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自己并不快乐》
第20节

作者: 天天贵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承安郡主看女儿反应过来了,这才说道:“一千八百五十一贯。依他现在的俸禄,十年。若算上田庄等收入,也要三年。”
  “女,女儿不懂。”
  潘秭灵确实不懂了。
  承安郡主说道:“这些是他契约之外的,契约已经签了。这些钱有一部分是他自己的,另外的,他给他的弟妹写了借条,这是借的弟妹们取妻的彩礼与嫁妆钱,承诺三年后翻一倍偿还。这事是亲家母告诉为娘的。”

  潘秭灵懂了,难怪母亲问自己,能掌得住家吗?
  就眼下的情况下,掌不住。
  承庆公主淡然一笑:“三策,下策是让他改契约。中策是为娘和他谈,让他改。为娘不行,还有你表舅公。”
  表舅公!

  这个来头很大,事实上和姑丈是一个人,就是当朝皇帝。
  潘秭灵问:“母亲,还有上策呢?”
  “上策最难,也是最好的一策。就是你自己和他谈,娘亲教你一句话,人心换人心。这事要怪,就怪你几个兄长吧。”
  潘秭灵懂了。
  这时,殿内,皇帝开口了。
  “安哥儿还年轻,联亲自指点一下他。”
  殿内安静了。

  这个官不在吏治当中,从来没有过的。历来有各王府赞读,崇政殿只有说书一职,就是给皇帝读史的并且解说的官,都是当朝大员兼任。
  当朝有三位相公,四位尚书都兼职崇政殿说书一职。
  秘书少监是管理大宋典籍、书库的官。往往都是老家伙们担任,算是给那些干了一辈子快到致仕的人一个当五品官的机会。
  可现在,十七岁的刘安当了这个官。
  这时,一名小太监站了出来,捧着两张圣旨:“新科探花刘安接旨!”
  很长的圣旨,而且是两份。

  一张是给刘安的,文散官中散大夫,除了领钱之外没什么用。
  皇帝要一个陪自己读书的人,也说了要给刘安当老师,再看三位相公如老僧入定的反应,没有那个官愿意没事找事。
  殿外安静了。
  第二十四节 婚前教育

  承庆公主取出一只小木箱,小木箱内装满了金叶子。
  “灵儿,带过去,就说这是你的私房钱,这里的金叶子差不多值八百贯,告诉姑爷就说,府内的账目历来有规矩,一切依规矩来办不能错。但你自己有私房钱,或姑爷有什么额外的需要,可以用这笔钱!”
  “娘亲,我,我不懂。”潘秭灵很聪明,但这翻操作她完全就糊涂了。
  此时,再说刘府。

  王曾回来了,刘安却没回来。
  王曾回来的晚,因为他要去点卯,中书省右正言。他要去中书省先拜会一下前辈,然后领官服,再熟悉一下工作流程,安排他的办公书案。
  当然,刚才只是第一招。
  还有第二招。
  承庆公主示意两位贴身婢女都退下。
  “灵儿,为娘教你一招。大婚之后,你告诉姑爷。就说,宫内大娘娘与陛下都好节俭,若是大肆采购新的香料,不合适。但宫内已有的香料,若委托宫外再加工,这事便可行,你让姑爷算一算这笔账,为娘相信姑爷是一个聪明人,而且比一般人更聪明。”
  承庆郡主什么身份。
  正宗的宋太祖的孙女,见识比一般妇人高好几倍。
  当然潘府八姑娘十五岁嫁给寿王,也就是当今皇帝就是她的建议,而且皇帝与她是表兄妹,关系也是相当好的,她进宫都不需要请示递牌子,直接进。
  刘安是什么大神通,竟然可能直接于三位相公对话,还能推荐人。
  潘府的后台,有这么硬吗?

  或者说,刘安还有什么特别的门路。
  范威回过神后立即说道:“王兄放心,这事不会再有其他人知道。”
  王曾却说道:“光明正大,何惧?”
  “是,是,是!”范威连说三个是,内心却是如惊涛骇浪,这事竟然还光明正大。
  王曾说道:“明天,三位相公,四位尚书是肯定会到的。咱们不能让刘兄失礼于人。还有,杨府的杨将军一定会到,这个定要事先有个安排,潘杨两府不和汴梁城无人不知,这事要动点心思。”
  “对,对。”
  范威猛点头。
  能负责接待三位相公,让范威感觉非常荣幸。
  王曾又说道:“还有一件事,你若真有心仕途,就去联系一下大考之后留京的举子们,若有心就在你这里留个名字,有件事需要他们出力,至于什么事,别提。问的太多的人,也别留。”
  “是,是。”范威依旧猛点头。
  王曾没再细说,他和刘安在宫里见过一面,刘安给他说了几句话之后就去崇政殿了。王曾认为这是一件大事,若作好了纵然给下次考试没有帮助,也能留名。

  话说此时刘安,在回答了皇帝的几个提问考试之后,拿出了几张纸。
  “官家,臣年少,在上次听读之后有所感,臣以为唐太宋有句话讲的好: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所以臣写了一些,请官家指点。”
  刘安献上文章。
  这一段是刘安背的,刘安对这套书只读过汉、唐两部分,能背的也只有唐的大半,汉的一小部分。

  后世称这部书为:《资治通鉴》
  皇帝看过之后让小太监递给了李沆,李沆是真正的名士,读书量惊人。
  看过一遍之后,他可以把前后都连出来。
  这只是节选了几个经典的事件。

  李沆对皇帝说道:“官家,臣要问刘少监几个问题。”
  “李公尽管问。”
  刘安已经是秘书少监,所以称为刘少监,已经不能再称为探花郎。
  李沆问:“刘少监刚才提到以史为镜,这几篇文章介于史与非史之间,少监何意。”
  “回李相公的话,第一个事件,下官在思考,西突厥阿史那车薄为何会领十姓反,其有益部分当学习,若有不足之处引以为戒。”
  李沆再问:“那么,你这几篇文章想作什么?”
  刘安回答:“下官在今日之前,并不知道下官为入职为什么官职,原本只是想自己依史挑选有价值的段落。可此时,下官为秘书少监,掌管大宋书籍典藏,下官不敢自大说修史,却想借先贤或大恶,整理一部书。为辅佐官家之用。”
  “好,讲的好。”李沆大喜。
  李沆一直讲史想去教皇帝怎么当一个好皇帝,也希望警示皇帝不能乱来,管事国家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李沆又问了:“那么,具体如何作,你可有想法?”

  “有不成熟的想法,请李相公指点。”
  “说来听听,尽管说。”李沆这会心情非常好。
  刘安这些日子,已经开始慢慢摸清一些重要人物的喜好,此次就是投其所好。这才是拍马屁的最高境界。
  刘安站了起来:“官家,李相公。我是这样想的,首先从商失其鹿开始,依时间线整理有用的故事,第一步的海选,就是选事件。这个工作,我认为许多大考之后的留京的举人可以办。”
  “官家,臣以为,举人修史也是修心的一个过程,若其间有功勋,可以适当给他们加分,这分数臣不敢妄语,只提一个建议,可以用于大考,或是用于磨勘(官员考核)。”
  王曾回来后,范威立即迎了上去:“王兄先喝口水,今天有点热。”
  “谢过范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