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总是比明天先到来》
第27节

作者: 极品亲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从大杨树村回来,云舒就将在家自学的事和王老爷子通禀了一声,王大志看着上山、下河、带孩子的孙女,暗中抹了一把泪,没爹没娘的孩子可怜啊,然后起早贪黑的给大儿子家拉了两车的柴禾,将柴禾棚子堆满了才罢休。
  鉴于那天许多人家都换到了便宜的布料,云舒拿出来的也不算打眼,所以她手脚麻利的给自己、大壮和海川用淘换到的劳改布都做了一身耐磨禁脏的衣裳。
  云舒原本就会做衣服,在地府那五十年也不是白待的,她可是和专职炼制法衣的女鬼学过几手绝活的。
  别说只是简单的裁剪缝纫,便是苏绣、蜀绣等都是分分钟钟的事,若是有材料,人家还能用灵丝绣灵纹阵法呢。
  可惜,这不是修真文,云舒只能用神识指挥着绣花针,在没有缝纫机的情况下,三身衣服,使劲拖了拖时间,也不过用了三四天就做出来了。
  云舒还从商场里拿出来一匹深蓝色的灯芯绒,给大丫爷爷做了一条裤子,用墨绿的华达呢给她奶奶做了一件褂子,只等着八月十五当做节礼送去。
  佟太爷告诉云舒,要么不做,既然要做,那就做到最好,让谁也不能挑出一点错来。
  云舒深以为然!
  至于几人的尺寸,云舒表示有神识在,随便扫一眼就分毫不差了,这也算本事吧。
  而大壮呢,被云舒忽悠着,认为他姐是天才,又继承了他娘的巧手,就没有他姐不会的,简直就是迷之崇拜。
  不过这也让大壮增加了许多压力,每天和海川出去玩的时间都少了一半,自发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多。
  而云舒自然是乐见其成,然后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与弟弟支持。

  家里的饮用水早就添加了石钟乳,虽然《养生诀》不能教给大壮,云舒却撺掇着海川和大壮向旺爷学了《五禽戏》。
  一段时间下来,云舒姐弟三个早就不是先前那种一阵风就能吹跑的模样了,胖虽然没显得有多胖,但却有了精气神。
  当然,变化最大的还是小壮,在旺爷的调养下,加上时不时的石钟乳滋补,可谓是一天一个样,村子的人见了白胖不少的小壮,都要感叹一声“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小壮恢复的这样好,其实最惊讶的是旺爷,他自己的本事他知道,虽有些名号,但绝对不至于如此见效,要知道当初他下的诊断真的不夸张。
  到此时,看上去和正常孩子区别不大,顶多就是带着点先天不足,后天的亏损居然已经看不出来了,可谓是奇迹。
  旺爷自是不会怀疑云舒什么,而是把小壮的变化归功于小壮吃的“那丸药”,时常暗中感叹。

  只不过旺爷明白“祸从口出”,的道理,加上自身的惨痛经历,即使再好奇,也不曾在人前提起过只言片语,让云舒感叹一声“医品见人品”,只能以后报答旺爷这份爱护之心了。
  自打重生到清溪村,云舒还没睡过一天懒觉,而这天则起得比往常更早了一些。
  因为今天是村里组织进山采摘山货的日子。
  清溪村四面环山,自然周边的山头都在清溪村的范围内,虽说已经纳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但除了不能乱砍滥伐外,对村民并没有太大的限制,甚至于许多村民根本不了解保护区的含义,毕竟深山老林也没人敢进。

  啥,保护稀有植被和动物?
  明面上:保护,听领导的,必须保护。
  暗地里大家忍不住私下里低估,这稀有植被和动物到底都是啥?稀有肯定就值钱吧?
  不过这年头大家虽然法律意识薄弱,但胆子小,一听批斗、派出所、坐牢这些词汇那妥妥的老实了,再加上深山老林也不敢进,倒也算相安无事。
  有句话叫做穷山恶水出刁民,那是遇上实在活不下去的了,如若有万分之一能活下去的可能和希望,谁愿意去做那刁民!
  当然,有好就有坏,这事不绝对,就比如说那些个偷猎贩专门卖皮毛、鹿茸、虎骨的,便是打猎的猎人遇上,那也是能揍就往死里揍的,道不同不相为谋。
  有点跑题,言归正传,只说清溪村四面环山,自然是靠山吃山。
  蘑菇、野菜、猎物自然是谁得是谁的,但当初建立清溪村的长辈们有头脑,将山核桃、松子、榛子、栗子这些都发展成了规模,如今自然属于集体的,到了成熟季节,有村民交替巡逻看守,是清溪大队最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今个儿全村出动,便是要赶紧趁着天气好将这些干果采摘回去,挑选晾晒,然后卖给收购站。
  今个出工的自然人人算工分,男的十分,女的八分,十五岁以下十岁以上的四分,再小的意思意思给两分。

  所以村里只要不是老弱病残系列的,连五六岁的都跟着上了山。
  主要是以前家里只让孩子们在山脚下玩,不允许私自进山。
  但山脚下的野果子早就被孩子们祸害光了,如今跟着进山,不仅能带回家不少野果子,还能敞开肚皮吃,所以进山这几天,是孩子们最幸福的日子了,比过年还高兴。
  像大丫、大壮这么大的孩子,59年到62年的三年大饥荒时,他们已经记事了,离着山林近虽然没有饿死人,但能吃的也不多。
  草根、树叶、虫子……能吃不能吃的的,村里人都吃过,云舒从大丫自己里看到那些场景,着实庆幸自己晚来了两年。
  大饥荒那几年,秋天别说丰收了,早在春夏时节,大家就将没熟的果子摘干净了。

  也就是这两年,大队干部管的严,村子周边的山林才缓过一口气来。
  今年是自大饥荒后,清溪村第一次组织大规模的采摘活动,想到山货卖了能分到手的钱,人人皆高兴得像过年似的。
  云舒姐弟三个吃了早饭,拿好工具和背包,将小壮送到旺爷家,又带出来一个海川。
  海川也背着个一个不大的柳条筐,跟着云舒、大壮一起出发,路上都是往山脚处走的村民,每个人都背着一个柳条筐,拿着各种各样的家伙事儿。

  长白山的9月,天气已经转凉,几场秋雨后,紧跟着就是下雪了,人们都争分夺秒的希望在这几天天气不错的时候,将山货弄回去。
  云舒的筐子不大,里面有匕首、砍柴刀,还有火柴、麻绳、一个空的铝饭盒。
  大壮则背着云舒做好的玉米饼子、一罐小鱼干炒咸菜丝,斜挎着一个军用水壶。
  海川也和云舒姐弟一样,拿了一把砍柴刀和两张发面饼并大酱咸菜,他家没有军用水壶,便拿了个搪瓷缸子,用来煮水喝。
  山里最不缺的就是山泉清溪,村里的人喝生水都喝惯了,渴了捧起水就喝也没有生病的。

  只旺爷到底是学医的,海川也跟着知道些,生水中有许多细菌,小儿免疫力低,生水还是煮开了再喝为好。
  三人跟着村民到了山脚下,大二三百口子人齐聚山脚,但此刻却不闻一声,只因为山里人开展大型活动时,要举行祭祀,也称“祭山”。
  所谓“祭山”就是备足贡品,到山神庙或者进山处临时所设的老爷府进行祭拜,要由成名的“炮手”或者有经验的老者牵头,在祭台上摆好瓜果贡品、整猪、整鸡、白酒香烛等。
  清溪村没有山神庙,便在进山口处用三块大石头搭成临时的山神老把头庙,如今年景不好,整猪是不用想了,却也有整鸡、整鹅、馒头、米饭、酒水、香烛。
  这些贡品祭祀完也不能收回,而是要由着鸟兽吃了才算是好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