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的时刻》
第21节

作者: 改变什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汉唐宋明时的汉民族,化的优越感让他们能够以平常心接受外来明的先进一面,佛教的传入、大开海贸易、印度梵单词融入汉语,直到明末,徐光启等人还能以虚心学习的心态对待西方科技成果,翻译《几何原本》。
  只有在蒙元满清以血腥屠杀和化阉割去除这种自信心,并且有意识的引导汉民族精英知识分子走向寻章摘句的犬儒、腐儒道路后,她才逐渐失去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被推进了黑暗落后的深渊。
  朱云扬规定士兵必须参加,招生范围还扩大到全体工匠和适龄儿童,当然目前还没有条件推广义务教育,仅仅是自愿入学。
  现阶段开了两门课程:语、数学。教学场地为露天,遇风雨停止授课,学生们回家自学。
  总的来说,这个夜校怎么看都像边远山区的牛背小学,而且教学主力还是不脱产的民办教师。

  随着罗伯特的船粮食到岸,看着白花花的大米源源不断的运进粮仓,民心顿时安定了许多,浮海出逃大半年来的难民心态,定居之后因为粮食短缺产生的朝不保夕的感觉,随着粮食的充裕而自然减淡了,民以食为天嘛!
  现在人人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好好干一场,老成点的想进工场,热血少壮们则想着进朱云扬的明军当兵,大家渐渐把澳洲当作了自己家,颇有点此间乐、不思蜀的感觉了。
  “我看边有条小溪,水还挺急的,再建个水磨坊,碾磨砖砂的时候尽量使用水磨。”朱云扬也一样有怜悯之心,当然,硬要附会的话,也可以说朱云扬是为了工作的效率,毕竟人和牲畜是不可能十二个时辰连轴转的。“还有,筛选、分料的时候要告诉工匠用麻布捂住口鼻,切不可因为觉得不方便松开遮掩。”尽管不知道朱云扬为什么这么说,但从前面的话来看,朱云扬是为了工匠们好,为此大家还是应了下来。“别的我不多说了,等砖窑修好了,先烧一批火砖出来。”

  “火砖?”胡汉民摸了摸后脑勺,不确定的问道。“王爷,什么是火砖?”
  “我去!”正在涉过一段泥路的朱云扬闻言差一点绊了一跤,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没错,胡汉民可能是没有听说过什么是火砖,于是他想了想,所谓火砖是耐火砖,而耐火黏土有耐火黏土、燧石黏土球黏土和高岭土多个种类,不过所有耐火黏土都含有高岭石,也是瓷器的原料之一。“是用烧制瓷器的陶土做成的一种砖,等一等,我把砖的形制告诉你,你等按图索骥好了。”
  胡汉民这才恍然,此时朱云扬忽然又想到一件事:“我差一点忘了,你再起一座石灰窑。”
  “小人遵令,只不过,只不过”
  胡汉民的声音有些犹豫不定,也难怪他会畏首畏尾,毕竟朱云扬身份对他而言实在是高不可攀,他不敢确定自己这番话若是问出口了,会不会有冒犯的嫌疑?
  “只不过什么?”朱云扬疑惑的看着有些战战兢兢的胡汉民。“尽管说,我不会怪你。”
  见朱云扬的态度不是在作伪,胡汉民咬了咬牙:“王爷可否告之小人,什么是耐火砖、今又要起灰窑,王爷究竟是要做什么东西,小人也好如实报。”
  “我知道你等的难处,”朱云扬说着。“也知道有人在暗地里盯着我,算了,也不难为你等,若是有人问,你自可告诉他,我这是准备制一名为水泥之物”
  “水泥?是化水为泥还是以水代泥?”报告很快递到了张复国的案头,看着这份报告苦笑不已的张复国顺手将其归入档案之。
  朱云扬并不知情,不过算知道了,他也不会在意的,因为水泥窑不过是他所要做的第一步,接下来他还要加快步伐设法逐一涉足船场、钢厂、火药坊、兵工厂——用自己掌握知识为这一世的自己寻求改变的未来不可测命运的转折点。
  当然,饭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现而今只有十岁的朱云扬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跟着夫子读书。
  “王爷这是你建的砖窑吗”张复国说道。

  “对,是个砖窑。”朱云扬看着来来往往的工人,颇有点得意,在短时间内建立了起来。
  胡汉民,高兴地对朱云扬说:“王爷,砖块已经码好了,请您选个良辰吉日,点火烧窑吧!”
  “不需要什么良辰吉日,马可以点火。”朱云扬道。
  张复国走到砖窑小窗前,朝里面一看,惊讶的问道:“王爷,这窑里只有一点柴火,能把砖烧成吗?”

  “怎么不能烧成?我建的是新式砖窑,你等着看吧!”朱云扬说话是一套一套的,其实是后世严厉禁止的红砖。
  他是用了八十个壮劳力,从山谷挖来煤炭,打成细末后掺进粘土里,再以标准木框模具压制成形,这样砖头里面有煤炭,一经点火可以自行燃烧,称为“内燃砖”,曾经在现代广泛使用,直到国家为了保护耕地禁止挖土制砖,才渐渐废止。
  这些砖头以古尺计算,长八寸、宽四寸、厚二寸,基本和现代标准砖的尺寸一致。这里的煤炭质量不高,每公斤热值约二万千焦,每烧一块砖须三千五百千焦,按重计算可知掺煤的体积占砖块的百分之七,即可保证烧好。
  朱云扬对质量要求很严,煤炭都用量斗量过,再细细的粉碎了掺进粘土里,用标准框压出的砖块四棱四线,每块的大小规格都是完全一致的。在窑里横一块竖一块的堆成垛儿,间留出空隙,方便空气流通,使每块砖都能均匀加热。

  一声令下,工人们将点燃的火把扔进窑里,等火焰腾起之后,封闭了大部分的窗口,只留下少数窗口通气供氧,让砖块慢慢的燃烧。
  现在是站在窑外面,都能感受到窑内的高温了,人们脸汗水直往下滴,纷纷站得离窑远一点。
  “王爷这是什么窑张复国指着旁边的一个窑问道”这次张复国认不出是什么窑了,这东西也是黄土垒的,外形像个大水桶,立在地面。
  朱云扬介绍:“这是立式窑,烧水泥用的。”

  “王爷,什么是水泥?”张复国好地问道。
  “水泥,掺进水里是灰浆,和砌城墙的糯米汤汁一个道理。”
  胡汉民站在旁边,把正要说出口的话又咽了回去,讪讪笑着对朱云扬说:“王爷,这水泥怎么烧,烧多久,第一次还得您来拿个主意。我们都不懂。”朱云扬,大大咧咧的说:“这有什么了难的?随便点火烧行了呗。”
  说罢走到窑边,用松油火把将窑内点燃。
  咦?怪了,怎么窑内烧不起来?调好的生料幽幽的冒着点儿蓝火,是腾不起烈焰。
  大概是氧气不足吧,朱云扬把窑门打开了些,正好一阵风吹过来,窑内倒卷出滚滚黑烟,呛得大家直咳嗽,慌忙把门关。
  再打开一看,火已经熄了。
  怎么烧水泥,朱云扬也没见过啊,立窑的建法、水泥生料的调配,都是回忆高化学书玻璃、陶瓷和水泥这一章的内容,书讲了用粘土和石灰石研磨混合后焙烧,得到硅酸盐水泥,还列了反应式和调配例,可是没说具体怎么烧!
  苦苦思索,朱云扬脑门起了一层白毛汗。
  “王爷”,听得身后叫了一声,朱云扬回转头,是个年过四旬的匠户,身体有些干瘦。李云坊在旁边解释:“这是前工部方大匠。他以前在瓷窑干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