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读懂此书,天下无书》
第14节

作者: 渔樵故纸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同习数灶绝招的二人,在对绝招的应用上可谓立见高下,一个只知道按老师说的由灶数的变化来判断人数变化,而另一个,深谙何为兵者诡道,技高一筹,直接用灶数的变化来给对方设陷阱。这也印证了所谓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就连割树皮写字这样看似秀操作的行为,其实也有很大的实际用途,这个树所在的位置,应该是处于伏击圈的中心,到了这个位置的庞涓,绝无生还的可能,深度了解他的孙膑知道,庞涓看到黑夜里反光的白树皮上有字,必然会举火去看,而别人,却不一定有这好奇心,或者有这资格。而这一看,无疑是敲响了自己的丧钟。
  最让人看不起的,是庞涓临死前说的那句话,什么叫“遂成竖子之名!”这一连串的设计几乎毫无运气和赌博成分,可谓是实力碾压,成名的岂是竖子?如果庞涓到死都没意识到这一点,真的是有辱鬼谷先生的威名。而他如果意识到了还忍不住嘴硬,那真该跟咱们的农民英雄陈玉成学习一下什么叫: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
  战胜归来的大将军田忌,至此已是三战三胜,名震天下,作为国相的邹忌妒火中烧,再也忍不住,终究还是失去了理智。他自己让人拿着十金去集市卜卦,并对卦师说道:“我是田忌的手下。我家将军三战三胜,现在想要做点更大的事业,你觉得能成吗?”待到卜卦者出来,邹忌马上派人将他抓住,以此诬陷田忌意图谋反。田忌无法自证清白,便率兵攻打齐国都城临淄,希望能够抓住邹忌。最终没能攻克,只好逃往楚国。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在觉得邹忌很卑鄙的同时觉得这人的名字有点眼熟,那就对了,因为我们的教材里收录过战国策里一篇名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古文。文章里“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的大帅哥,颇有自知之明并对田因齐说出: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的贤臣,正是这里的小人邹忌。
  能在英名的齐威王手下做到国相的高位,绝非等闲之辈,观其所言,也不像是缺德之人。但是却确实行了小人之事。看来在有才的人不一定有德的基础上,我们还得加一句,所谓有德之人也很难保证永不做缺德之事。
  最后再多说一句,有想法的人可以留言给我解个惑。这田忌被冤枉了,不去找英名的田因齐伸冤,直接就带兵攻打国都,莫非他真的想造反?或者更阴暗一点,田因齐觉得田忌功高震主,授意邹忌给他来了个莫须有?

  日期:2019-03-29 18:18:47
  俗话说的好,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魏国这面鼓,在被田因齐捶破后的第一年,就迎来了新的鼓手。
  已入秦二十一年,执政十九年的卫鞅对他的伯乐秦孝公嬴渠梁说:“秦国和魏国,彼此都是对方的心腹大患,最终不是魏国吞了秦国,就是秦国灭了魏国。何以见得?魏国处于险厄山岭的西部,定都于安邑,与秦国隔着黄河天险,独享崤山以东的地区,形势有利时就向西进犯我大秦,形势不利时又可以向东扩张。如今,秦国有赖主公您的英明神武,国富兵强,而魏国刚刚大败于齐国,各国都背弃了与他的盟约,如果我们趁此时攻打他,魏国支撑不住,必然向东迁徙,然后我们就可以占据黄河和崤山天险,以此为根基,制服山东诸侯,可谓是帝王之业。”

  意气风发的嬴渠梁当机立断,派卫鞅领兵,进攻魏国,得到消息的魏罃以卫鞅在魏国时的好友魏卬为将,帅军迎击。莫非年轻时就没清醒过的魏罃老了更见糊涂,天真到以为在秦国变法近二十年的卫鞅,此番带兵伐魏,只是为了在战场上跟老朋友聊聊天?
  不管你信不信,魏卬是真信了……

  两军到达既定位置以后,卫鞅给老朋友魏卬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到: “老朋友啊,咱们快二十年没见了吧,今天虽各为其主,但实在不忍相见于沙场,不如咱老哥俩见个面喝喝酒,定下盟约,各自归国,免了秦魏两国老百姓的涂炭之苦。”魏卬一想到如狼似虎的秦军,便觉得后背发凉,如果真能因为自己和卫鞅的交情免此一战,可谓是大功一件。莫非老国王在以我为将时便已想到了这个可能?无论如何不能错过了这个机会,就算不能定下盟约,谅卫鞅也不会把我这老朋友怎么样。要打仗,喝完酒再打不迟嘛。

  魏卬愉快的接受了卫鞅的邀请,来到约定的地点顺利签订了秦魏两国和平相处条约。魏卬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卫鞅趁机盛情相邀老朋友魏卬一定要到他那里喝一杯,不醉不归。远离繁华之地日久的大梁贵公子,早已无法忍受枯燥艰苦的军旅生活,今日难得故友相见,又不费一兵一卒平息了一场战乱,没有不痛饮一番的理由,欣然赴宴。酒过三巡,卫鞅早已埋伏好的甲士果断俘虏了魏卬,同时向群龙无首的魏军发动了突袭,魏军又一次被打的七零八落。

  在得知魏卬被俘,魏军大败的消息后,老同志魏罃的价值观和他的国家一起承受了巨大的创伤,独自在深宫里瑟瑟发抖,也不知道是在生气,还是在害怕。他越来越无法理解这天下,朋友是用来欺骗的吗?一国之相也可以言而无信吗?盟约是可以签订了马上就撕毁的吗?还有什么是可以信任的呢?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有他“恨不用公叔之言的”自语,回荡在空旷的宫殿中。他是在恨自己没有重用卫鞅吗?我想并不是,他还没有这样的格局。大概他只是在后悔没有听公孙痤的临终忠言,杀了卫鞅吧。

  而得胜归秦的卫鞅,走上了他人生的巅峰,嬴渠梁兑现了他二十一年前“与之分土”的承诺,将商於(今陕西丹凤和河南西峡)之地的十五座城邑封给卫鞅,并赐号商君。从此以后他拥有了那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商鞅。
  已经被捶的快散架的魏国,不久后又迎来了一对新的鼓手——齐、赵两国联合伐魏。魏国在马陵之战以后的遭遇真算得上是“破窗效应”的典范——一次惨败之后,几乎被周围的邻居轮了一遍。所以笔者在这里又想多嘴一句,我们都该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不要成为人群中的那一架破鼓。你不会得到你臆想中的同情,只会迎来更多的打击。
  楚宣王走了,他的儿子熊商继位,是为楚威王,看着这威字,你就该知道,楚国,迎来了他又一个春天。
  两年以后,正当壮年的嬴渠梁与世长辞。年近花甲,在秦国四处树敌的商鞅瞬间失去了所有的保护。二十年前因太子犯法而被商鞅割去鼻子,八年闭门不出的赢虔,亮出了他的匕首,安排人诬告商鞅意图谋反。而二十年前的太子,今天的秦王嬴驷,毫不犹豫的相信了他的老师和伯父,派兵抓捕商鞅。匆忙中,商鞅逃向魏国,而此时的魏王仍是当年的魏罃,以他的胸怀,绝不可能原谅用欺骗的手段带给他巨大耻辱的商鞅,否则他当年也不会念叨那句“吾恨不用公叔之言!”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