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明天行吗?”林涛问道。
“没问题。”赵风杰想想,说道:“五十五亩地,这样吧,我给你两个初三班,初三班的学生拾花经验丰富些,只是周末,不耽误学习,够了吧?”
“好!”林涛原打算也就是这样,立刻答应下来,“那明天早上我过来接人,让学生们都骑上自行车吧,校长,你看,我早上九点过来怎么样?”
赵风杰自然清楚,林涛这是定时间了,笑着说道:“放心吧,大家都知道早上拾棉花压秤,太阳没起来的时候拾棉花也舒服,你们家在广丰村吧?离学校不过四公里路,我让老师八点半就把人带过去!”
敲定了拾棉花的学生,林涛又串班看望了几位熟悉的老师,这才骑上摩托车回到村里。
刚到家门口,就看到林海正站在院门口往外看着,看到他进来,立刻上前,兴奋的说道:“小涛,棉花价格涨起来了!”
“真的?涨了多少?”林涛心头猛的一跳,立刻下了摩托车,问道:“哪来的消息?”
“一公斤涨了两毛钱!”林海脸上是止不住的笑:“今天我和爸妈在地里拾棉花,是老马叔到地里说的。听他的口气,后悔把收成卖给咱们了。这消息是村子里李老虎到国营轧花厂打听出来的。据说可能后面还要涨,现在李老虎已经准备卖棉花了!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就早早回来了。路上碰到庄成,他应该也得到消息了,你没看他那脸色,气得脸拉的跟马脸一样,他已经卖掉了五吨花,这一折算,赔了一千块钱!”
林涛心情也是异常激动:总算,没偏差!
这一章算是转折了,是不是看着略爽了一点儿?今天是分强最后天一天,明天就没推荐了,所以,有票的麻烦投个票,有书单的麻烦加个书单,如果还没投资的费点时间投资一下,也扩大一下宣传面——谢了!
棉花涨价的消息再次在村里传开,虽然涨的不多,但却足以证明,林涛原先的预测是正确的。
关于林涛的风评再次变化。
林涛依然没管那么多,这两天需要忙着把棉花收了,没空管那么多。
因为有老师的监督,两个班的初三学生棉花拾的基本上很干净,没怎么留下“小尾巴”,也就是拾不干净的棉花。偶尔有那么一两个调皮的家伙把土块、瓜皮什么的装到袋子里,这点小伎俩实在是瞒不过两世为人,同样勤工俭学过的林涛,在老师的默许下收拾了调皮的男孩后,这些小家伙们都老实了。
等把所有的学生送走,棉花入了库,林家三口虽然累,却是异常的兴奋。
“一共加起来,收了七吨多棉花。”林涛大略算了一下,“差不多七吨半吧。地里剩的花不多,应该还能收到三四吨吧。”
“按现在的价格,这就差不多三万了。”林海算了算,“就算剩下的降一下价,合算起来,买收成的钱回来,还能挣一些!”
这就是对林涛的预测的认可了。
林国栋也是一脸的欣慰,虽然先前支持林涛,本着的是想给儿子一个锻炼机会,成了好,不成也没啥,但真的涨价了,自然还是很高兴的,他问林涛:“怎么办?现在就卖吗?”
“不卖!”林涛摇头:“还没涨到顶。现在这价,应该是有人提前透露消息了,试探一下市场。估计这一涨价,很多人手里的棉花就该卖了。后面还会涨的。很多人的嗅觉都很敏锐,有些人可能消息不灵通,但这样的事情,跟风很厉害,后面肯定还会涨一波……”
“那个时候再出?”林海接了一句。
“也不出。”林涛摇头:“后面肯定会降一些。因为这一次想大批收购的人不想成本太高,所以前几波会是试探和压制,等到这个月底,才会压不住消息,真正把价格撑起来,再压不下去,到时再出不迟。这几天我还要做点东西,不然后面还很麻烦。”
“啥麻烦?”林海来了兴趣,他初中毕业就没再上学,学过驾照,修过车,拉过货,最后还是回来种地。那时候学驾照可不像现在,就是开,那时候学驾照是不光会开,还要会修的。
因为在社会上久了,林海在外的朋友很多,而且林海特别讲义气,朋友有什么忙他都会主动去帮,现在家里大的农活基本上忙完了,一时半会儿又不卖棉花,林海就想着看看林涛干什么,要上去帮一把。
林海丝毫不因为跟在林涛后面干活有什么不妥,也并不因为他是林涛的哥哥就会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弟弟有本事,林海高兴还来不及呢!
“我做的这事情倒不麻烦。”林涛想了想说道:“哥,有件事情要你帮忙。你认识的人多,县城口,那个屯棉轧花厂,我在那里收了一仓库,不少的皮棉,签了合同,现在我怕那边厂长有点不妥,算是防患于未然吧。你如果在那个附近有朋友,帮我看看,最近有没有大车去那里拉皮棉,有的话就要立刻给我们打电话。我可不想筹划了几个月,最后让别人摘了桃子!”
“没问题!”林海想了一下说道;“那里我有两家朋友吧,他们平时也没多少事,我呆会儿就给他们打电话,让他们注意着点儿!”
“先吃饭吧!”李玉梅端着菜走了进来,说道:“快去洗手,都忙了一天了,啥事不能明天再说?”
这个时候老妈的话就是圣旨,再加上这一天下来的确饿了,也就不再多说,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又过了两天,棉花的价格又涨了两毛钱,这一次,没有谁再会怀疑林涛的话,村子里有棉花的几家已经陆陆续续开始卖棉花了,有一家甚至怕棉花价格不稳,把摘下来的棉花都卖掉了。
又过了两天,棉花价格掉了一毛,这一回,不少人慌了,特别是像庄成这样的,家里买了收成,还存了不少棉花等着涨的,立刻用大车把家里的棉花送到了轧花厂里,而且加紧雇人拾地里的棉花,看样子是争取要在掉价前多卖掉棉花了。
林涛去了两趟屯棉轧花厂,因为涨价的原因,棉花收购非常的顺利,轧花机器也在全速运转,基本上一天就能收个十吨左右。虽然棉花价格涨了,但林涛还是按先前的约定,比照市价,加价后给蔡正武现钱,反手再去信用社贷款。
很快,一个仓库就放不下了,林涛又让蔡正武开启了一个仓库装皮棉。
收了钱的蔡正武自然乐意,他看林涛依然没有卖棉花的意思,忍不住问道:“林老板,现在价格波动比较大,你现在还不卖吗?”
林涛笑着说道;“不急,我有自己的打算。过段时间会有人来收的,所以这点不担心。反正又不少你的钱,只要市价涨了,我肯定还是会给你加钱的。就这三十吨,你已经赚了几万了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