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女到中年婚姻危机,半生的奋斗却变成了三无女人》
第31节作者:
无悔的青春 到哪里去找一个和谐的群体,互相友爱而不会有互相争斗和伤害的心呢?红尘滚滚,世界上有这样的一群人吗……我用纸巾按着额头,人还在发廊里,心却如同死灰了。赵鹏看着苍白瘦峭的我,心疼了:“娟子,要不你别干了,孩子也该上学了,你就好好儿的待在家里,看几年逸飞吧!”。——八月末,我退了房子,收拾了东西,默默地离开了我生活工作了五年的地方。
曾和闺蜜小雨讨论过婚姻,我问小雨:“你结婚是为了什么呢?你想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婚姻?”小雨想了想说道:“我也没想过要在婚姻里得到什么,他对我好就行。那你呢?”,我说:“我其实就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有饭吃有书看,这辈子就满足了!”。我们俩相视而笑,彼此心照不宣了。谁说的女孩子们都市侩?都现实?我们追求的也是平淡普通的生活而已,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没别的。可是这样清闲的生活基本上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每每都是你在岁月静好的时候,先要负重前行,最起码要负重前行一阵子,才有现世安稳的基础。
我婚后的生活一直是一地鸡毛,沉重冗杂,现在,终于闲了下来,我的心就像雨后的蔷薇,舒展着、鲜活着、滋润着。除了接送儿子逸飞上学放学,我有了自己的时间了,可以看看书,逛逛街,河堤上走一走,看看风景了。都说凡尘苦,一刻不得闲!闲了是真好,觉得被世事染污了太久的心在被大自然和对逸飞单纯的爱里荡涤,原来我是个不思进取的女人么?不接触伤脑筋的社会,和光而不同尘,同流而不合污,让我这样舒服和快乐!
赵鹏怕我寂寞,下了班没事儿就拉着我去唱歌、去烧烤,可是我不爱到原来的桃花街去,一看到那些老街坊心里就隐隐的难过。毕竟是自己待过五年的地方,人非草木,怎么会不产生一些感情呢?这大概也就是佛制比丘不得树下住三宿的原因吧?怕修行人对这个世界产生依恋,变成进步的障碍。我没事儿的时候爱到嫂子菊家里去,和嫂子聊聊天。
嫂子家里供奉着一尊观世音菩萨,那是为了哥哥新请回家来的。哥哥新的生意常常大起大落,算卦的先生说,家里应该供一尊观音来化解。菊每逢初一十五都要上供,做很多的菜,买很多种类的水果,这次菊在佛堂里摆了一朵粉红色的荷花,是新鲜的,还带着露珠呢!我惊喜的看着那株荷花,心里很是欢喜,拉着菊问道:“嫂子啊,你这种花儿是从哪里弄来的?”,菊不以为然:“你哥管别人要的啊!就在外面那个半截子水缸里呢,你喜欢也拿一朵去!”。
我来到门外逼仄的院子里,果然,就在屋檐下那个接雨水的半截子大缸里,漂浮着几朵盛开的荷花!花心儿是淡黄色,花瓣儿是粉嫩的颜色,透明的水珠儿在花瓣儿上滚动着,荷叶像是铺开的绿毯,三三两两映衬着粉色的荷花,绿的更绿粉的更粉格外惹眼。再往下细看,半截缸底是泥土,还有一些小泥鳅鱼在里面游来游去。看来,这些泥鳅和荷花形成了共生的生态环境,它们的粪便养活了这些美丽的荷花。
婷荷不染尘,自在若飞仙,净洁矜自持,皎洁美婵娟!看着花儿,也看着慈眉善目的菩萨,我的心底滋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好像是,很安详。是的,感觉心情平静了很多。这些年的灯红酒绿、犬马声色让我从心里感到很迷惑,很烦躁,那些桃花街的姐妹们也有很漂亮的,但和这尊看起来极慈祥的菩萨比起来,却显得很浮躁,很浅薄。就像勾栏院里的野鸡站在饱读诗书的大家闺秀身边,无论是才华与气质,还是品格与能力,都差的太远,不可同日而语,完全没有可比性。
我不禁在心里赞叹的念了一句佛。见我这样痴迷的站在佛堂前不肯离开,嫂子菊想起一件事,她神神秘秘的对我说,河北的“大仙儿”看病很灵验,能看出来人是不是有佛缘?我不相信那个,有没有缘,要看自己是否喜欢,如果不喜欢能说有缘吗?不过,对于佛教我很好奇,看过的很多电视剧和电影儿,里面都有关于佛教的神奇描述,可是,那到底是什么呢?
第三十九节,你与佛有缘啊
观世音菩萨,这个名号深深地扎根在了我的心里,我很想知道,为什么我见了一面她的雕像也会产生这么多的想法?我想起了初中的时候和同桌的一番对话……我的同桌是个内向的男孩儿,喜欢画将军;我喜欢画仕女,于是我们两个人经常交换素描本。这天,我的同桌在我的素描本上留了一首诗: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不使惹尘埃。
我看完了之后觉得很容易,不就是一首诗吗?我也会!于是我在他的素描本上也写了一首:
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写完之后交给了他,我们两个相视一笑,这事儿就过去了。谁也没特意记在心上,当成了不谙世事的玩笑。
青春时期,就是肖群总觉得我神秘兮兮好像满腹忧愁的时期。我在日记里写满了伤春悲秋的文字,我写道:“无缘袈裟紫金环,不入无生堕尘缘!胸中总有千般恨,何时到我入涅槃?”……这些非常纯粹的佛教思想,不应该是当时的我能知道的。我爷爷是信仰佛教的,吃了很多年的素,土改的时候硬是被改造了过来;我的姥姥也信佛,在墙壁夹层偷偷供奉着一尊鎏金的大肚子弥勒佛,也是在土改的时候被没收了佛像,还被拉去游街、斗争,说那是“四旧”。再后来家里对此讳莫如深、只字不提,我根本就从无知晓。电视机是在之后的两年买的,家里的藏书除了爸爸的《红楼梦》、《三国演义》,就是我们的小人儿书,比如草原小姐妹啥的,这些观念从何而来?
我依稀记得小时候,有一回自己生了病,恍惚中来到一个地方。这里亭台楼阁、飞檐走榭,一间很大的、门楹上刻着花朵的大房子里,地面上圆圆的蒲团上,坐着一位长长秀发挽成束的美丽女子。她穿着宽大的袈裟袍服,面前是一个小小的矮榻,上面摆着一个精致的木鱼和一盏铜制的莲花灯。灯影照着这位女子,昏黄的光晕在空旷的房间里,显得很孤单、很寂寞,却有着一种强烈的吸引力!让我很羡慕她的寂静,那种远离尘嚣的清雅。像月亮上的嫦娥,带着远离尘俗的飘逸……
那个儿时的梦,已经离我很远了,但那清脆的木鱼声,还常常徘徊在我的耳边、挥之不去。在我静下心来想事情的时候,异常清晰地敲响在我的心里。我一定要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我在心里暗想着。
赵鹏回来了,给我和逸飞买了水果和蛋糕。我的胃口不好,每顿饭只吃半小碗的东西,人比开发廊的时候更加消瘦,要吃中药来调节身体了。赵鹏很心疼自己的妻子,看我这样折磨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儿,只能默默地观察着,看看有什么是我需要的。偶尔听我说了一句对佛教感兴趣,赵鹏想起来一件事儿:“哎,对了,我今天听他们说北山上来了一个和尚,还在山坡儿上弄了一个小庙……”,我的眼睛亮了:“真的?”“真的,我们单位的人说的,就在车站上面不远儿,他还去看了呢!”。我兴奋了起来,立马给嫂子菊打了一个电话,两个人约好了,下午上北山去找这个小庙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