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圣经,华夏民族的秘史——无渡河经》
第57节

作者: 公孙无渡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2-03 08:47:32
  第十六章 破局记
  赵玄朗执政济西一乡,三年过得郁郁不得志,灰头土脸一鼻子碰壁,自己都嫌着窝囊憋屈。接位之前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如何治河如何富民如何聚财如何收粮,规划的有眉有目有菱有角。一念到这些妙法将在他的亲自指导下付诸实践惠民利众,就禁不住热血沸腾。但当他真正的赤裸裸的直面这方年年决口的鸟不拉屎的地方时,残酷的现实把他所谓的理想信念志向鸿图一并儿活生生的碾压破碎。自他上台以来,济西乡三年五汛,埝破堰毁,把百姓都淹的怕了。运转了三十余载的乡上堤防年久失修漏洞百出,勉强维系濒于崩溃。人们困于防台之上,一挨就是没粮没饭的两三个月;待洪水退了,便拖家带口蜂潮般的纷纷涌向四大院,讨饭求粥,残活老命。入了这个道儿,他就彻底明白了粮的真正意义,体会到父亲赵安泰的艰辛与乏力。“一口粮就是一条命”,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最勤的一句话,如今倒成了他的口头禅。每日里忙忙碌碌筹粮买米赈粥做饭,辗转于济南府各大粮栈的堂口,拜访富贾巨绅赊借财款米粮,步步维艰的困难与挫败让他懂得那个靠名望和声誉来维持一乡运转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富贾看中的是赵安泰的贤义,借此来沽名钓誉的罢了;而粮栈看中的则是赵安泰的威望,凭此来巧立招牌的而已。他撒手人寰,利用变成了无用。他首当其冲挑起了其父的重担,成为背锅的弃子。开罪赵钱两家的后果也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爆发出来,济西乡的地主富户好像商量好了的一般,对于赈济放粮的义举用冷酷漠视的态度肆意对待,谁也不肯多出一粒的粮米。他简直就像一个被架空了权力的光杆司令,众叛亲离的忤逆之徒。摆在他面前的是他倾尽所有努力补救,到头来依旧徒劳无功的真实的残酷,仿佛是一道受了诅咒的咒语的永远也摆脱不了的陷入到无穷无尽的死循环:古祠堂义仓里那点仅剩的微薄可怜的储粮杯水车薪,不几天的功夫就要消耗殆尽。族人们只好再次跑到田野里扒树皮抢树叶啃泥巴,凡是能止饿的东西轮流着啃吃一遍…一批又一批的百姓沿顺着这死循环,忍饥挨饿走向绝路,沦为一无所有的赤贫游民…他奔波前线舍命游走,疲惫不堪频于应付。而不堪中的极苦极痛点,却是心思费尽,民是愈来愈穷,人是愈来愈少…百姓的骤减,四族的分裂,贫富的对立,以及面目全非的人性和千疮百孔的痍滩,让这个备遭苦难摧残的治河后代一次又一次打掉齿牙齿和血咽,在这片古卢县最为赤穷最没前途的地方越陷越深,越深越挣扎,越挣扎越痛苦,越痛苦越无奈…

  日期:2019-02-03 08:47:32
  粮栈的欠账已然到期,手头的储米族粮也一并济用完毕。赵玄朗黑脸拉得老长,再也掏不出半丁老本,自扇耳光三巴掌,偷来了女人张氏床柜底下压炕头的百亩河滩地契,准备抵押给粮栈再换些活命的粮食。他披着褡裢浑身脏气的踱行在赵家道口,两目血丝一脸泥垢。进了粮栈永丰昌,赵掌柜还未到临,只得坐在院里冰凉刺骨的石凳上默默等候。昨晚一夜未眠,脑瓜昏昏沉沉像一锅子浆糊,清早的霜寒和透心的冷风逼得他睡意全无,浑浑沌沌不知所终。闲来无聊,他便随意赏起了门口那面刚刚竣工的精巧华美的悬山照壁来。壁檐下是五攒如意斗拱,环环相扣;壁心是一匹奔驰于祥云间的骏马,虎跃龙腾;四角分雕福禄鹤蝶,寓意福禄寿喜。中央贴切六边形龟背砖,磨砖对缝,规整对称,极其细致讲究。他伸手去摸这通身华贵的照壁,只觉得似浑然天成的一方板正璞石,不经修饰的一般,全然察不出一丝突兀对接的痕迹。他不由得暗自惊叹:“好一个匠人的鬼斧神工!这是孙家哪个的匠人,手巧到了鲁班的地步!”提秤的伙计走过,莞尔一笑,插嘴说道:“乡贤想多咧,这天底下哪有什么手巧的鲁班,不过是多施了几个小钱而已。鱼台店的落第秀才钱圣川,是账房老先生的贵子,三次乡试落榜,也考的烦了,就进了小店帮忙,打理了几天事务。主意就是他出的:做工的几个砖匠,每人赏了一百只铜钱雕砌照壁。若是查见了一丝的隙缝,就要塞一只铜板子,收回店中。砖匠哪有傻的,都精明的狠哩,为了多留下些铜子,拼了命变着法子细心合砌,规整砖缝,自然就显得手巧咧。”赵玄朗听罢,曾经堵在心头的疑物瞬刻烟消云散,又仿佛一束强光披照驱散了他心头的浊暗蒙浑,指引了他的启程方向。他一下子就苏醒了。他急迭迭的问道:“这秀才可在店间?”伙计摇头撇嘴讥语:“人家可是自比陶朱公,俺们这种方方框框的门店套不住心大的狼哟。”赵玄朗迅刻把褡裢从石凳上提起来,二话不说夺门而去。到了鱼台店,他询询打听细细打探,终于找到了秀才钱圣川的古庐家宅。门前松柏树,苔藓气台阶。草庐陋室穿堂过,一片茂林修竹绿篁篁。不见人面,独闻朗声。细听下来,读的却是那《陶朱公商训》:“囤积货物,垄断居奇。把握时机,聚散适宜。商道至简,有训要记:生意勤紧勿懒,懒则百事必废;衣架订明勿糊,糊则争执必多;接纳谦和勿躁,躁则交易必少;账目稽查勿怠,怠则资本必滞…”赵玄朗慕才之心以达七分,却不急着近前,后退了三步撤出庭院,掏了掏腰间的袖袋,一分钱也没摸得出来。他也不在乎了,抹下一张厚脸皮进酒铺赊了二斤鱼干肉和一壶好酒女儿红,笑吟吟乐滋滋的拎提着酒肉光明正大的迈入了秀才的屋门。他先站在门槛边停歇了半晌儿,等着钱圣川诵念完毕,方才大声洪鸣一腔:“好商训!”跨步而进。钱圣川扶身而起,整肃衣冠相迎。赵玄朗见时,却是好一个丰姿英伟,气宇轩昂,神态抖擞,步履端祥。赵玄朗深揖三作,拱礼连行:“久闻先生大名,今日一见,果不虚言。济西有句老话:赵家的举人钱家的财,孙家的工匠李家的田。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秀才君子一面,在下诚服。”钱圣川虚袖一拂:“一介草民,河右布衣,只是落魄文人无所事事,随口念了两句解烦而已。未想赵族首恰遇,赏面登临寒舍,圣川无所厚备,也望勿怪。”语毕献茶而坐。赵玄朗吃了两口香茶,歇了一歇问道:“听闻先生自比陶朱计然,必是经纶满腹,学富五车。玄朗不才,心有一疑,来求先生解惑。”钱圣川道:“但说无妨”。赵玄朗说:“先生也是济西乡中人,此地困厄良久,水旱灾频,必有所见,自不多言。我赵某人不才,于公于私来讲,绝对问心无愧。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男子汉大丈夫,总要有一番的宏图作为。平治齐修,谁不想建功立业呢!无奈我一入其中深似海,三年下来,虽费尽心思筹粮赈济,不敢有半点差池,到头来却是富的搞穷,穷的更穷,一家接一家的破产、逃荒、乞命、要饭,绕来绕去,总也逃不出这个恶循环…”说到至情深处,赵玄朗低垂下头颅,黯然神伤,潸潸淌流下泪儿来。

  日期:2019-02-03 08:48:23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