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了,这一切都将改变!》
第24节作者:
路青云 董朗推荐的四合小院位于青龙镇主街后,距离明理书院500米。吴春时帮忙整理床铺,收拾卫生,下午时趁着夕阳赶回去。张昭住正房。长随陈康住西厢房。东厢房用作厨房,放置杂物。
安顿下来后,张昭派陈康去请董朗到客满楼中喝酒。上午在书院中听课至中午,张昭缓步出来,到镇中心的酒楼“客满楼”。此时董朗已经等候在雅间中。
董朗还是那副富家公子的装束,中等身量,微微有些胖,手里拿着檀木折扇,在雅间门口拱手见礼,“恭喜子尚兄归来。”他读书不行,看事情还是有点眼力。
张昭从京城中回到青龙镇来,很明显事情已经解决。他业已取得徐郎中的谅解。
张昭微笑着拱手,“元明兄,请!”
董朗这些天帮了他不少忙,他既然要在镇中长住,当然要请董朗吃顿饭表示谢意。两人落座后,店小二送上酒菜。张昭和董朗在二楼雅间边吃边聊。
雅间临窗,可以看见繁华、喧闹的官道。这里有往京西拜佛访道的贵人,也有将京西的铁器、煤炭运送至京城中的车队。更多的则是商旅。
张昭将京中之行简单的说了说。像李教谕的赏识,和徐郎中的交换自然略去。再提了提前日刘大户的事。
董朗喝着酒,笑呵呵的道:“子尚兄,假设真的让你来收尾,你打算怎么对付你隔壁村的大户?”
张昭就笑一笑,他当然想过这个问题。
这件事他觉得有点古怪。当日,蒋太监额外给了他二十两银子的奖赏。但是,不至于重视到用锦衣卫帮他对付刘大户。这倒像是在卖人情给他。
然而,他有什么东西是蒋太监所看重的呢?张昭这时还不知道,这是个时间差的问题。
蒋太监从刘公公那里得知太子对张昭不再感兴趣,他的“投资”自然热情大减。但他还没来得及和他的管家说,这本就是小的事。而蒋府的二管家早得到其吩咐,丁管事汇报时,二管家没再汇报,直接做出决断。
这年头,东厂的地位早就高于锦衣卫。蒋太监的身份,在锦衣卫中也有些人脉。二管家和一个小旗打个招呼帮忙,实在太简单。
且不提前因后果,张昭看得到锦衣卫出手后的隐患和麻烦。
锦衣卫向来是如狼似虎,手法简单粗暴。若刘大户和仿方差役死掉,他会麻烦的很。这是人命。另外,这两人如果放出来后闹事,他的名声会很不好听。
其实,这事青龙乡中已经传遍,只是版本五花八本。但若事主不闹,他在士林中亦有话可说。毕竟他是被迫反击。
“如果是我来收尾,首先得保证这两人不死。其次,要恐吓住他们别闹事。”
董朗哈哈一笑,坦率的道:“子尚兄脑子很清醒啊。要我肯定先想如何发财的事。”说着,欲言又止。他的麻烦正在发酵。
张昭看董朗一眼,心里留意。
这天下午,小雨淅沥,天色阴沉。
张昭从书院里出来,就见长随陈康拿着雨伞等在这里。陈康将伞递给张昭,小声道:“少爷,上次来家里的锦衣卫校尉又来了。就在前面茶铺里等着。”
张昭有些奇怪,带着陈康到茶铺里。正见到那天高呼“锦衣卫办事”的校尉在等候。
他穿着件箭袖,起身过来,笑着拱手见礼,“张相公,在下钱宁,奉胡小旗的令,请张相公往京中一行。处置冒犯张相公的那两人。”
张昭愣住。钱宁?
第二十四章 三大反派
“钱宁”这个名字,相信任何稍微对明正德朝有了解的人都听过。这是日后的锦衣卫指挥使,正德朝刘瑾刘公公之后的权臣,身入佞幸传。
张昭陡然听到这个名字,怎么能不发愣呢?
自穿越以来,一个月的时间,他先和“立皇帝”刘公公照过面,现在又和钱宁认识,再差一个“江彬”,正德朝的三大反派boss,他就认识齐全了。
张昭心里苦笑一声。他这是什么运气?尽和历史中最后倒台的反派照面。反倒是文官中的大佬他一个都没见过。他现在见过的最高阶的文官就是徐县令。
宛平县县令,正六品。
张昭收起心中的思绪,没有流露出分毫,拱手道:“钱校尉客气。我们这就走吧。”张昭还是个童生,被钱宁称做秀才相公,这是很客气的称呼。
钱宁这个时候只是一个锦衣卫的小校尉,冒雨离京70里路来请,见张昭没有推辞,反而一口答应下来,心里对张昭印象很不错,说道:“张相公,你稍等,我去雇辆马车过来。”
张昭笑着点点头,做个手势,让陈康跟着钱宁去。
张昭在傍晚时离开明理书院。带着寒意的小雨中,余冠和两名好友到客满楼中吃饭。
因为下雨,客满楼中的生意清淡。三人在一楼临窗的位置坐下,要了酒菜、面条,边吃边聊着。
顺天府院试的时间还没定下来,但按照历年来的惯例,今年可能会在九月份。提学大宗师一般会提前一个月宣布考试时间,方便士子们报考。
刘同学吃着烤鸭,笑道:“院试在即,书院的气氛都变了。现在七月底都还没消息,今年的顺天府院试弄不好大宗师会安排到十月份去。听说大宗师目前还在河间府。”
余冠今年十八岁,穿着素白的文士长衫,皮肤白皙,面若冠玉,一派玉面郎君的范儿。这时,冷傲的道:“书院里的那些人是瞎紧张。不管几月份开考,能参加考试的不就我们几人?夫子说,我们这八个人,没有一个人的时文水平是能中生员的。”
这话说的让人绝望。
王同学喟然的叹道:“要是能押中题目就好啊。我前些天去城中听小道消息说大宗师年老将离任,可能会在今年的院试中卖生员名额,趁机捞一笔。”
余冠摇头,冷峻的道:“刘兄,哪年考试前没有小道消息?我们去年北城那里还闹事呢。再说,就算是真的。大宗师多少银子卖一个名额?至少一百两银子吧!想这个有什么用?”
他们要是有这家底,那里还会在明理书院中就读?
刘同学道:“元甫说的有道理。我们说点高兴的事。喏,张昭那小子重新回来读书,你们说夫子怎么会收留他?再一个,你们猜我最近听到什么传闻?他勾结锦衣卫将乡中的一个良善大户给送进诏狱里去,闹得沸沸扬扬。”
王同学嘿嘿一笑道:“那他的名声要完蛋了咯。读书人和锦衣卫牵扯在一起。士林能容他?”
余冠点点头,道:“夫子收留他的事情我知道点内幕。他前几天去徐郎中府上拜访过。他和锦衣卫勾结的事,我们也用不着当面去质问他。把这事传开就好。”
他给张昭连抽几次耳光,吃一堑长一智。外加二叔的叮嘱,他不会再正面和张昭起冲突。但是,传播点消息还不简单?
刘、王两人笑呵呵的应下来。
日期:2019-09-03 18:1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