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美国生活和房价》
第9节

作者: 看上去很吊
收藏本书TXT下载
  美国的法律是一个冗长的体系。就拿个人所得税这一块为例,政府一开始制定一个法律,规定收入的百分之几应该交税。结果张三说,我收入是跟邻居王五一样,但是王五一个人生活,我有一家5口人要养,我花得比王五多,你要我跟王五交一样的税,显然是不合理的。想想是有道理的,好,议会开会,讨论半天,制定一个法案,规定家里有小孩的返税一部分。过了20年,王五发现不对了。因为张三家的小孩长大成人了赚钱了,自己小孩倒是到处要花钱,负担明显比张三重了。怎么办,议会再出一个法案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长期下来,考虑到个人和家庭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冗长的法律体系。到底要交多少税,能够返回多少税,普通人一般都搞不清。如果你都搞清了,你就是专家了。所以一般人报税,都是去找专门的会计师。他们熟悉法律,几分钟就帮你搞定,而且还会想方设法帮你多返税。所以会计师收入为什么高,还是那个工资法则,有技术含量的活,别人做不了,收入在美国自然会高出一截。一个客户十几分钟搞定,收你几十甚至上百元。在每年的报税季节能够狠狠赚一笔。

  就个人所得税这一块而言,一般3-5万年薪的人1/3-1/4都要交税(具体包括联邦税、州税等不同种类)。收入越高,个税越高。
  在返税的环节,总体而言就是家庭负担越重(供房、有小孩),返税越多,有的甚至能够全部返回。而刚毕业的没家产的单身小青年,负税最重。
  除了个人所得税,美国还有一个消费税。你买任何东西,都要交消费税,每个州税率都不相同。比如拉斯维加斯所在的沙漠地带的内达华州的消费税在7%左右,好像是美国最低,你买100块的东西要付107块钱。而隔壁的加州则为10%,得付110元。金融危机以来,很多州都调高了消费税,调高1个百分点政府消费税的收入就能增加10%还多,这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目。当然,每调高一次,美国老百姓就骂一次,毕竟是在你身上拔羊毛。

  除了这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个人赋税还有一块大头就是物业税。物业税也是根据地区和具体住房条件不同而不同。同样有冗长的法律对住房的用途和档次就行分类,不同州的税率不一样,豪宅物业税会高,一般的住宅大概在1-2%左右的水平,2007年美国全国平均物业税率为1.38%。前面提到过的,你在曼哈顿有100万的一套100平米房子,每个月大概要交1000多元的税。

  物业税能够抑制投资购房,但是还是有钱可赚的。这套曼哈顿100平米的房子如果有2-3个卧室,一个月能够租2000-4000元。一个月还赚1000-3000的样子,取中间数2000元,租售比和北京上海100万的房子租2000元一个月相当。
  当然,曼哈顿的公寓在美国是特例。因为除了曼哈顿,美国人主要都是独立房,价格也便宜。一套50万的房子,每个月大概交500-1000元的物业税。而租金的话就看地段了。前面谈到过,如果在洛杉矶有这样一栋楼,全部用来放租的话,隔个4-5个房间是没有问题,一个月能收2000-4000元的样子。当然,也是不好赚钱的,要具体看买卖了。

  总体而言,一套普通房子的物业税肯定是要比租同样房子的租金来得低很多,否则买房就毫无意义了。
  美国的税是重的。算上企业的税转嫁到个人头上的那部分在内,美国人收入的几乎一半是用来交了各种税费。羊毛都是出在羊身上,美国的高福利都是建立在赋税上面。最简单的例子,你孩子读书的费用,你的养老金都是来自你交给国家的钱上。但是国家还是通过冗长的法律体系来尽量保证每个纳税人的纳税和回报成比例。

日期:2009-12-13 05:34:49

  大企业主导的国家
  普通美国人收入在3-5万,他们职位的提升和收入的增长都没有中国来的快,因为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及其梯队分布已经十分成熟了。在大企业熬个10年,到manager,可能有10万收入,再过10年,到Director,可能有20万年薪。
  从这点而言,美国的企业跟中国的公务员和国企体制十分相像。而事实上,美国的大企业动不动就是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情形也是很普遍的。
  而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公务员和国企是独立的体制,或者说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这个体制之内,但是他们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而美国的大企业则是架构了整个美国的大体制,而几乎所有的美国人和社会资源都在这个体制之内循环。
  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反差:中国的公务员和国企系统无需过多考虑其自身的经营,中石化、中石油、各大银行都是政府权力主导之下的机构,而不是市场化的产物,所以他们首要的任务是维护现有的权力,而不是自身的经营。而美国的大企业往往脱胎于小企业,靠实力和竞争,最后胜者为王,主导整个产业,进而左右政治权力。
  所以美国没有发改委,没有五年规划,政府甚至对具体经济事务不闻不问,但是这些并不妨碍产业发展。因为企业自发地替代了某些中国政府部门所扮演的角色。

  以汽车产业为例。福特公司最早就是在底特律的作坊发家的。几个有想法的人希望能够制造出物美价廉的汽车,这样所有的美国人都能够买得起汽车,改变美国人的生活。于是他们研制出了经济适用型的汽车,并且迅速推广开了,为美国人接受。这100年来,美国的汽车工业就是这么几个公司主导的。美国联邦政府连主管汽车的部门都没有,更别提地方政府了。

  所以我们今天来看美国的汽车行业,它是垄断的吗?有那么点意思,几个大企业占据了市场,其它人很难进来。但是美国人在骂这些企业吗?可能有,但是总体都不骂。为什么?两条原因,第一,这些企业解决了很多美国人的就业问题,就业渠道对所有美国人敞开;第二,美国人买得起车,开得起车,享受到了这个企业对我的生活带来切实利益。

  这也就是说,这些大企业在自己赚钱的同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这就是企业的社会效益,企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正价值所在。所以美国的大企业能够发展,除了它体制、技术和资金的优势,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它的确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是它在这个社会能够长远生存的根本原因。而企业的所有制、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都是次要的。普通美国人以自己的国家有这些大企业、自己为这些大企业工作为荣,哪怕是在新巴克当服务员也是如此,而这种荣誉感是发自内心的;而反观中国的普通民众,恨不得自己的国有企业立马倒闭。

  大企业虽然不可避免地有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弊端,但是优势也是很明显的。就是规模化大生产所带来的竞争优势。这一点在《美国的消费》一文中已经提到。这里还有另外一点要说,美国的大企业虽然对内温和,但是遍布全世界的美国企业在对外敛财上一点都不手软,比扔在伊拉克的导弹更有杀伤力。
  美国人为什么能够容忍那么大的外债,那么大的贸易逆差,那么大的财政赤字?原因在于源源不断地有国外的钱进来填补国内的窟窿。在实业中,美国的大企业占尽了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优势。而在金融业中,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几乎所有金融也的游戏规则都是美国人设计的,美国也自然成为最大的庄家。它拿着厚厚的说明书来中国推销美国的债券、基金、期货。中国人能够完整的看完这些英文说明,明白它内容的人没有几个。所以你跟美国人玩,能赚钱吗?像东航、碧桂园都是被美国所谓“金融衍生工具”的套子套住,然后几个亿几个亿地赔给美国投行。投行的背后都是政府,华尔街比白宫对美国更重要。这些投行不赚钱,它们吃什么去?

  抱怨不解决任何问题,我们要总结原因。关键还是在于知识的匮乏,稍微有几个钱就夜郎自大。我们能做的是在自己还没有能力成为庄家之前,应该先学会别人的游戏规则。

日期:2009-12-13 09:37:10

  小企业之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