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相逢,不提也罢!”赵铭摆了摆手,“谢谢你的干粮!”
钱澄之等人微微一愣,心头不禁赞道:“豪杰之士。”
昨日听了他们的谈话,赵铭心里其实有些不舒服,马士英毕竟算半个老爹,他见众人这么憎恨马士英,欲杀之而后快,自己也跟着有一股负罪感,仿佛天下至此,他也有一份责任,让他不想提起自己的名字。
这时百户退出破庙,走了几步,又停下来,转身对几人拱了拱手,随口提醒道,“余杭附近大战将起,你们不要在此久留!”
百户并不是怕赵铭,而是赵铭说的确实有道理,几个读书人干不了什么粗活,让他们去干他们该干的事情,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况且万一他们有啥关系,没必要得罪,所以不如放了。
钱澄之等人忙又给百户官拱手,感谢他高抬贵手。
赵铭跟随着官军出了破庙,才发现这队官军,抓了不少壮丁,足有一两百人。
清晨,天气有些湿冷,壮丁们抱着膀子打着哆嗦,周围士卒手握兵器,注视着四周,显现出精锐的气息。
当下百户一声令下,士卒带着壮丁们,下了小山头,没走几里地,便来到一处大营。
赵铭隔着老远,便看见校场,站成排的士卒们纹丝不动,远望过去如同一根根钉在地的木桩,让他大感意外,没想到浙东还有这样精锐的明军。
这时随着军官的口令声,站立的士卒忽然动了起来,千杆长矛刺出,士卒齐齐呐喊,发出震人心魄的声音。
赵铭看见一片雪亮的矛林,长矛突刺,杀声震天,大地都微微颤动,心有些振奋起来。
这时他们继续前走,来到营门前,却见数百名光着头皮留着小辫的人,被反绑着跪在营门前,一群士卒前,战刀劈砍,一刀一个,人头滚滚,片刻间杀了个干干净净。
赵铭起初以为是杀鞑子,心头震惊官军居然俘虏这么多清军,可走近一听,再看他们的服饰,顿时脸色大变,官军杀的不是清兵,而是剃发的百姓。
满清下达剃发令,留头不留发,大批江南百姓被满清屠杀,而一部分没有勇气抵抗的士绅百姓,选择剃发易服,屈从满清。
他们心依然怀恋明朝,可是没办法,不剃发得死,而绝大多数人,都成不了英雄,他们只是希望活着,所以只能剃发易服。
对于满清而言,剃发易服代表了臣服和屈从,对于明朝而言,剃发易服便代表着背叛,代表着投降满清,所以当明军杀回来时,自然进行清算。
江南一地,明清反复拉锯,清军来了杀不剃头的,明军来了杀剃头的,江南百姓夹在间,苦不堪言,几乎没有生路。
赵铭看着满地的尸体,目光久久不能从尸体离开,他并非恐惧血腥,而是感到一阵伤感和悲凉。
这时百户官押着他们进入营地,交给另一名军官,军官看了看壮丁,随口吩咐道:“你们到那边去,将粮袋装车,稍后要送往前方!”
在官军的监视下,赵铭与壮丁们一起劳作,起初他一下只搬一带粮食,可随即觉得太慢,抓起一袋粮食甩到肩头,又抓了一袋继续甩在另一边肩头,胳膊下还各夹一袋,轻松的走到车前,把四袋粮食放到了车。
远处正交接的百户官,看见这一幕,顿时傻眼了,“娘希匹,这小子~真他娘的有劲儿~”
两名军官看着赵铭动作麻利的将粮食装车,都有些惊讶,年纪大些的老军官,不惊赞不绝口,是个干活的好手。
押赵铭回来的百户官,眼前一亮,对年长的军官道:“老李头,这小子我先交给你,回头我像大帅举荐,再把人调回去。”
老李头点了点头,“放心!阿拉给侬看好了!”
百户官名叫阮美,是鲁监国手下大将张名振的属下。
他交接完,还需回去复命,走到赵铭面前,忽然很客气的对赵铭呲牙一笑道:“兄弟干得不赖,我叫阮美,是台州张大帅麾下百户。”
赵铭扛着粮袋,没怎么理会他,只是点了点头,算是回应,继续搬着粮食,心里想着,“孙子先前还狂得很,说老子什么东西,敢和他称兄道弟,怎么现在唤老子兄弟了~”
“你好好干!”阮美并不生气,说了一句,便离开了。
这时老李头先进了帐篷,扒拉出一条破战袄,一双脏不拉几的军鞋,让身后一个胖子拿着,出帐篷来到赵铭面前。
“大个子,别搬了,你过来!”老李头向赵铭招了招手,“你叫啥?”
赵铭将粮袋甩在车,大大咧咧的走过来,“我叫赵铭!”
天地会在南直隶有些影响力,赵铭的名字也被清军熟知,不过却还没传到浙江地区。
老李头打量他一眼,点了点头,“阿拉是管火头军的李忠明,以后侬跟着阿拉了,只要老实干活,饭管够!”说着他扭头吩咐道:“王大拿,把东西拿来!”
“火头军?这不是侮辱老子么?”赵铭心里不快,但是还是换了一身破乱的军服,成为了官军的一员。
准确来说,没造册子,还不是官军,是伙头军的民夫,不过评书演义里,薛仁贵不也是从伙头军干起的么?
赵铭对这支官军较好,感觉士卒并不李成栋的人差,所以想观察一下,再者他反正也没打算待多久,也不介意这些,于是麻利换完衣服。
赵铭穿衣服,裤子太短,小腿露出一截,袄子臃肿,也不合身,看去相当猥琐。
妈拉个巴子的,老子的盔甲差远了。
这时李忠明随口道:“走,把装的粮食,给侬拉回去。”
赵铭一大清早起来,赶了好几里路,又搬了几千斤粮食,早饿了,砸吧砸吧嘴,憨笑道:“那啥,什么时候开饭啊!”
李忠明笑骂道:“侬真是个饭桶,阿拉带侬吃饭去。”
赵铭遂即与民夫们一起推着粮车,来到火房,一口口大铁锅一字排开,跟大澡盆子一样,炒菜的锅铲则像是一把把铁锹。
李忠明遂即道:“去,侬把粮食卸下来,然后把柴火劈了!”
赵铭有些不情愿了,老子堂堂天地会青木堂堂主,马士英的儿子,给你搬粮运粮算了,还要劈柴,真把老子当苦力了。
“那啥,不是说吃饭吗?”赵铭问道。
赵铭力气大,饭量也大,岛粮食紧缺,他没敢放开吃,等从镇海岸后,更是没吃饱过,基本天天挨饿。
李忠明瞪了一眼,“娘个劈,不把粮食卸下来,不把柴火劈好,侬准备生吃啊!”
这个理由说服了赵铭,于是为了吃饭,他又和民夫,将粮食搬下来,然后闷头劈柴。
张名振部的人马不少,有六千余人,一顿饭柴火得烧几千斤,赵铭劈了半天,刚劈完,李忠明又指挥道:“浓去挑点水来淘米。”
赵铭真他娘的生气,为了吃顿饭,真不容易啊。
日期:2019-05-28 07:44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