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的稀里哗啦。
潘多金一只手拖着下巴,默默的说了一句“这一定是饿过头了,才见不到点油水。”
刘浪听到之后疯狂称赞“多金兄弟,你说太对了。”
刘安继续吐着,胃里难受,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眼睛也有一些模糊,只感觉有自己两个老爹。
或许,多金大厨是老爹失散多年的兄弟。
中午的时候,有小吏来传王曾,说是李相公、吕相公要找王曾问话。
这是李沆向吕蒙正提有离选状元王曾来负责核查各衙门冗员之事,吕蒙正打算考一考王曾,若王曾能办,他就会与李沆联名,把王曾的新职务给定下来。
至于刘安的新职务,李沆也已经知道,他没反对。
次日,刘安依旧在家等着大婚,距离大婚只有两天时间了,而他除了等之外,任何也作不了,一切都两边家里在管,连被子怎么摆都有说道。
而王曾依旧接受培训,现在不是读公文,而是学习公文的规则。
王曾听完立即站了起来“谢过刘兄。”
“别谢我,白吃饭不干活的人会恨你的。”
见到刘安谦虚听教的样子,李沆满意的点了点头。
刘安突然脑袋里冒出一个想法,原本他借岳父的力量,可此时,似乎有一个更合适的人选。
刘安对李沆说道“李相公,晚辈有一个想法,若说错了请相国斥责。”
因为刘安年龄还小,再读点书多历练一下,没坏处。而且给了一个高,以五品入职,将来若真有才,更容易安排转职。
面对两位相公的问话,王曾内心是又激动,又紧张。
第二十二节 新科进士入仕
王曾也笑了“对,是八宝粥。探花不足以展示兄之才,你应该是状元才对。”
“拉倒吧,能中进士就知足了。”
王曾搬过一个圆凳坐下,看着刘安喝完粥后说道“有件事情要谢过,前几日两位相公找我去问话。”
王曾想答应,这是天大的好事。
到了李沆这种地位,他选婿可不会去榜下捉婿,三位相公之中资格最老,人脉最广的一位,德高望众的老相公。
刘安又补充了一句“不过,却是庶出。”
“刘兄,这是我让厨房煮的,杂粥,养人!”
刘安坐了起来笑着接过“这不叫杂粥,这叫八宝粥。”
刘安病了,郎中也来了。
郎中看过之后,给开了一副药,温补肠胃的药。
关于婚前恐惧症,估计再有一千年会有人提出来,现在没有人关心这个。
郎中离开后王曾来了。
这位黑脸的包提前一代公,亲自给刘安端来了一碗粥。
刘安停下笑声“王兄,代我写个条子,让范威明晚过来,后天清晨代我迎客。”
“好。”
王曾不是少年郎,刘安一句话他就懂其中意思。
话说这是给范威机会呢,看范威上不上道了。
联络本科进士的事情,刘安与王曾不可能去作,王曾是状元,刘安虽然是探花可隐隐已经成为这一科领头的人物。
范威二甲第五,总排名第八,是一个合适的人物。
次日清晨,刘安凌晨三点起床,因为今天他需要上朝,那怕明天他要迎亲,今天也要上朝去,因为今天一甲三人都要去,是新科进士入职议事。
这也是皇帝暗示三位相公的。
刘安大婚前一天,把刘安五品的事情正式宣布,这也算是贺喜。
顺便再给潘秭灵一个宜人的封号。
对于刘安,皇帝最初是爱乌及乌,最近是真喜欢刘安,他认为刘安的想法与自己不谋而和,这孩子应该好好教导才是。
早朝,一甲入殿,二甲、三甲在殿外候着。
见到刘安与王曾一起来,范威立即迎了上去“恭喜探花郎小登科,今下朝后不用再去吏部,下朝后我去探花郎府上。”
刘安抱拳一礼“真是烦劳范兄,今明两日必会事务繁多,有范兄在我也安心。多谢,多谢。”
范威回礼,却没再说什么。
王曾冲着范威点了点头,也算是施礼了。
范威退回到二甲、三甲那些进士处,很快就拉了五个人等会和他一起去刘府帮手。
陈知微只是冷眼看着。
五十多岁的他人生也算是有经历了,他看得出来范威想巴结刘安。
他内心只是笑笑。
却并不看好刘安。
因为刘安太年轻了,只有十七岁,这个年龄想上位,至少还要再熬五年,才能去作一个副职,熬十年,二十七岁能真正有一个正六品,才算有机会。
八品进七品,是当官的第一关,不难,大部分人都能过去。
六品进五品才是难关,九成的人在当官十五年内过不去。
三品往上,全靠命。
很快,早朝开始了。
今天的事情就一件,安排新科进士的正式职务。
皇帝到,众臣子施礼,而后吏部尚书王旦出例“臣王旦,奏请官家,就新科进士就职一事上书。”
“念吧。”皇帝轻轻的摆了摆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