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圣经,华夏民族的秘史——无渡河经》
第32节

作者: 公孙无渡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1-14 19:58:51
  虽说是还俗了,但终究要有两三把刷子来过活日子的,凭本事才能吃饱饭。除了敲木鱼,他啥也不会干。于是找了个算命的先生来指条明路。那先生挂一件洒火衫,腰板像夹了竹篾子,走起路来绝不打弯儿。肥肚儿挺得山大滚圆,犹似吃撑了豆腐的黑驴子,把两条大腿都压得矮歪了半截儿。他开门不扯半句胡话,直奔主题,掰拉着朱豆腐的指头簸箕一丝不苟的看手相,十根指斗儿挨个数察了半天,凝眉苦想,终于从牙缝里唏唏嘘嘘的挤拧出三个字:卖豆腐。

  “卖豆腐?”
  “命中注定要顺着这条道道儿走咧!”
  “…为啥子哩?”
  大和尚你瞧呕!这指头斗儿,活着成圈的就仨儿,那七只肚箕儿全都叫你这磨皮的木鱼梆子给克死啦!耳根子没刮过老风呀,祖辈传下来的条条道道,黄什么帝的时候就有呃!”

  “什么条条,何个道道?”
  “周公有言: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五斗六斗抽大烟,七斗八斗做大官,九斗十斗升上天!”
  朱豆腐怔怔的傻愣了半刻儿,脑袋瓜子抵拄在鼓鼓的胸脯子上,呆若木鸡,半天不言语一句。算命的想捞钱走人,他抓过搭链掏钱赏费,稀里糊涂的插了一句:
  “这大烟稞子…不是洋人的玩意么,啥黄什么帝也稀罕上这一口啦?”

  “住嘴!”算命先生双眉直上九重天,两眼怒射凶煞光,气恼恼火急急的点划着手指头轻一言重一语的呵斥:
  “你晓得个狗屁!皇帝不去抽大烟,能活得这番的逍遥快活?愚秃驴!吃佛门的素斋多咧,倒把自家的老祖宗给忘个干净!这次手相钱赏的足,权且饶过你;舌头根子再要胡嚼犯贱,仨斗儿一并的夺了去,让你一辈子生不如死,永世不得翻身!”
  朱豆腐吓得魂儿都散了。待定了定神,缓过了劲儿,忽觉得内中有尿意,慌失失的扯拽下裤裆去撒尿,却无论如何的也尿不出一滴黄水来。
  算是半逼半吓的,朱和尚卖上了豆腐。朱和尚也就成了朱豆腐。卖豆腐不是喝白开水,张一张嘴巴子撑个足够大的胃口就够。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讲究。卖豆腐也有讲究。且不说这磨浆煮汤点卤水做的过程,单拿到集市场上,本事就是两只手和一副嘴皮子。手是敲木梆子的行家儿,讲求熟练。寺里的那活儿也算打下了功夫底子。嘴是卖豆腐的招牌儿,嗓音最为讲究,单往那儿一搁,扬着磁性的声调儿,活像一只活泛的有生命气息的唢呐子,噼里啪啦的一阵吹拉弹唱,惹得集市里待卖的老公鸡也伸着长脖子咯咯咯咯的吹毛打鸣喧闹个不停,把死了的悄然无息的世界全都叫唤的醒了。

  “梆梆梆,卖豆腐,
  梆梆梆梆卖豆腐!
  一卖卖到山后头。
  山后头有个卖盐的,
  腌的豆腐齁咸的!”
  来兴了,他便吆唱上两曲三段。唱的是舍命梆子调,一孔老腔基本靠吼儿,绿林豪杰、刀马武侠、英雄丈夫自他嘴中纷呈而至风云涌来,气势恢宏磅礴,粗犷高昂,调子一出百里远,八乡四镇闻得见。偶尔也来几段木板打鼓,好揽客源。说的是那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数帝王将相,几多旧朝新代,嬉笑怒骂,借古讽今,冷眼看过兴衰事,只却释怀天凉好个秋。倒有几分兖州府怪才贾凫西的滋味。人人夸他有天赋,梆子腔圆滑有质,赶上京城唱戏的班子老阳春了。手功了得,腔子也了得,朱豆腐打开了兖州府的豆腐门路。他到哪个村去赶大集,溜庙会,人们备好了杌凳子,闻风而来,大清早天还蒙黑儿就紧紧的去集市上找他。找他不为别的,只为听他来一段绘声绘色的梆子调木皮鼓。买不买豆腐倒成了其次。大伙子人把他团团的围聚起来,起哄说唱一个。他也情不过,应承着说好,嘻嘻哈哈,要唱一个陕西的:

  妹妹的**圆又圆哟,
  白白的像那香豆腐哎~~
  大大想张嘴吃一吃哇,
  妹妹你赶快点翘一翘唻~~
  …
  朱豆腐结识李二娘也是巧合。兴隆寺的对过有个不大不小的中药铺—严格意义上来讲倒像是个杂货店—不光卖各类药材货料,还卖礼佛的香火、沏汤的茶叶、蒸糕的稻米,以及下锅的猪油。当然最捞钱的还是老本行的春药。若不是为了卖春药方便,以赚得官家的允许,掌柜的早把铺子改换成杂货店了。揽客—,更显得有点悬壶济世正宗无假叟幼无欺的味道儿,掌柜的请了个坐堂的郎中来压压局势充充样子。这郎中姓李,人人皆称李大郎中。原是济南府古卢县人,云游四方挑担卖药流落至兖州府上。一张脸盘四方圆,虎额豹眼竖上面。两角雪鬓蓬松挂,宛若星光晃亮天。面红耳润而立岁,却似松老雨余颜。李大郎中就是中药铺的腕儿,爷儿,被掌柜的尊着敬着崇着拜着。掌柜的脑袋瓜子那叫一个灵泛儿。门口先立一张山大的招牌,正楷写过“济南府神医李华佗”,引得那一方的百姓心窝子顿生了求医问药的念头;之后坐堂药铺,初一露面,仙骨仙气的灵容又赢赚了一片儿的满堂喝彩。掌柜的点头哈腰“神医李大先生是华佗在世,荣登寒舍敝府令小店蓬荜生辉哇”一句话捧热了李大郎中的场子。掌柜的借着热闹的场子造势,那是一个话头一个料儿,添油加醋不带少:

  “李大先生医术高明,包治百病,各类疑难杂症药到病除,绝不复发!—妙手回春,起死回生!”
  又说:
  “瞧着!老人家八旬的沧龄一副三十的脸面儿,得道之人必有返老还童之术,五十年的岁月光阴又倒流回去啦!再要过他三十年哪,老人家的眼珠子只一睁一闭,啧啧啧,返成了娘胎里的犊娃儿!长生不老哩,来世上又可以白白的快活他一遭嘞!”
  日期:2019-01-14 19:58:55
  李大郎中坐堂,生意红火,兴隆寺对过的中药铺每日络绎不绝,人满为患。时来运转,各类的药材货料卖得是风生水起,绘声有色。礼佛的香火,沏汤的茶叶,蒸糕的稻米,还有下锅的猪油,日日精光。独独美中的不足,老本行的春药,却似抽了底薪的柴火儿,泄了滚水的臭汤儿,不闻不问不温不火。急得掌柜的犯了火自己来一包泡茶喝。

  朱豆腐第一次得见李大郎中,便认定此人大不一般。三十上下的年纪,却生了一整头的白银鹤发,一下巴的雪亮羊胡,声如洪钟目似火炬。他挠一挠自己那点了戒疤烙印的光滑剔亮的秃皮,料定此人也许是少白头或者少白胡,要不便是招摇撞骗的老合,打死也不相信“年岁八旬”的鬼话儿。彼刻的他一肚子熊熊火气,也懒得戳穿这走江湖的面目,只身往柜台子上一站儿,也不抻胳膊把脉也不吐舌头看苔,更不倾诉病症以求安慰,仅仅一拍巴掌刮子,一抹拉嗓门猛抬一腔响调儿:“来包春药!”

  光头和尚买春药,还买的那么直接了当,理直气壮,一句话勾引起了李大郎中的兴趣和好奇。两个人虽说互不相识,但买卖赚得人情在,于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天南海北地东山西,谈的是既交心又投缘。就仿佛上辈子有缘前世见过,碰了面似曾相识,说了话难舍难分。临到傍黑儿和尚郎中在兴隆酒楼烧了小灶开怀畅饮,谈笑风生。朱豆腐做了大半辈子的和尚,什么戒律也能受下,独独这酒上难断。一壶好酒上桌席,闭眼也知是醉人的女儿红。朱豆腐闻味儿之前是和尚,闻味儿之后是好汉,还管他什么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三杯下肚,醉了再说。俩人你一杯我一碗,对盏成风开怀畅饮。正所谓借酒消愁愁更愁,朱豆腐先骂一句“那个不知好歹的混账东西驴裤裆!”狠狠的咬撕下一角酱卤的猪头肉,连皮带筋的一并咀嚼烂了吞咽下肚。“兄弟叫他给憋屈苦煞咧!”朱豆腐打开话匣子续上女儿红抒愁诉怨:“一肚子的窝窝火哇!”

  原来身在兖州府的兴隆寺,朱豆腐有一个白天不见晚上见、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死对头。出家遁入空门的第一天,师父给他取了佛门的法号,分发了《三字经》、《百家姓》等蒙学读物和佛家的经典著作,用以研读经文识字韵调儿。诵完了经儿回房休息,朱豆腐前脚刚踏卧禅堂,后脚还没立稳当,忽然跨腰间一坠儿,嗤啦一声,束紧的呢叭裤子被人扯褪到了脚踝子底儿,下半身赤裸裸的展在屋斋露了个光溜溜干净。满禅堂的和尚杂役各色人等轰隆隆热闹闹的笑得前仰后翻,办这坏事的小胖和尚更是乐得眉飞色舞腴肉乱颤:“呕?原来是个没长毛的嫩雏子哟!”羞的朱豆腐面红耳赤真想扒撕开墙缝一头钻扎进去再不出来,心窝子里也与小胖和尚结下了不共梁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