,这就是几十万贯的生意,少说也有几万贯的利,郭家未来几年,不用再为钱发愁了。
  郭皇后领了这份人情,也打算找机会在皇帝耳边吹一吹枕头风,说一说刘安的好。

  刘安身在凉州,并不知道这些。
  不过,有人骂他,他却是知道的。
  骂他的是曹玮、杨延昭、石保吉三人。
  庆州。
  杨延昭主力、石保吉整全清远军五千精锐,两万步卒,以及曹玮的三千精骑驻扎在这里。
  三人坐在一起,喝着刘安的烈酒,同时也在骂着刘安。
  曹玮灌了几口酒说道:“这丫头眼瞎,不对。是潘老五眼瞎,竟然选了这么一个货,你们看看,竟然敢跟我叫板,说要灭了党项,让我备战。他以为,他有把官家给的剑,就能纵马大漠,这傻孩子。”

  杨延昭干笑几声:“在东京,他和我杨府叫板,不过我喜欢,挺狂的一个小子。”
  石保吉说道:“别废话,能把七万禁军调出来,又带足了钱粮,还有边军十数万人马的指挥权在手,你们两个谁能弄到手,更别说你家中小辈了。”
  三人骂了刘安不止一次了。
  这时,潘兖到了。
  潘兖是潘家老三,潘秭灵的堂兄。
  日期:2019-09-11 07:36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