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胤带着骑兵,并没有掩杀赵铭,这也是赵铭轻易杀了屯齐的原因,之后他又故意放走赵铭,这些都落在了李成栋的眼里,让李成栋大为恼火。
今天要不是李元胤放水,赵铭绝对逃不出去,也杀不了屯齐。
几名清兵立刻前,将李元胤带走,李成栋则阴沉着脸,继续发令,“传令大军,给本帅向南追击,路遇乱民,一个不留!”
屯齐死了,让李成栋如何交差,他只有拼了命的继续追击赵铭。
~~~~~~
黑夜,赵铭一行人向西北跑了一阵,然后又折返向南,一路狂奔至天明。
这时,众人已经远离嘉定,王德顺是南直人,他估计快到苏州,赵铭才找了片林子休息。
此时,十八名豪杰,又折了一大半,不过众人心没有哀伤,反而充满了豪情。
赵铭翻身下马,找了块干净的地方坐下,回想起方才的事情,心一阵快意,“草泥马的李成栋,敢阴老子,老子看你怎么交差!”
赵铭从胸口摸了摸,掏出一截皱巴巴的卷烟,用火折子点燃,吸了一口,吐出一个烟圈。
王德顺瞧见他快活享受的神情,看得一愣一愣的,“守备,您这是什么烟?”
赵铭道:“李郎那里顺来的烟叶,我自己用纸卷的,抽一口,提神又舒服。”
王德顺心里佩服,守备大人真不一般,连老丈人的东西都偷。
赵铭又美美的吐了个烟圈,见王德顺眼巴巴的看着,忙几口抽完,笑道:“最后一根了。等以后拿下吕宋,我在岛种满烟草,雇点人生产卷烟,还有雪茄,也让你尝个鲜。”
王德顺懵懂的点头,心里却一头雾水,卷烟、雪茄、吕宋都是些啥玩意。
正说着话,一名身穿道袍的汉子窜了进来,低声道:“追兵杀来了。”
这汉子名叫王征南,又名王瑞伯,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武当派拳师,也是反清复明的志士。
赵铭在昆山附近遇见他,见他功夫了得,邀他一起来救嘉定。
赵铭闻语一跃而起,猛扯马缰,“走!”
众人纷纷翻身马,疾驰着冲出树林,一路躲避追杀,东绕西窜的避开清军,转了两三天,终于奔至太湖边,遇见大股义军,正向东进军。
清军兵力,似乎不在太湖附近,靠近太湖边没看见清军,反而看见成群结队的义军,明目张胆的活动。
王征南询问了几人,打马回来,“他们说吴相公在打吴江县,他们前去助战!”
赵铭疑惑,“哪个吴相公?”
王征南等人都摇头不知,赵铭沉吟一下,扯动马缰,“走,去吴江,或许侯先生也在那里!”
赵铭从江阴到嘉定,一路都是义军被清兵攻打,居然有一支兵马,主动攻城掠地,提起了他的兴趣,觉得这支义军或许能成为救援江阴的一支援军。
当下一行人,便跟着义军往吴江而去,快到吴江时,迎面来了一队兵马,押着大车小车往西南太湖方向行进。
赵铭视之,脸大喜,忙奔驰过去,押送之人正是嘉定义军头目吴志葵,他看见赵铭,急忙迎接,“赵兄弟,我还以为你们完了,不想尽能再见!”
赵铭哈哈一笑,“能杀我的人,还没出生了!”说着他看着推着大车小车的队伍,“侯先生呢?你们这是……”
“侯先生在吴江城内!”吴志葵解释道:“我们出了嘉定后,走了一天多,清军忽然开始追杀,大家一路奔向太湖,路遇吴相公兵马相救,伏击了追兵,然后便随着吴相公,来打吴江了。”
两人一阵交谈,赵铭逐渐弄清楚,他们口的吴相公是谁。
吴相公名叫吴易,字日生,号朔清,崇祯十六年进士,与同乡举人孙兆奎,诸生沈自駉起义,共组“白腰党”,于太湖抗清,一度成为江南最大的抗清武装。
吴志葵说了一阵,抱拳说道:“侯先生看见赵兄平安无事,定会十分高兴。我现在有军令在身,不便返回,派一名属下,带着赵兄去见侯先生吧!”
赵铭拱手抱拳,“吴兄,请便!”
半个时辰后,赵铭赶到吴江县,城的战斗早已结束,四处烟尘滚滚,街道遍布尸体和瓦砾,义军士卒正在扑灭火焰,维持秩序。
侯峒曾见清军追来,便知道清军不守信用,赵铭必然危险,多半被清军所杀。
因此他得吴易相救后,便让人给赵铭制作了灵位,他还亲自写了祭,不想赵铭居然没事,反而寻到了吴江,顿时大喜过望。
一旁吴易听说过赵铭的事情,闻语大笑,“侯先生,快把人叫来,我要好好瞧瞧这位豪杰。”
侯峒曾脸微笑,“赵博安,自江阴突围,二十多骑击败李成栋,生擒建奴贝子,救了嘉定全城,乃当世豪杰,绝对不会让朔清你失望。”
不多时,赵铭、王德顺、王征南等人被请进县衙大堂,吴易走前来,举起一只手,让众人都不要说话,他下打量几人一眼,目光落在赵铭身,微笑道:“你是赵铭,赵博安吧。”
赵铭微微点头,旁边王德顺胸部一停,“不错,这是我们赵守备。”
赵铭见眼前之人气度不凡,正色抱拳,“这位想必是吴相公吧!”
“哈哈~”吴易大笑,“众位弟兄抬举罢了。”
吴易虽是读书人,不过并不是那种弱书生,而是象孙传庭一样的儒将,气度十分不凡。
“博安,你怎么逃出来的!”这时侯峒曾有些激动的问道。
赵铭笑而不语,旁边王德顺腰杆一顶,将侯峒曾走后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讲了一遍。
他平时评书听得多,讲起来一套一套的,将赵铭发现计,当机立断拔马回冲,枪挑屯齐的事迹,演绎得惊心动魄,顺道还将他自己美化了一番,吹成了只赵铭逊色一点的豪杰。
王德顺用评书来演绎,他讲述时,吴易不时看向赵铭,心十分惊讶。
当他听说赵铭一槊刺死屯齐时,顿时连连点头,“好啊!建奴攻入江南,未损一将,令我等引以为耻。今日博安杀建奴一贝子,真是大快人心啊!”
说着吴易一挥手,“来人,备酒,我要给博安庆功。”
赵铭正色一抱拳,“吴相公,我以为此时并非饮酒庆功之时,还是商议大事要紧。”
“好好!”吴易一连道了两个好字,对赵铭更加满意,喜欢这个勇猛冷静的年轻人,“此时还能保持头脑清醒,博安你是可造的大才。”
赵铭目光在大堂找了一下,忽然皱眉道:“侯先生,程员外呢?”
侯峒曾道:“程璧听人说,有一只大明水师,盘踞舟山,两天前去浙,寻机渡海请援去了。”
这话让赵铭有些担心,“浙不是被清军占据了吗?他一个人去,岂不危险。”
侯峒曾忙道:“博安,你还不知道,剃发令后江南各地鼎沸,四处都是义军,清军只是占据杭城,地方还在乡绅和义军的控制下。我派了三个人护送程璧,应该不会有问题。”
赵铭心里还是有些不放心,不过眼下也只能如此了。
“刚才,侯先生说,江南各地鼎沸,浙遍地义军,不知道南面可有藩王扛起大旗?”赵铭盘算着,潞王监国降清后,唐王和鲁王两位藩王也该举义了。
吴易摇了摇头,“暂时还没有新君登基的消息传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