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里着急,不过吴兆胜、土国宾却不急,而李成栋不熟悉太湖的情况,手头又没有水军,便只能望湖兴叹。
义军将吴江县附近的船只席卷一空,士绅百姓携家带口的搭船而去,汉人安土重迁,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背井离乡,他们实在担心清军屠城,吴江县人口逃了一大半。
天地会的成立,因为清军的突然杀到,而被打断,各路义军首领,移步太湖的一艘小船,继续商议。
在船,众人再次确定了天地会的宗旨,明确目标是驱除鞑虏,反清复明,并推举吴易为第一任总舵主,此后总舵主每四年由各堂主、香主会推。
天地会初建,什么都没有,众人先将架子搭起来,约定暗号,规定各管一片,然后便各平本事,发展下线。
会议结束后,江南之地,便形成了一个松散的抗清联盟,各路义军一部分跟随吴易前往义军在太湖的水寨,一部分则潜回家乡,在清军占据的州县继续坚持抗清大业。
这些人将成为太湖义军留在陆地的一枚枚钉子,时常骚扰清军,收集情报,起到拱卫太湖根据地的作用。
太湖水面宽阔,面积有一两个府那么大,湖岛屿众多,义军进入太湖,便是如鱼得水。
吴易率领七八百艘大小渔船,十五六万军民,离开吴江县后,半日便到了太湖的一个大岛,东山岛。
大多数的军民,都将被安置在这里生活,不过吴易的老巢,却还要深入湖,在东山岛西南方的三山岛。
江南之地,早已被开发完全,有土地的地方有人居住,东山岛原本有好几万居民,现在又来了十多万人,立刻显得拥挤起来,各种物资也极为匮乏。
虽然百姓没有房屋扎帐篷,没有田地开垦荒地,但还是有许多东西变不出来。
许多绅民逃过来,什么东西都没带,只带一点口粮,几件衣服,百姓要生存下来,要粮食,要铁器,要瓷器,可以说什么都缺。
三山岛,义军水寨内,吴易召集众人前来商议。
这时吴易坐在堂,其他人端坐在两侧的交椅,侯峒曾站起来说道:“现在其它问题,都可以拖一拖,粮食问题却必须解决。”
虽然义军搬空了吴江县,但是一个县城的府库里,其实也没多少粮食。
此时太湖义军,包括眷属,有好几十万人,每天消耗惊人,不赶紧想办法解决粮食问题,用不了多久,会饿死人。
吴易沉着脸,“诸位有什么办法没有?”
赵铭站起身来,“要解决粮食问题,只能从两个方面解决,一是自己生产,二是从外面弄粮。”
吴易坐正身子,“博安,你说具体些!”
赵铭拱手道:“我先说自己生产。太湖岛屿众多,不过能开垦的土地都被开垦,想要获得新的土地已经不可能,但是太湖广阔,八百里烟波浩瀚,湖鱼类众多,我们有船有人,可以织捕鱼,获得一部分口粮。”
吴易微微颔首,遂即补充道:“捕鱼确实是条出路,不过岛土地虽被开垦,但许多田地都是用来种棉、种茶和种桑,明岁可让这些土地全部改种粮食,也能增加一笔口粮。”
说完,吴易问道:“博安,你继续说,如何从外部获得粮食?”
赵铭沉声道:“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靠资助,建奴不得人心,江南人心思汉,许多士绅大贾虽未起兵反清,但心里还是同情支持我们的。我认为可以派人秘密联络这些士绅,从他们那里获得一笔钱粮!”
赵铭记得连钱谦益,都秘密资助过抗清武装,从他们那里弄点物资应该没问题。
吴易、侯峒曾等人都微微颔首,江南士绅关系复杂,在座之人,哪个不认识十几个乡绅大贾,找几个人资助,确实没多大问题。
赵铭面露狠色,“另一个途径,是埋伏清军,抢清军的粮草,或者攻打州县了。”
赵铭心道:“我这都是党的成功经营,放到此时,应该也是实用的。”
吴易微微颔首,这时一人忽然走进来,禀报道:“相公,吴江那边传来消息,有一支清军水军,到了太湖东岸。”
清廷统治者,没有预料到,一道剃发令,居然激起了天下这么激烈的反抗。
清军南下扫灭弘光朝廷,也没遇见什么抵抗,现在一道剃发令,却搞得江南处处烽火,大有燎原之势。
七月间,江阴城下,成群结队的苍蝇,在尸体生养,远处城墙,一面残破的明旗,挑衅似的飘扬。
清军围攻江阴近两个月,始终未能夺下这座城池。
江阴已经成为,江南义军反抗清军残暴统治的一面大旗,江阴不倒,江南抗清的火焰,会越烧越望。
清军控制江南没多久,驻军主要以降军为主,若是清军不能将江南义军镇压下去,难免让这些降军产生其他想法,反正归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前不久,一支投降满清的水师,便在忠明官绅钱肃乐的劝说下,反正归明,于浙江拥立藩王抗清。
这件事情,给博洛敲响了警钟,知道必须尽快稳定局势,否则清军或许难以在江南立足了。
这时博洛目光阴沉的看了江阴一眼,拔马回到大营,翻身下马进入自己的军帐。
贝勒尼堪紧随着挑帐进来,有些不满道:“真不知摄政王怎么想的,江南本以安定,南方诸省传檄可定,朝廷为何突然推行剃发令,弄得叛乱四起。”
博洛看了尼堪一眼,走到地图前,江阴、徽州、池州、松江、苏州等地到处都有反清武装,局势如同一团乱麻,确实让清军疲于奔命,不过博洛是多尔衮的心腹,他自然不能反对多尔滚的决策。
“哼~”博洛冷笑道:“你以为剃发令,只是减个头发那么简单?”
尼堪摸了摸脑袋后的辫儿,“难道摄政王有什么深意?”
博洛注视他道:“自然!这剃发令是为了分辨蛮子,那些没有骨气的,剃发易服,代表着他们臣服于我大清,这样的人会安心做奴才,今后对我大清不会有什么威胁,而那些不愿剃发的,是我大清统治天下的潜在威胁。蛮子内心狡诈,没有剃发令,大清很难分辨他们是否臣服,现在剃发令一出,遍将有异心的都逼了出来,正好方便我们一起解决。”
“话虽这么说,但这江南局势~”尼堪有些忧心,“据斥候送来的消息,南方有个唐王,已经在福建登基。浙东还出现了个鲁监国,江南的反叛要是压不下去,恐怕~”
南方唐王称帝建号,浙东鲁监国扛起大旗,让原本以为大势以定满清统治者,感到一丝不安。
如果这两个政权,出兵北,与江南的乱民形成配合,还真有可能动摇清军的统治。
博洛的脸色也沉了下来,多尔衮命他为征南大将军,镇守江南,他绝对不能让多尔衮失望。
博洛挥手打断尼堪:“所以,我们必须将江南的乱民彻底铲除,不能任由局势恶化下去。”
尼堪神情一振,“有什么办法?”
博洛冷声道:“一个字,杀!”说着,咬牙切齿道:“谁冒头,杀谁,把敢于反抗的统统杀光,江南自然安定。”
尼堪道:“如今乱民到处都是,怎么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