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的时刻》
第26节

作者: 改变什么
收藏本书TXT下载
  陈管事患得患失的离开了张复国的房间,想想也是,能得到张复国的亲自接见并获得夸奖,日后自然前途无量,但万一铁模制炮的法子外传了,那不要说自己的前途和性命,恐怕一家老小也要受到牵连。
  陈管事告退之后张复国也陷入了深思。朱云扬在杂学的天赋,让他好之余他对大明的未来产生了不小的忧虑,然而孙武所言乱世之杂学道德更有用的诤言尤在他耳边响彻,再加朱云扬在军略表现出来的目光也让他惊艳,有这样一位王爷作为大明的继承人到底对大明复国将来是利还是弊呢?
  “罗伯特,接下来由你来制作这门炮的射击表。”对于张复国的烦恼,朱云扬一概不知,此刻他冲着身前的罗伯特道、一度流浪全世界的逃兵以及炮术教官多种身份的罗伯特如此命令着。
  作为朱云扬海救人的最大的收获之一,罗伯特却很没用自觉的摸了摸发红的酒糟鼻:“亲王殿下曾经答应过的工具呢,若是没有,这射击表没有办法制作。”
  “放心好了,你把东西的样式画出来,像湿炮刷、干炮刷之类的能造,我安排人给你造出来,若是不能造,我也一定想办法帮你买来,不过之前还要因陋简,克服一下。”
  “克服是什么意思?”
  “克服的意思是有条件要,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

  “不,不,”罗伯特急忙摇着头。“亲王殿下,你不能这样”
  当然罗伯特面对朱云扬手抛掷的白银最后还是屈服了,但朱云扬要克服的东西还有很多,譬如定装火药,又如提纯火药及改变三基配等等,因此朱云扬要做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呢
  钢铁是工业粮食一定要自产自足,朱云扬听说探矿师发现了一个煤铁伴生矿,马命令胡汉民去主持建造炼铁厂在胡汉民主持下,一座肚皮宽大,颈部逐渐收窄,外观有点类似花瓶的高炉,铁厂在离河岸不远的位置,沉积岩台地的地基树立起来了。
  没错,确实是胡汉民主持修建的,现在人手紧缺只能这样了,朱云扬只是按照现代冶铁工艺,提了一些修改方案。
  要是哪个穿越者想回到古代,想通过“发明”高炉炼铁来捞第一桶金,他一定会活活气死的,因为高炉早在宋代普及了。
  北宋元丰年间,朝廷军器监在汴河两岸架设高炉,炼铁的红光映日,昼夜不息。生产的高峰期,仅华北地区年钢铁产量达到了七万多吨;要知道,大英帝国在整整七百年后才达到七八万吨的钢铁年产量,那时候它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
  整个宋朝期间,包括了北宋初年和南宋时期国土面积狭小,包括了战乱时期生产遭到破坏的不利因素,居然能达到五六万吨平均钢铁年产量!

  高炉的建造并不复杂,五十年代末的“大运动”,号召全国人民炼钢铁,甚至有的小学学生、生产队村民、副食品商店售货员都组成一个个炼铁小组,建造高炉来炼钢炼铁。
  那些高炉的技术水平大约也和宋代差不多吧,理论是能够炼铁的,但是技术掌握不过关,所以大多不了了之。
  大明登陆后第一座高炉,高四丈五尺,高炉容积约十立方米——这个时代任何一座高炉都大,但要是在二十一世纪,国内三百立方以下的高炉都必须强制关停,倭国甚至已经在使用八千立方米的高炉了,技术进步的速度真快。
  但这并不表示朱云扬休息了大半个月。首先他根据土著人提供的线索,找到了高铝粘土,这玩意氧化铝含量高,研磨后加石灰石煅烧,是耐火水泥;直接压制成砖,在一千度的高温下可以烧制成耐火砖。
  其实这个时代地小高炉。直接使用粘土筑造。或者用红砖砌都没很大问题。关键是朱云扬希望提高它地使用寿命。于是在高炉内衬。使用了现代炼钢炉才用地高级耐火材料。
  鼓风机也是个大问题。现代高炉都是专用地风机。马力强大。但在明代。还是使用地风箱。风箱有两种类型。一种像手风琴。下是木板。四周围着折叠地皮革。用地时候一下一下地踩踏鼓风。另一种是个大木箱子。有活门。推拉鼓风。
  第一种风箱使用久了皮革会老化。朱云扬害怕到时候换都来不及。送风不足高炉炸炉。滚热地铁水流出来附近地工人全得成焦炭。还是活门推拉地保险。用水车提供动力。利用偏心轮把旋转运动变成往复运动。整个高炉布置了四台风箱、四个风道。另外做了两台备用地风箱。以防意外。
  进气道最后入炉前地一段并在一起。下方设有和进气道隔离地火池。内盛燃煤。空气在进炉前。被加热到八百至一千度。
  空气预热。这是现代钢铁生产。提高炼铁效率地最关键一步。在朱云扬印象。至少在工业革命以前全世界都没掌握这门技术。

  庞大地炉身外。还用扎实地木头搭建了支撑点落在地面地独立式检修塔。另用滑槽、滑车和滑轮组组成了炉顶料系统。
  高炉炼出的铁水是含碳量高、杂质多的生铁,但是已经可以用来铸造大型铁件,如铁锚之类的东西,于是在出铁口外接一条沟槽,平时封闭,如有需要打开,烧红的铁水直接注入模具,浇铸大型铁件。
  高炉旁边修建了一台大型炒铁炉——是亨利.科特在一七八四年发明的反射式搅炼炉。这台炒铁炉的外形有点像功夫茶的茶杯,是焰、铁隔离的反射炉型。它用耐火砖整体建造,炉床底部间凹陷,四周是拱形炉壁,下部为燃烧室,进风道在燃烧室底部。
  它的结构可以看作三层楼,三楼和二楼互相隔离,一楼和二楼之间是多个可翻动的铁栅栏。使用时铁水从高炉流到三楼,二楼煤炭躺在铁栅栏燃烧,加热楼的铁水,煤炭烧过后翻翻铁栅栏,炭渣掉进了一楼的除渣室,铁栅栏放平,又能从斜向下四十五度的进煤道向它面添加煤炭。
  同样是水力鼓风,与高炉不同,它的侧面还修了个高高的烟囱。

  明代的炒铁炉是用人力搅拌,炉边总有一位身强力壮的大汉,拿着根熟铁做的炒铁棒,挥汗如雨的来回搅动。
  热爱机械的朱云扬显然不会让工人们做这种严重损害健康的工作,他在炉顶做了个支架,正悬挂着一个大圆滚子,下面有三根熟铁棍子斜斜地伸向炉床,仍旧是水车提供动力,有了机械化的炒铁设备。
  以往生铁是冷却成锭后再加热,炼成熟铁;朱云扬现在使用的技术,是把高炉出来的生铁水直接炒成熟铁的方法,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有记载。
  熟铁可以直接制作锄头铁锨之类的农具了,当然,制作过程需要锻打、渗碳和淬火,熟铁柔软,可锻性强,加工性能优越。
  朱云扬又修筑了一字儿排开的六台锻炉,这东西的基本结构,和所有农村铁匠修理锄头铁锨等农具的锻炉没有什么区别,是要加大、加厚,加大是为了锻造大型铁件,加厚是为了保温,毕竟这是长时间使用的,节约燃料嘛。不用说,依然采用水力鼓风机,当然和高炉、炒铁炉的鼓风机起来,这些是孙子辈的小不点了。
  每台锻炉边都有一台水力锻锤,锻锤下是厚厚的铁砧,砧下垫着厚实的柞木墩子,再下面是水泥、石子浇铸的基座。多层复合受力结构,能够承受锻锤落下的巨大冲击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