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美国生活和房价》
第12节

作者: 看上去很吊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中国现在也不是完全的人口管制,除了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城市,绝大部分城市入户还是相对容易的。但是正是因为这些人为制度壁垒的存在,所以或多或少地会被夸大很多倍。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你一个外地人,去北京发展,工作生活几年觉得不是很如意。这里面当然有很多因素,有个人的原因,有制度的原因,但是到最后,我们往往会夸大这个制度的原因,觉得我要是北京本地人的话,肯定要混得更好。

  但是就算你在美国,你可以自由地去纽约找工作,不过想要在纽约生存下来,肯定不比外地人在北京生存下来容易,但是美国没有人为设置的壁垒,因此美国人虽然也骂政府,尤其像现在经济不景气,工作不好找,但是骂骂也就过了,不会到狠的地步。因为大家相对都是公平的,你的参照物都大体都是在一个水平线上的,你思考的时候也就会变得理性。

  这一点中国和美国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流动不如美国人那么多,有其自身的原因。第一,中国的市场还没有完全的自由化。因此你能够所用的资源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市场,很大一部分来自你的裙带利益群体。很多小地方,如果要找一个好的工作,进政府部门,或者大型国企,或者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可用的身边的裙带群体。这样每个地方或者每个行业系统就形成一个独立的壁垒。你能利用的就是身边的一个圈子,如果换一个城市,你就什么也没有了。因此对大部分人而言,想方设法想进入到这个堡垒当中。进不去,就骂这个社会不公平;进去了,极力维持自身利益。这其实都已经是恶性循环了。因为你一旦出了这个堡垒,也就没有归宿。所以中国人不愿意流动,因为流动的社会成本实在实在太高。

  再一个就是家庭观念。中国人还是希望能够跟父母家人住在一起。美国工业化、市场化这么多年了。孩子大了,都出门了;父母老了,就都进养老院。从出生到死亡,什么都是流水线模式化的。所以美国人也在反思,他们的养老体系是不是有问题,尤其是现在养老等社会福利占据政府开支比例越来越大。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时候就要重新思考人性了。

  而中国的家庭观念除了传统,更重要的是现在的社会阶段,除了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绝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完全打破那种小农社会的构架,小富即安的思想还是主流。除非是穷山沟沟里实在过不下去了,才会出门讨生活。而同时流动的成本又是极高,农民工过年回家,路费可能就占据你一年积蓄的很大一部分。
  所以说到最后,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资源要素的流动问题?中国目前有太多的壁垒,每个地区都想保护自己的利益。虽然地区或者小团体也能创造社会价值。但是从国家层面上讲,只有铲除这些壁垒,让各种社会因素自由流动,才能获得自发性的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
  绝对的公正是不存在的。全国统一招生,也不是人人都能上北大、清华;开放北京户口,也不是人人都能买的起北京的房子的。但是只有开放,才能让人回归理性,让这个社会回归理性。很多时候,我们的抱怨、愤怒、害怕都是出于无知或者不理性。我们有时候会厌恶我们平淡无奇的生活,但是如果像大部分美国人那样能够定期去纽约这样的大城市走一下,甚至去外国度假,你可能会觉得那些地方不过如此,那些地方生活也有不好,不方便的地方。那么你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心态去对待当前的生活。而对于一些大城市的人而言,你可能一直觉得你生活在最好的地方,但是你如果去其它地方走走,你可能会发现也有不少地方的生活其实比北京、上海都要好。


日期:2009-12-16 10:32:48

  这个帖子我原来只想写房价,但是大家喜欢,我就多写写各方面的。
  有同学对我的部分数据提出质疑。我想也是正常的,因为写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凭我直观的感受和日常生活的积累,没有专门去研究搜集数据。所以你说你家楼下的白菜多少钱一斤?5毛是可能的,2元也是可能的。即便差4倍,但是也都在合理的范围内。所以还请大家多体谅。今天的题目是——
  中央和地方
  有时候看到新闻,说一个美国小年轻,才20出头,就当选为市长了。然后就得出结论说,美国的民主制度很先进。这多多少少有点断章取义的意思,至少是不全面的。一来美国市跟中国的市是两个概念,美国有些人口只有一两千的小镇都叫市,City,跟中国的村一个概念。第二,美国政府的架构和中国不一样,每级政府都会有不同的职能,而且很少有重叠。具体到最下面的市,一个市长的权力可能是非常小的,能管的事情也就那么两三样。

  我们拿电信来说。在中国,最上面的是工信部,以前叫信息产业部。然后每个省都有信息产业厅,每个市都有信息产业局,到了县级政府,还会有电信局。
  在美国,管电信的部门叫FCC,全称是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翻译成中文叫联邦通讯委员会。这个部门不光管电信,而且还管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类似于我们中宣部、广电总局、工信部、新闻出版署加起来的功能。
  这个FCC最上头有5个委员,任何一个党派不能超过3席,在决定具体问题的时候,5个投票,一人一票,都是公开的。这5个委员都由总统任命,其中有一人为主席。但是总统只有任命权,这个FCC不对总统负责,而是对国会负责。所以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架构之下,FCC有独立的行政权力,他们管自己叫independent government agency,即独立政府机构,不同于政府内阁部门,向总统负责。所以不管谁当总统,FCC还是能够独立行事,政策基本上都可以延续下来。

  FCC统管美国所有的相关事务。在地方政府,再也没有类似的主管机构了。所以下面的州、市都没有电信局之类,你一个州长、一个市长,也是管不了电信的。这样一比较,说美国电信口的公务员比中国少99%应该不会夸张。美国很多行业主管机构,包括金融、交通等,都是类似的建制。
  这个就是有点类似我们的“中央垂直管理”。而有些领域,比如中小学教育,管理权则完全下地方给基层地方政府,联邦政府的教育部根本不去管中小学的课程作息时间,甚至连统一的教科书的没有。
  所以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分工是很明确的。谁管那一块,就管好这一块,决策权、行政权都在你手上。不会有报告一层一层递上去,要等最高领导说话,再一层一层执行下来。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架构,也是长期发展总结下来的。怎么样效率高就怎么样来。
  再回到FCC,以5个委员领衔的一个部门能不能管好那么一个全国大摊子呢?我前面讲过,美国政府在管治一个行业的时候通常基于两方面考虑:第一是公众是不是受到了更好的服务,选择余地是不是多?价格是不是合理?第二是整个行业是不是发展了?

  FCC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对AT&T的管制。AT&T是美国老牌电信公司。是由贝尔等人创立的。贝尔大家不陌生,就是发明电话的那个人。美国的发展就是一直遵循这条法则:技术创新孕育新型产业,从而推动社会发展。贝尔发明了电话,于是开了公司,经过若干年的扩张,几乎占据了整个美国市场。
  但是市场是利益驱动的,AT&T一家独大就会带来两个问题。第一,它不愿意把电话线架到山沟沟里去,因为成本高,收益少。第二,它垄断市场,价格随便叫。这个时候FCC就出来说话了。说你必须把电话线架到山沟沟里面去,第二,我要对你的价格进行限制。政府很好地修正了自由市场的弊端。
  再后来,到了1996年,AT&T更是被分拆为若干家平行的电信公司,彻底改变了美国电信业的格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