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宝峰在安排人手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同时还让那些随行的木匠们地取材,造出一些大车来,为货物运输提供了工具,剩下了不少人力,问题现在刚来岛,严重缺乏牛马之类的牲畜,看来以后要弄来一些骡马,记下了这个事情。
原来扎下的寨墙在他的主持下被再次向外扩展,南侧一直扎至小河旁边,然后设吊桥一座,方便人员和物资出寨,至于内部的设施最先动工的是那些营房民居,先将人员安置到住房之才是策,否则在这种多雨的环境,说不定会引起打量人员的疾患,这才是当务之急。
当一座座新房搭建起来的时候,倒是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颇有一些异族风情,于是人们欢天喜地的分批搬入到了新居之,不必再担心每天可能要和蛇虫同丨居丨一室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登陆之后,许多人都有些不服水土,几天之后便开始吐下泻起来,一时间闹得有些人心浮动,把朱云扬搞的非常紧张,如此下去说不定会演变成一场瘟疫,那他的这次努力算是前功尽弃了,随船那个郎被带了过来,郎一个人也忙不过来,这可急坏了朱云扬,后来他忽然想起了一个解决办法,是令所有人员严禁喝生水,必须饮用烧开之后的开水并放入茶叶后饮用,这样才有效的减少了痢疾拉肚子的情况的发生,同时严令所有人员不得随地大小便,要集处理粪便,并用随船带来的石灰进行消毒,几日之后,终于遏制住了这种势头的发展,大多数人都恢复了健康,让朱云扬他们长长的呼出一口气,那种恐慌的情绪也得以遏制,没有什么人再闹着想要离开了。
不足一月时间,天赐城便在钱宝峰的主持下,数千千人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初具规模了,让朱云扬放心了不少,这个天赐城只是一个开始,以后他们将从这里出发,逐步的将势力洒向其它地方,虽然目前为止还没有遇什么人,但朱云扬可以肯定,澳洲一定还有人类存在,只是现在还没有遇而已,想要在澳洲站住脚跟,恐怕以后要走的路还很长。
“张先生所谓术业有专攻,我们必须要统计我们现有的人员数量和技能,尽早开垦荒地,建立作坊,整顿军队,建立政权,否则这样乱哄哄的如何是好”朱云扬说道。
“王爷说的不错,下官这安排吏员和识字的童生去统计人员和数量”张复国说完自行出去了。过了一会朱云扬想到自己还是出去看看,省得他们搞的乱七八糟。
朱云扬出去后看到好几堆人排着队在登记,朱云扬走了过去听到吏员在问道:你有什么能力,叫什么名字我给你登记。“大人小人是木匠,叫李二狗”李二狗道。“好李二狗这是你的工牌拿好”吏员说道。“谢大人小人告退”李二狗道。下一个“大人,小人是铁匠叫方大锤”好给你这是你的工牌,谢大人,下一个这时一个汉子红着脸支支吾吾的吏员道“大点声我没有听见”这时那红着脸的汉子道“大人草民会种地叫张二牛”这时旁边的人哄笑起来,“下去吧种地也是技能吗谁不会种地”旁边的人在起哄,“你们不要笑吗我以前种地普通人总能多收两成”红着脸的汉子说道。“好了别在这碍事了我这还有一堆人呢,你去旁边那边等分配吧”吏员说道那红脸汉子悻悻的下去了。
“等等,给他登记农业技能”啊吏员看到朱云扬过来立时站了起来道“王爷属下这办理”朱云扬说道“不要紧张我们现在是困难时期种田能手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所谓无粮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大明的一份子。“谢王爷”红脸汉子激动的说道。“好了你们继续登记吧”朱云扬道。
“王爷经过我们紧急统计除去老弱,共计三万两千八百五十二人其男丁两万六千二百七十五人,成女六千五百七十七人,还有无家可归的孩童一千多人,工匠都已经分配给各司衙门”张复国答道。
“我知道我们男女例失衡,可没有想到差距这么大,还有那么多的无家可归的孩子,这样吧先成立少年营由我直辖,另外赶紧加强移民,我们的地盘这么大眼下这么点人怎么能开发的过来”朱云扬道。
“同时我们不能放松警惕要整顿军队重新建立大明的海陆两军,对兵士和工匠加强教育,是战士知道为什么而战,工匠不能是只凭老经验,让他们识字留下薪火传承”朱云扬道。
“可是王爷这个也太难了,毛笔字可不是那么好学的”张复国道。“没问题过两天我给你们一只全新的笔,又好用又好生产,我们教育不能只交字,同时应展开军国民教育,加强一定的军事训练”朱云扬道
放松,放松,朱云扬轻轻抚摸着一个洁白温软的躯体——大白鹅!
他嘿嘿狞笑着伸出黑手,一手掐住白鹅柔软的长脖子,一手往它纯洁的屁屁下伸去,一声惨叫,一阵剧痛,一阵抽搐……鹅们惨遭蹂躏,在恶魔走后,才惊魂未定的咯咯叫着,互相诉说翎毛被拔的惨痛经历。
毛笔,书写速度慢;无法绘制精细图形;字太大,同样一张纸的信息容量过低。题写牌匾、参加书法赛还行,日常应用远不如钢笔了。
明末自然是没有钢笔出售地。要等两百年派克钢笔才会市销售。英雄钢笔。则还要多等五十年。
朱云扬灵机一动:古代欧洲人不是常用什么鹅毛笔吗?
于是附近地鹅们遭了殃。自己动手。好几次半夜鹅叫。终于从鹅翅膀拔了不少地翎毛。
鹅毛梗前端用快刀削尖。间开一小槽可以蘸墨水使用。但这样地鹅毛笔不耐磨。写不到几个字钝了。
想来想去。朱云扬试着用碱将鹅毛脱脂。再涂石蜡后在火轻烤作硬化处理。一试用。这样地笔书写流畅而耐磨。和现代钢笔相只少了个储存墨水地胶囊。
明代没有橡胶。这也难不倒朱云扬。他找来一粗一细两根小竹管儿。涂蜡起密封作用。一个做活塞一个做外管。成为像注射器那种造型。把鹅毛翎管安在前端做笔尖。前面再套竹管儿做地笔帽。一枝竹制钢笔闪亮登场了。
试一试,效果不错,抽拉活塞吸一管儿墨水,能写千字。
这个方便的书写工具很快得到了推广,伴随着鹅毛笔的使用,书写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以往用毛笔写字是竖排、从右到左的写,这是延续先秦时代在竖排竹简写字的习惯,后来在纸写字,执笔的右手手腕必须悬空,同时左手要拉着右手宽大的衣袖,以免沾刚写的字迹,弄脏纸卷;而用鹅毛笔时,手腕是直接放在纸面的,老办法当然不灵光了,于是改作横排、从左到右写的现代书写习惯。
同时为了避免歧义,朱云扬把标点符号也引入了,朱云扬不觉得有什么,张复国却眼睛一亮,主动的接受了这套现代汉语标点——作为一个儒家子弟,他十分看重精确表达的能力。
当然,全套现代数学符号更是让他如获至宝,毫无保留的采用了这套“西方算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