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农村里有会织土布的,倒也不至于衣不蔽体。
但是东北太冷,又不适合种棉花,分到手里的棉花票常常买不到棉花,所以家家户户都有几张羊皮、狗皮、兔皮的袄子,别的好皮子自然也有,只不过舍不得用,大多拿去换钱和票了。
赶集的人太多了,大壮和海川又小,云舒紧紧拽着两个孩子,人挤人的十分遭罪,干脆将两个孩子领到一家卖豆腐脑、油饼的摊子上。
“你俩在这吃豆腐脑,姐先去买东西,回头过来接你俩。记住了,千万不能瞎跑,就在这等着我。”
肚子里的包子、小米粥早就消化了,大壮和海川也饿了,一听有豆腐脑吃,赶紧点头。
云舒手里没有粮票,好在大集时可以不用粮票,买了两碗豆腐脑,卤汁实在,闻着就有食欲。
不过因为不要粮票,平日里卖五分钱一碗的豆腐脑,大集上要卖八分,有嫌贵的,不过肯定不包括云舒。
这丫的现在已经被这个时期的物价彻底征服了,就是将大集上的食物吃个遍,也用不了十块钱,有钱就是任性。
云舒将布包里的包子给两人留下,和老板说了一声,叫他时不时瞄几眼,别叫人把两个孩子领走了就行。
“我一会儿就回来,你俩慢慢吃,不用着急。”
大壮和海川保证不乱跑,就在这等着,云舒背着背包找了个背人的地方,先拿出钱和票,然后又做了一番准备,这才向卖布的摊子走去。
云舒动作十分灵活,七扭八扭的就从一堆大姑娘小媳妇儿中钻进了最里面,眼前小山似的布料凌乱的堆着,一看就是从废料仓库里直接拉出来的。
卖布的有五六个人,男女都有,皆是三四十岁稳重的样子,身后是一辆在县里也少见带着帆布篷子的大卡车。
这几人听话音就不是东北的,倒是有点儿山东口音,也不知道怎么找到这么偏僻的山村大集的。
云舒也跟着人群挑挑捡捡,卖布料的人也不在意,而且这时候的人多朴实啊,也不会趁人不注意昧下一块什么的。
这里所有的布料不按尺寸,而是按块卖,优先用粮食、副食品交换,然后才是钱,双方都当自己占了大便宜。
能出来办这事隐秘事的,那都是单位工会或者后勤的骨干,一群人精子,虽然心里看不起这些老农民,却表现的热情如火,让农民兄弟们感受到了“春天一般的温暖”。
小山般的布料仓库里的废料和残次品,品种不下十几种,虽然大多数跑不了灰、黑、蓝、绿几个颜色,但偶尔也夹着几块儿天蓝、粉白、碎花的料子。
现在的人们就认咔叽布、灯芯绒、劳改布这样耐磨紧脏的料子,云舒也随大溜的挑了几块深蓝灯芯绒、墨绿华达呢和一大卷有些掉色的劳改布,然后忍不住诱惑的又挑了几块上好的丝绸料子。
这些个丝绸,大姑娘小媳妇儿也喜欢,看的人多了,却没有几个人买。
云舒一想就知道为什么没人买,贵就不说了,主要是穿这个也干不了活,脏了洗不了几水就旧了,就不适合农民兄弟。
但是在云舒眼里,真是占了大便宜,这些个丝绸都是好料子,要是在后世,一条真丝手帕就要大几百呢。
而且她的空间商场里还堆着一匹一匹的真丝,买了这些下脚料,她以后就有理由把空间的布拿出来了。
女人的天性就是买买买,尤其是不差钱的女人,所以云舒又挑了两块儿不大的天蓝色棉布,这个可以给小壮做衣服。
赵雪窝在一边,原本是想偷个懒,没想到一抬眼看到了一个营养不良却穿了一身新衣服的小丫头。
小丫头窝在一个犄角旮旯,不慌不忙的挑拣着,不一会儿就挑了大十几块尺头,还拿了几块儿在乡下卖不出去的真丝。
见小丫头差不多挑好了,抬起头要叫人,赵雪这才上前道:“丫头,你家大人呢,这些可不便宜。”
云舒看了看正热火朝天选着布料的人,露出一个笑容,“这位阿姨,咱们能不能到后面去说?”
赵雪好笑的看了一眼跟地下工作者似的小丫头,抬抬下巴,示意她跟着自己到车后面来。
云舒随身的大布袋子早就被她暗中装满了东西,所以等到了车后,她直接将布袋拿下来,递给赵雪。
“阿姨,你看这个行不行,一共是二十斤。”
赵雪看了看小姑娘挑的布料,“十斤粗粮可换不来,那几块儿真丝……”
她一边说着一边打开布袋望了一眼,然后话音戛然而止,布袋里不是她想的玉米、高粱,而是又白又整齐的挂面。
挂面她当然吃过,但是这样白的挂面却不多见,一共二十捆,看着就让人喜欢。
“小丫头,你真用这个换,你家大人呢?”
云舒装作腼腆摇摇头,不说话,只把布袋往赵雪跟前送了送,“阿姨,我能做主,你看能换吗?”
赵雪见此,也没多说什么,十分爽快的道:“能换,阿姨也不占你便宜,你等会儿。”
说着她将布袋儿接过来,小心翼翼的放进卡车的驾驶座后,然后从旁边的布山上随手捡了几块儿不小的布料,用一块茧绸当包袱皮包好。
“这些你拿着,下回有什么好东西你给阿姨留着,我们打听了,年前你们这儿还有大集,我们还来,到时候除了布料,还有别的。”
赵雪露出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表情,云舒点点头,将挑好的布料一块用包袱皮包了,对赵雪道了一声谢,就悄没声息地又钻出了人群。
赵雪家的儿子和云舒差不多大,想起小丫头的精明,在比比整天傻玩的儿子,感叹了一声“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而“穷人家的孩子”——云舒,迅速的找到肉摊子,海川拿来的肉票是两斤的,原本想要两斤肥肉,可是这年头买肉都想要肥肉多的部位,导致卖肉的屠夫干脆谁也别挑,赶上什么是什么。
海川买肉是为了熬油,云舒干脆买了猪板油,这个比猪肉便宜,但是用的肉票和卖肉是一样的,一般人都认为这样吃亏了,那屠夫实在,又给添了两根骨头。
这年头没人爱吃骨头,废火不说,还没肉,虽然不要票,但也要两毛钱一斤,一斤猪肉才七毛钱,人们自然舍不得买骨头。
云舒却是很喜欢喝骨头汤、吃骨髓,干脆将几根棒子骨都买下来,回家炖汤吃,反正如今这天气放个两三天也不会坏。
从肉铺里出来,云舒又去买了四两煤油,有旺爷家二两,他们家也要二两。
云舒手里这二两煤油票,还是管她爷爷要的,云舒不用想,就知道她奶奶指不定说了多少闲话,但谁在乎!
之后云舒也没再买别的,赶紧回了那个卖豆腐脑的摊位,大壮和海川早就吃完了,正眼巴巴的等着云舒。
见到两个孩子,云舒这才松了口气,见旁边有卖糖葫芦的,又买了两串儿给他们俩,闻着豆腐脑的香味,她这才感觉自己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了,也要了一碗豆腐脑儿。
就着热乎乎的豆腐脑,吃了两个大包子,虽然包子早就凉透了,但也十分香。
大壮和海川坐在旁边,开心的你咬我一个、我吃你一个的吃着一模一样的糖葫芦,这让云舒忍俊不禁的同时暗中感叹了一句“逗比儿童欢乐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