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太息以掩泣兮--北京流氓编年史》
第2节

作者: 我不折花花亦摧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可怜的上海大小姐,改良新生活就在这不开化的北平给夭折了。

日期:2009-12-20 22:46:13

  为什么不说流氓先说这老太太呢?因为没这老太太,才没这家的子子孙孙,没有这样的家世,也没后面的曲曲折折。哥说过流氓讲出身的,总得有个话事人吧?这家的大少爷也就是后来老爷子,在日后的地位就相当于话事人。
  老太太忍了几年,先后生了七八个儿子,女儿一个没有,成人了的有6个,分别叫做常知冷,常知热,常知好,常知歹,常知人,常知事。哥在后面要8的,主要是老大常知冷,此位人物一生就是一个冷笑话。还有老五常知人,一辈子真是应了知人知面不知心。
  故事中最错综复杂的,是常家大少爷常知冷的儿子们,分别叫做常遇春,常遇夏,常遇秋,常遇冬,还有个女儿叫常遇翠,有个外室生的姑娘,不姓常。
  有人会说了,LZ你丫就吹NB吧,不吹你丫会死啊?
  操的LZ郑重滴告诉你,任嘛时代,走在风口浪尖上的都不是寡民,都是有出处的。拎个把菜刀就打出一片天下的有,概率太低不说,还过不了三代。

  有人又会说了,LZ你丫替人吹NB,不就是变相为自己吹NB吗?
  LZ再郑重滴告诉你,LZ混的已然是比这些老混混们NB了,而且也是因为LZ算是有出处的,才能知道这些故事。

日期:2009-12-20 22:47:15

  回过头来咱说说老太太当年让人刮目相看的故事。如果从历史的重要程度来说,老太太当年的任何举动做错了就没有这家香火的延续,没了这户人家,北京城后来就少了太多的精彩。虽说流氓的底子都不大干净,但是在一个急赤白脸转型的社会里,谁又能比谁干净多少?
  话说老太太入得门来,老老太太在给了新媳妇一个下马威之后,按着当时的规矩,把管理这一大家子的权利就交给了大少奶奶,大小姐此后就变成了当家的。
  那时候,老老爷早就卸了任,新民国政府里,虽是儿子辈们也谋得个一官半职,但再怎么说也比不得当年风光了,占了三条胡同的宅子,其实就是个空架子。
  少奶奶进门时,那是带了一辈子的吃喝用度来的,任谁都不敢放半个P。入少出多,少奶奶再有私房也贴不了几年,好在没几年老老爷就殁了,于是这少奶奶在老太太还在世的时候,做了件在当时惊天动地的事--遣散老太爷的姨太太们!
  为口啥LZ会写上这段呢?历史就是爱这样嘲弄人。

  如果老太太没有这招,解放的时候,这家子能混上个城市平民就不错了,弄不好都成了贫困户,所以就没有子孙们的颠沛流离。
  再者,这里边就有个被遣散的姨太太,被卖给了一个直隶的穷苦农民,没想到生下个儿子特争气,日后成了某新兴部门的实力派,弄的这正室后人还得上赶着去攀亲。这是后话了,看在钱的份上,舍下面子认个外姓的爷爷算个P啊。
  有人说LZ你算错了吧?最多是个叔叔,怎么就爷了呢?LZ真没算错,曾祖的姨太太生的娃,是不是爷爷辈的?
  十几房姨太太啊,再破落那也是一房一院,带丫头老妈子的,出身再贫寒,那也养尊处优惯了经不起风雨了,再加上那些庶出的子子孙孙,上百口子,想想看吧,那得是什么样的一台戏啊!
  老太太,也就是当年的大少奶奶,说起来是真有本事,事前没动一点声色,跟手里有枪的老爷,也就是她的老公一商量,调了一个营的兵,就把自家院子围起来了,一个也不许动!

  然后,少奶奶就把各房主事的都叫来,帐本一拍,说没钱了,老爷也不在了,你们大家伙散了吧!大太太生的,按户分家产另过。姨太太们,有后的呆着,分个小院自己另过;无后的,找个下人配了,给点钱回老家安家去,也算是有了去处不至于再进堂子,别给老常家丢人。
  这话一传出去啊,立马,撒泼耍赖,抹脖子上吊,什么样的都来了。老太太不怕啊,谁闹事就让当兵的直接给从屋里拎出来,直接扔胡同外面永不相认!这么一来,都老实了,当天就都另起炉灶了,留在大宅里的,基本上都是大太太的嫡孙,旁支的慢慢过不下去都把分到的房院顶出去变钱了,常家也从三个胡同变成了一个胡同,可是自此之后这门口的兵就没撤过。


日期:2009-12-20 22:50:31

  又过了没几年,日本人来了,这常家老爷不知道是为了保家产还是怎么的,就委身于伪伪满政府,成了汉奸了。至于后来死在国民政府手上,还是死在GCD手上,这个是常家的大忌,从没人说过,所以老太太什么时候守的寡,无从得知。常家人最提的,就是当年从胡同口到护城河,这整条街都是常家的。
  再后来呢,解放了。
  要说这常家老太爷是真有远见,相上大少奶奶这么一门亲。新派人家有新派人家的不同,人家这脉吧,他就有干了革命的!干了革命不说吧,还嫁了个更革命的。更革命不说吧,还是我D的座上宾。
  所以,因这这层关系,以及在上海时的闺房私情,以及战争期间老太太对我D的一些帮助,还有老太太嫁过来时带的一箱子宝物,不但保留下一处院子,供自己的儿子们成人,还为日后北京的流氓们聚事提供了一个场所。
  至于老太太自己,竟然也在新政府里谋了个差事,毕竟是受过教育有文化的人不是,连爱新觉罗家的人都有差事,老太太又是对革命有功的人,自然也不能差了。就这样,从50年代退了休,老太太一直拿退休金到现在,据说是文丨革丨都没给断过。

  话说这就解放了,变天了,好日子从此就没了,常家的几兄弟也慢慢随着社会的转型四散了。
  老大常知冷,天生的就有着当家大少爷的气质,虽是文化不高,非出名校,那也算是文人吧,解放后在一家事业单位供职,如若不是早年间犯了作风问题,多年后也应该职位不低。
  下面几个兄弟,虽是一个妈所生,脾气秉性各有不同,有追随革命后来病死在边疆的,有四处游荡被判了大刑的,还有文丨革丨时期先断绝关系后来又为了老宅争家产的。老太太一路走来,看尽人间烂事,早已是与世无争,自顾好好活着,直到孙子辈们卷土重来。
  老太太后来身边就留了两兄弟,一个是老大,另外一个就是老五常知人,人称五爷,而老大常知冷,江湖人称常家老爷子。

日期:2009-12-20 22:55:31

  常老爷子娶的媳妇,那也不是一般人家的姑娘,虽是破落了,那也是爱新觉罗家的后人,出了五服,改姓赵。晚清的时候,赵家是内务府的红人,所以跟同期的八旗子弟比还算是家底厚的,因此当年这门亲也是门当户对,风光大婚据说在当年的京城也是美谈。
  这种人家出来的,都是本份姑娘,上过学,但没招摇过,自然也就没进了先进的那一群,该嫁的时候就嫁了。嫁了人按规矩也是当家大少奶奶,除了伺候老太太,生儿育女,还得操这一大家子的心,当嫂子也没那么容易的,何况还得照应着越来越不没落的娘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