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了,这一切都将改变!》
第27节

作者: 路青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张昭不知道这能有多少用。但终归得试试。
  “走吧!”张昭带上这些天在明理书院中写的八股文卷,叫上长随陈康步出南城客栈。
  陈康背着简单的行囊。十四岁的少年,这段时间营养跟上个头开始增长,但还是偏瘦。眼睛里很灵性。跟在张昭身后,说道:“少爷,我刚才打听过了。咱们往东走就是骡马市场。”
  张昭一袭青衫,头戴四方平定巾,身姿修长,容颜俊朗。很标准的明代书生装束,形象出众。拍板道:“那我们先去买两匹马吧。”
  他们现在在南城。而顺天府府学在北城。他们需要横穿整个皇城。十几里路,来回一趟,如果是走过去再走回来,今天就不用办事了。
  这算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吧。
  至于说,他为什么不带上行李直接去北城投宿。原因很简单,昨天晚上在抵达京城时,张昭约钱宁这几日有空的话在南城客栈见个面。对这位未来的反派大佬,张昭很重视。
  他要是轻而易举的断掉和钱宁的联系那才是不合格呢。

  京师南城这几十年的太平年景下来,人口滋生,商贸繁华。清晨时分街道中行人不断。张昭、陈康一路顺着菜市大街东行,抵达京中的骡马市场。
  刚进去就是一股喧杂的人浪。张昭先转一圈,向牙人们问问情况,货比三家,最终花费30两银子,买了两匹普通的黄马。
  骏马在古代就和豪车一样。张昭现在哪里买得起?最好的马,当然是各种名马,其次就是战马,再其次就是用来运输、代步的骡马。其品种、来源不一。
  有京师附近马户养的。有山东来的。还有辽东、蒙古、河套来的马。还有军中淘汰下来的马匹。
  张昭买的是两匹京郊养的黄马。他虽然没有受过专门的骑马训练,但是这种性情温驯被调教好的马匹很容易骑乘,操作。
  骑着马,离开南城,往北进发。陈康骑在马上,将行囊挂在马背上,有些兴奋的道:“少爷,有马之后在青龙镇和家里来回可就方便的多啊!不过,养马费银子。”
  张昭笑笑,“走吧!”
  第二十七章 考前准备(中)
  张昭没从南面的宣武门进城,而是沿西绕行到城北,一路饱览弘治年间京城近郊的世情风光市集成片,街巷纵横,人烟稠密。上午九时许,由北面的安定门牵马入城。

  一路到顺天府府学门口。
  张昭让长随陈康牵着马在路边等候,他正要入内寻找李教谕,正好一名青衫小吏急匆匆的走出来,拱手行礼道“学生前来拜会李教谕,敢问该如何走?”
  小吏看看张昭的装束,再看看张昭随行的两匹马,耐着性子道“李老大人今日休沐,不在府学中。你往坊中他家里去寻他。”
  张昭谢过,顺着小吏指点的路,往府学东的街巷而去。陈康牵着两匹黄马,机灵的道“少爷,幸好我们出门前买了马。刚才那小吏要不是见我们有两匹马,未必肯说的这么这么仔细。”
  张昭调侃道“小康,想拍马屁可以直白点,我不介意。走吧。自古都是先敬罗衣后敬人。”
  陈康嘿嘿笑着挠头。
  至于张昭是不是预见这一幕所以才买马,这就自有他自己知道。

  李教谕的住处在顺天府府学东的一处胡同中。张昭带着陈康一路问着抵达。和门房老仆问询后才知道李教谕外出访友,可能要晚上才回。张昭登记后,留下名帖,带着陈康离开。
  “少爷,现在该怎么办?我们回南城客栈?”陈康看着胡同中的苍黄的梧桐,气馁的说道。
  张昭摇摇头,“在附近找个地方歇脚。等李教谕回来。”
  如果说正常的备考,他只有10的概率考中秀才,那么到李教谕请教八股文技巧、考前押题,大概能把这个概率提高到20。他不想轻易放弃。
  陈康叹口气,“好吧。”牵着两匹马,跟着张昭到街角一处三间开的酒馆。
  张昭刚才过来时就看到这间名叫“四海居”的酒馆中有许多书生聚集。吩咐店小二照看好马匹,当先一步走进去。喧闹的酒馆中不少书生看过来,见是个生面孔,各自继续闲谈。
  “将你们招牌的酒菜上几个来。”

  张昭环视一圈,见临窗的位置都被挤得满满当当,心里疑惑但并没问什么,让陈康坐下,等店小二上菜后慢慢吃着。酒馆里的话题声飘到耳朵里来。
  只见左手边隔着的酒桌中,一名身材短小的文士正举杯畅饮,站着高谈阔论“
  蔡朋友,你未免想的太美好。大宗师已经定下顺天府的院试时间十月初十。还有不足两个月的时间,蔡朋友平日成绩如何,难道没有点自知之明?
  便是李教谕私下里押了几道四书题,给你你就能考中?府衙中的数据,去年院试报考的童生足有两千多人,大宗师只录取五六十人。你觉得你能取中?”
  正在被“鄙视”的蔡书生勃然变色,“李子远,你不愿意帮忙就直说,别扯这些话来恶心人!告辞!”说着,拂袖而去。
  叫“李子远”的书生鼻子里冷哼一声,神情不屑一顾,端着酒杯,仰着脖子猛灌,模样狷狂。
  张昭心中一动,走过去,邀请道“这位兄台请了。不知道可愿过去和在下喝一杯?”
  他来找李教谕不就是为了考试的事吗?要知道,府学教谕是必然会被大宗师抽调参加院试的!
  李子远慨然的道“有酒喝有什么不愿意的?”跟着张昭过来,示意旁边的少年(陈康)给他倒酒,说道“阁下若是要问院试的消息,需得请我喝四海居里最好的竹叶青。”
  张昭微微一笑,伸手示意道“请。”
  李子远看看酒杯,鼻子耸一耸,微微吃惊的看向张昭。四海居在京城里算不得什么上好的酒楼,但对他们这些穷书生而言却还是不错。一壶上好的竹叶青要五十文。
  “阁下衣衫普通,不想却有些家底。”李子远语气傲然,闷一口酒,道“在下和府学李教谕同宗。知道点内幕消息。你有什么想问的问吧。”
  张昭微微点头,说道“院试在即,在下正是要问问院试的事。还请李兄讲给我听听。”

  李子远上下看张昭几眼,似乎胸有成足,嘴角露出讥讽的笑容,问道“阁下年纪轻轻,是哪一年过的府试,放榜的成绩如何?现在何处就读?”
  张昭坦然的道“我今年四月过的府试。倒数第二名。现在京西青龙镇中的明理书院就读。”
  李子远“呵呵”一笑,奚落道“那阁下还真是勇气可嘉。所谓的明理书院我听都没听过,可见水平一般。而以阁下的成绩,数月的时间便想考中生员?
  未免把我顺天府的童生想的太无能了!我当年十四岁过府试,被族中誉为神童,但八年来连年不中,蹉跎至今。阁下若是想着请李教谕押题,还是趁早死心,早点返乡吧!押题若是有用,我岂不是早取中。”
  日期:2019-09-04 08:13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