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太息以掩泣兮--北京流氓编年史》
第1节

作者: 我不折花花亦摧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12-20 22:39:34

  北京什么时候有流氓了,自从八旗败落了,大概就成了气候了,再往前燕子李三那年代没有考证,至于乾隆爷微服私访的时候遇到,私以为应该是黑社会,盐帮丐帮啥的,比流氓有组织有纪律的多,还都得入门拜堂口,不是自己大嘴一张“我就一流氓”的。
  民国的时候,上海有青红二帮,京津最猖獗的就是一贯道了,但那个还是有组织的,和哥要8的这些人还是有区别的,此处不谈。
  哥要说的这些,主要是解放大军进城之后,人民当家做了主,从此天下太平了。再太平的天下,那也有些不安分的人,再红的风暴,也压不住人性里的丑恶面。更何况在一些人的本性都被压制的年代,你看陌生姑娘一眼就能让人大叫一声“流氓”然后一大耳瓜子扇过来。哥讲的,基本上是从这往后的年代。
  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谁还敢说自己是流氓啊?都管自己叫大款了!最近这两年,说大款你丫就SB了,你得说自己是专业人士,这才跟得上时代呢!
  所以咱回头看看,当流氓那也是个技术活儿,得有知识,有头脑,还得有胆量。

  来,跟哥一块说:当流氓不是那么简单的!

日期:2009-12-20 22:40:41

  估计这时候就有TX说了,LZ你多大岁数,往前捣这么多年的事都知道?
  操,哥自己也觉得挺惭愧的,从小不学好,王朔这假流氓就算早熟的吧,哥比他还早熟,可是比丫伪装的好,自小在流氓堆里没被发现不说,还能洁身自好没给拖下水。
  为毛呢?哥一直觉着吧,点儿背不能怨社会,所以自己是坏人也别老怪人家流氓,你自己不是人,没脑子啊?人给你一块糖你就不问问人为毛给你糖吃?吃了人家的你丫能不手短不嘴软?
  当不成流氓的也不能怪流氓,为毛呢?因为你丫天生就缺点当流氓的气质,见便宜就占见事就闪,流氓都不是SB,你以为这糖见人就给啊?长那嘴了吗你?
  老北京以前有句话,叫流氓有流氓的规矩。这年头因为大家伙都不讲规矩了,所以连流氓都没得混了,赶紧着转型了,所以一个看起来很美的时代,随着流氓的消失结束了。

  下面呢,LZ就从自己听说的,遇见的,认识的,经历的,以时间为顺序慢慢8。毕竟不是小说,人物分主次,故事分伯仲,LZ的书就是说到哪算哪,到哪儿哪儿结。

日期:2009-12-20 22:42:02

  first of all,北京的流氓是分片滴,是讲出身滴,这个直接决定了流氓的等级和活动范围,以及日后转型的走势。
  大致上说,能上得台面成了气候的,分为三大片,西边的,东西城的,南城的。
  西边的,特指以复兴门以西的政府大院子弟,这里边也分两大派--中直和部队。中直,就是指中直机关,主要是中组部,统战部,财政部这些有实权的,至于那些国家职能部门的不带玩,比如老一机部二机部纺织部这些个。部队大院好理解,就是门口没名字直接就是几号几号院的都是,但这里边也分级别的,几总比几军的NB。另外还有几个院在老城的北边,也东西两城接壤,但传统上还是归为西边的。

  东西城的,以西城的为首,多数都是个遗老遗少。北京城是和平解放的,所以除了罪大恶极的,日伪时期与人民为敌的,人民政府都还是手下留情的。但是几轮运动下来,家底早给抄得七七八八了,再加上出身不好,想找个工作找个好对象,就不那么容易了,天天在外面混着,干点溜门撬锁的缺德事,偷点粮票换包烟啥的。为毛不偷钱呢?家家都没钱,偷个JB毛啊!

  南城的,本不应该也最没有理由成为流氓。按理说解放了,龙须沟也填上了,房子也给分上了,媳妇给也配上了,妓女也都从良了,从此就应该过上幸福生活了吧?不,偏不,新社会再好,他不自由啊,不能由着性的想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啊,老的没变过来,小的听老辈一说那旧时的春宫画啊西洋景啊多么多么的有趣,自小心里就没干净过。后来觉着穿制服拿国家俸禄的那帮子弟,拍婆子都比自己便利,心里说还NMB新社会呢,新社会为毛老子不能拍着漂亮婆子?说归说,说也没辙,只能去北京站打打流动人口的主意。

  除了这三大片,朝阳的也能提几句,但始终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朝阳是新区,最初的兴建也是因为一些国家部委的大院,还有就是新旧使馆区。但是风水轮流转,打架朝阳的不行,挣钱还是朝阳的脑子好使,最早转型的也是这些人,出国人员服务部门口倒几个冰箱电视的配额,那得卖多少斤粮票啊!

日期:2009-12-20 22:43:07

  故事呢,先从解放后的老一代流氓讲起。
  怎么着也得有条主线不是,今天这主线,就从一个没落的大户人家开8吧。
  这户人家,老西城的没有不知道的,想当年,老NB了,而且不是NB了一代两代,是N代了。
  史上有记载的,这家祖上最风光的时候,出了一个翰林。汉人里,能出一个翰林,那是何等的不易啊,所以这家人当年的排场可想而知。
  民国的时候小没落了一段,但是攀上了一户好亲,到了伪满时期,当家的老爷又成了一朝高官,所以这家的声势多少又回来点,直到解放了才真正的完结了。
  这段时间可圈可点的,就是这家子攀的这户亲,当年的当家大少奶奶,后来的老太太。<上海滩>看过吧?说的就是这位老太太的娘家。

  哥跟这位老人家相识的时候,老人家已是90高龄了,一辈子什么风雨没见过,除了耳背点,眼花点,什么毛病没有,出门永远的整齐体面,永远都说自己88。精神好不说,老人家还特别的跟得上时代,偶尔还整几句发音纯正的英文,说起当年来,总是在不显山不露水间,让你丫震撼的小JJ都软了。在这样的真人面前,你丫再NB再混蛋,也得把尾巴夹起来。

  所以四九城的老流氓们,不管在外面多少人伺候着,来了这家人家,都得先向老太太请安,这是规矩。不是是个人就能请了安的,你总得是个人物才有这资格。

日期:2009-12-20 22:45:07

  话说老太太当年嫁过来的时候,大运河还没断流,人是做着火车来的,嫁妆可是船运过来的。多少船不知道,老太太随身带了一个小皮箱,这一皮箱都是钥匙。
  当年在沪上,老太太也是开明人家的大小姐,张爱玲笔下那些,无非是些捞世界的小资,乱搭些男人的关系,不入流的。真正的大户,知道自己底子潮,所以一方面拼了命的洋化,另一方面又想办法结交名门,老太太的亲事就是这样定下来的。
  作为新生活的代表,老太太当年是带着汽车,带着洋狗来的北京,一进门就被老老太太,早些年的押赛夫人,从骑马射箭沦落为管理十几房姨太太的婆婆大人,给了个下马威:咱是大户人家,出门讲究的是坐轿,哪有用这带轮子的?开进库里,给爷们玩。同样的,男不养猫女不养狗,这风要是坏了,那十几房姨太太都养了狗,那得传出多少笑话来?给后院执事的,看家护院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