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第8节

作者: 夏晓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2-18 21:48:07
  07:那些往事
  暑假里,我开始了一个有趣儿的活动,那就是卖冰棍。我们村有个冰棍批发站,农民们都在农忙,刚收割了小麦,在地头儿打一个晒粮食的场地。当初没有联合收割机,农民们先把小麦都垛起来,然后用一台脱粒机器,把几亩地的小麦一起脱粒。
  自从有了联合收割机,这种耕种的方式不存在了,联合收割机开进麦地,直接拿布袋收粮食。之前那种收粮食的方式,在中国一直持续了几千年。
  我们一个班内,有好几个同学在暑期都在卖冰棍儿。我们当初九分钱把冰棍儿进货,2毛钱卖出。农民们大多很朴实,也有一些人喜欢找孩子们的便宜。
  市场价的情况是,两毛钱一根,一块钱六根,五毛钱三根。有个同学9分钱进货,一毛钱卖出,他从小就数学不好,这种人卖冰棍一下子扰乱了市场价格,让我们这些人生意都没法做。这小子还吹他一个暑期赚了很多钱,当初我们还信以为真。

  现在分析他明显是在吹牛,每根冰棍赚一分钱,当初的冰糕箱里面就是一层泡沫,根本不是电冰箱,很多冰棍儿卖着卖着都融化了,算上这些损耗和自己平时吃的冰棍,他根本赚不到钱。他只是扰乱了价格后,赔本赚了吆喝。
  我们都停止里卖冰棍儿了,那小子还在一直卖。整个村子都知道,一块钱从他手里可以买走11根冰棍儿。人家也许觉得大家农忙季节都不容易,做了为人民服务的志愿者。
  城市里的孩子很多没有经历过这些,我们在农村那时候乐趣还是很多的。小麦刚长高的时候,我们玩捉迷藏,直接趴在麦地里,谁都找不到。到了收割小麦的季节,地头儿的场地都是用碌碡轧成的,平平整整的场地,用来晒粮食。
  晚上为了防止粮食被偷,还在那里扑凉席儿睡觉。晚上我们望着天空,看着满天的星星,听着蟋蟀的叫声,大家一起讲故事。
  当小麦被脱粒以后,小麦的秸秆堆成了堆。孩子们爬到上面跳下来,或许在里面掏出来一个洞,在里面玩耍。那时候没有游戏机,也没有ipad,我们有很多乐趣。还常常有两帮孩子开始打仗,拿东西扔对方。把对方的孩子弄哭了,这帮人就胜利了。
  孩子一哭,接下来,对方的父母出来就是骂人,这帮孩子们就一哄而散了。现在回忆起来还是很有趣儿,后来那些东西全没有了,联合收割机直接开进麦地,开出来后放出来的就是麦粒。收割机开过去,就把小麦的秸秆也喷洒在了农田里,直接实现里秸秆还田。
  提到秸秆还田,也特别有意思。当初村子里收割了小麦,小麦的秸秆都被堆起来成了垛,放在地头儿。乡镇的领导下达通知,要求把秸秆扑在田里,秸秆腐烂后营养不会流失。
  本来是好的提议,结果农民们大都不配合。每家每户都是好几亩田地,麦收季节都是把几亩地的小麦,集中在一起进行脱粒。
  有些农村的地不止一处,村东和村西都有地,脱粒的时候是在一起进行的。如果秸秆还田,这边的秸秆还得重新拉回其他的几块田地里,工程量很大。
  当初没有机动车,几乎每家每户都是使用小拉车,甚至去乡镇上交公粮,也是两口子拉着小拉车去,孩子们在车上坐着。
  我们家村东、村南、村西各有一块地,每次都在村东里轧出晒粮食的场地,秸秆还田还得把麦秆拉到村西和村南。这种繁重的工作谁也不想做,还不如买两袋化肥撒在地里简单,而且那个季节是最热的季节,需要顶着大太阳干活。
  乡里的干部看农民们不好指使,开始对孩子们下手。校长说:“谁家没有实现秸秆还田,谁就不能到学校上课。”
  我们家把村南的地扑上了秸秆,村西的地太远了,要从村子的一头跑到另一头,而且跑那么远,拉一车秸秆,也拉不了多少东西。母亲跟我说,如果学校问你,你就说家里的秸秆已经扑在地里了。
  到学校后,班主任问我的时候,我说:“我们家已经扑完了。”

  这时候,有个小子站起来说:“他们家村西有一块地,还没有扑呢,我亲眼所见,你们可以去检查。”
  班主任也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知道我学习不错,不想停我的课,结果就被人举报了。又让我父母忙活了一阵子,把村西的地扑上了秸秆,那时候真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乡镇里的这个命令,其实也是极不负责的一种行为。农民们不响应号召,是农民们有自己的打算,你可以和对方沟通,不能对孩子的上学进行要挟,当初的那些乡镇干部也大多没啥文化,他们的管理很多都是漏洞百出的。
  邻村也是这么干的,有两个孩子不让上学,只好在家里玩。谁知家里有个亲戚是教育局的干部,正巧到他家串亲戚,看到孩子没去上学,才知道是因为没有秸秆还田,学校给孩子听了课。
  教育局知道这件事后,把邻村校长撤职了。当一些人没有文化的时候,很多事情他们不懂得在关键时候维护自己的权利。校长也是一样的,本是教育系统的人,却一直被那些流氓村委会左右着。
  小学的趣事儿特别多,比如有个同学多爸爸名字叫“小龙”。村子里每次死了人,以往多老规矩就会唱一场戏,请外面多戏班子来唱。年轻人爱看戏多越来越少,村里死了人改成了放电影。
  有一次,我们看了一场电影叫《李小龙传奇》,回到学校只要我们提到“李小龙”多名字,那个同学就找我们麻烦,说我们说了他爹的名字。
  小时候对爸爸对名字是非常护的,尤其是自己父母的小名,一个村子里的人都知道。在学校只要一说,两个学生就会干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