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逝的废黄河》
第36节

作者: 飞天揽明月0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王义蔫头蔫脑回到家,把自己关屋里,家里问他什么也不说,把王朱氏急坏了,以为他在外面被人欺负了。
  她严肃地连脸上的皱纹都变少了,从墙根抓起镰刀,跟古惑仔拖着大砍刀一样,踩着三寸金莲,一路砍过去,把空气震得躲到两边,路边的小草全都被斩首。杀到路口,把镰刀45度角指向天空,像关二爷挺着青龙刀一样,那天的太阳好像也是被老二奶赶下山的。
  然后她指着那些三三两两放学的学生,说:“来来来,告诉我,哪个欺负我们家王义的,说给我,看我把他小**割得了。”
  路上小孩躲远远的,知道的就说:“哪个也没欺负他,他是挨老师罚站的。”
  王朱氏在回来的时候就想:这个没出息东西,罚个站就这样赌气,那些挨你爹戒尺板子打过的还活不活了。
  到家后,王义还没出来。
  她喊道:“小义子啊,到家屋后头扯点稻草来,帮奶奶烧火,今晚弄你欢吃的,抹疙瘩汤吃。”
  里头没动静,又喊:“快去啊,奶奶话也不听了啊?”
  没办法,王义打开门,到屋后稻草堆去。稻草堆挺大,赶上一个小的粮囤子了,中间被掏得凹进去,王义习惯地从中间开始扯,手小心地避开稻杆,揪住几根就往外扯,扯几下没扯出几根来,压得太紧了,只好跳着从上面拖下一片来,人却没避开,一下子盖在头上了,头脸还有衣服全弄上灰了,王义“呸呸”吐了几口口水,暗叫“真倒霉”,蹲下生会儿闷气,然后站起来胡乱薅了几把,拢一拢,两手一卡,不想让稻草靠到衣服上,手臂伸远远的,卡又没卡紧,稻草掉一地。

  到锅屋,把稻草往炉膛口一撂,搬个小板凳坐好,开始烧火。水已经倒好在锅里,火柴在锅沿上,火柴早已是国产的了,但是这边还是叫洋火。先把火柴划着,抓一把稻草点着,立即扔到炉膛里,然后抓起一大把投进去,火立刻就烧起来了。
  那边王朱氏用小盆和好了面,把面放在盛菜的盘子里,火烧开了,王朱氏让面慢慢地淌到盘子边上,左手托着盘子慢慢转动,右手拿根筷子在水里沾一下,用筷子沿着盘子边把面溢出的部分轧下来,面就呈条状落入锅中。面疙瘩烧好,再洒上门口摘的小青菜,调个味。

  这会儿王永福两口子也回来了,捡一路稻草,把稻草扔炉膛,看看王义在烧火,忍不住还是说两句:“你看你干活干的,就不能认真点子。”
  王朱氏摆摆手,示意不要说了。
  面疙瘩吃得有点闷,王永福端着碗一边吃一边串门去了。串着串着,串到厂里面的娱乐室,捧着个大海碗看电视去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可能是王永福不再担任小队会计的时候,堂屋门上的那个喇叭不响了。原来早上国歌会准时响起,伴着音乐声里面会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晚上会响“小喇叭开始广播了”。
  “当滴当,当滴当,当滴当滴当滴当,当滴当,当滴当,当滴当滴当——得儿。”
  除了在学校里面,老师会教一些歌曲,都是适合小孩唱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卖报歌》、《春天在哪里》、《丢手绢》、《小燕子》、《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孩们能接触到的音乐也就这些了。原来还会有一些样板戏,后来也不怎么放,小孩儿倒也没什么,反正有的玩就行。大人嘛,就觉得有点无聊了!除了哼唱一些当年的样板戏,就觉得生活里面干巴巴的,连空气都变得干巴巴了。

  王永福下了狠心买了一个电唱机,就是那种带唱片的,把唱片放上去,卡好,等唱片转起来,把带着一根针的杆儿放上去,那个硕大的喇叭就响起歌声了。这可是万恶的资本家和国民党才有的用来消遣的工具啊!
  有的歌铿锵有力,唱得人热血沸腾!有的歌软糯细腻,唱的人骨头都酥了。生活总算没有那么乏味了。
  最有名的歌就是《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还有《万里长城永不倒》:“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还有《甜蜜蜜》、《回娘家》、《阿里巴巴》、《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等。
  各种歌曲一下变得很多,好像憋在一个百宝箱里,突然被放出来一样,人们想唱哪一个就学哪一个。原来唱样板戏虽然唱得威风凛凛,却让人觉得太过僵硬。现在唱的一些歌,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软绵绵的,大家都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连王永福都哼起了“甜蜜蜜,你笑得多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后来街里面竟然有了歌舞厅,唱歌跳舞在年轻人当中流行开来。于是有一些人就看不过去了,说这是伤风败俗啊!搂搂抱抱,成何体统!

  公社里面有一个大礼堂,是当地最大的一栋建筑,前面有一个很高的台阶,台阶上面是一个挺大的平台。小孩子们放学了以后,会坐在台阶上趴在平台上写作业。这个礼堂呢,开大会的时候开大会,选举啊,或者上面来什么文件,来了什么精神,传达学习要用一下。平时嘛,就当那个电影院,放一放什么《地雷战》、《地道战》、《大决战》的。
  后来化工厂、磷肥厂里面经常会组织放映队到厂里面来放电影,不要钱,公社的那个大礼堂渐渐地就没人去看了。放映队在放电影之前会放一个短小的动画片,讲一些什么移风易俗尊老爱幼的小故事。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三个儿子不孝,把老母亲团成一个团,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
  放映队一来,机器还没有下好,人已经坐得满满当当了,里三层外三层。前面的人有歇的坐的地方,后面的人拿着高的板凳站在板凳上,还有爬在树上的,爬在厂医院楼顶上的。那放的电影跟那个大礼堂里面就不一样了,像什么《白发魔女传》、《木棉袈裟》。许多小孩儿不知道这么一大块布里面为什么会有人,就跑到布的后面去看。那当然什么都没有,却把后面地里面的稻子都踩倒了。

  后来厂里面在幼儿园旁边的一个房间里面装了一台彩色电视机,放映队就来得更少啦,后来就很长很长很长很长时间没有电影。
  柴巴子让王永福干班长七年,会计六年,日子也过得风平浪静起来。
  王义小时候好像对钱没什么概念,首先也用不到钱,有钱了也没有什么小孩买的东西。玩具是自己做的,零食自己到地里找找,就连到厂里面的食堂去买大卷子,都是用的饭票。
  后来街上的小店里的东西渐渐地多起来,糖的种类也多,硬的软的黏牙的,汽水也有好多种了,还有各种各样的饼干,就连推着自行车卖冰棒的都有绿豆沙和红豆沙的。这些新玩意儿对小孩子诱惑太大,王义也不例外。但是大人除了逢年过节买一点给小孩子解解馋,平时是不给买的,哪有那个闲钱买。小孩儿憋不住,于是乎就开始偷钱了。
  大人身上的钱是不敢拿的,大人很快就会发现。王永福当会计的时候呢,家里面有一个桌子,桌子上部分是三个抽屉,中间和右边两个呢,是王永福办公用的,左边那一个呢,是蒋秀梅放针线的地方。这个抽屉平时就不锁, 和中间的那个抽屉之间有一条缝,小孩儿的手正好可以从左边的抽屉伸进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