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第6节

作者: 夏晓光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从小我就喜欢画画,家里还给我专门买了颜料色彩,我往往先用铅笔画出雏形,然后再用毛笔站着水墨色彩进行填充。
  这次的美术比赛,我当初在四年级,画了一只打鸣的公鸡。这幅画有模板,是照着挂历上的一副水墨画模仿下来的,缩小了比例进行的绘画。所画的那只公鸡还在伸着脖子使劲儿鸣叫,脖子有些使劲往上伸的感觉。公司踩在石头上,旁边还有几棵竹子,写着一句话“雄鸡一声天下白”。

  这幅画被我模仿下来后,看上去栩栩如生,与原比例的画对照相似度很高。尽管我的作品谈不上什么艺术作品,现在分析一定拿得出手。为了增加对称感,我又把那首诗也写在了自己的绘画上,并且自己又添加了一句词“翠竹青青迎春来”。
  拿到学校后,我们班内其他两名参赛者交出的作品是他妈妈绣花的样板。农村里有些人以刺绣卫生,其中一位参赛者他妈妈当初常年给人绣枕头套,平时绣的画面叫做“连年有余”。一个胖娃娃,抱着一条大鲤鱼的画面,刺绣的人都用一张印着图案的纸作为模板,一针一线的在模板上刺绣即可,刺绣成功后那张纸也就废掉了。
  这种印有画面的纸都是买的印刷好的东西,这小子拿了一张他妈妈买的图案纸,然后拿一张白纸,透过去照着隐隐约约的痕迹。这小子先用铅笔描了一遍,图案就被他印画在了这张白纸上,然后他涂上了颜色,就说是自己画出的作品。他们两名参赛者提交的作品都是一模一样的,都是从一个模子上“克隆”出来的。
  班主任看到我们三个人的东西,问:“你怎么和他们交的东西不一样?”
  “我的画是自己画的。”

  “你们两个呢?”
  “我们也是自己画的。”
  班主任又比较了一下,说:“晓光画的公鸡,脖子太向上伸了,画得身体太瘦,这是一只生病的鸡吗?看上去很不自然,回去得改改。你们两个画的尽管是一样的,可以体现出来,绘画水平相当高!那两句诗,是你从哪里抄的?”
  “其中一句是雄鸡一声天下白,后面一句是我自己加上的。”
  “不可能。”
  “真的是我加上的。”
  “你不可能写出来这样的诗句,你看,前后还挺押韵的,你怎么会写得出来呢?”班主任说完,其他的同学也开始说我了,“你不定从哪里抄来的?你怎么可能会写得出来呢?”
  ……
  班主任又说:“晓光,这次数你画的差,你回去,把公司的脖子画的短一些,身体画的胖一些,才更像一只公鸡嘛!”
  “我画的公鸡在打鸣,脖子才往上伸的,脖子伸上去,身体就会显得瘦。”
  班主任一连严肃的望着我,说:“晓光,你觉得老师批评你不对,是吗?你看看你画的画,哪里像一只公司吗?让同学们看看,像吗?”

  “不像!”
  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出了这句话,当时我无语了。同学们那么小都是受到老师的导向,社会中的人也是一样的容易被权威和专家导向。他们没有思考和自我的判断力,而是觉得谁有身份,说出来的话就是权威的话,就是绝对正确的真理。
  同班师生总觉得我不可能写出一句诗,我一个人也争论不过他们,也就只好就此打住。我画的公鸡正在鸣叫,脖子当然是往上伸出了,班主任根本看不出这些。当初的小孩子多数都很腼腆,老师说什么我也只好就是什么,只要老师说了不好,即使自己内心里不满,也不敢争执下去。
  我精心画的东西得到了这么几句评语,班主任让我改改再提交上去,还说争取把我们的画推荐到乡镇里进行一下评比。经过她提出的建议,我把脖子画粗短了一些,又把身体画胖了一些,雄鸡那种鸣叫的感觉一点儿都没有了,一只大公鸡给人的样子像一只老母鸡。
  这幅画修改了以后交给班主任,她刚看到就眼睛一亮,说:“这次画的像多了!”
  我的画也就被提交了上去,连同班内另外两位参赛者的绘画作品。三幅作品被送到乡镇里参赛以后,收到的消息就是没有了任何消息。我修改那幅画的时候,就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都是一些没有丝毫艺术细胞的大老粗们帮忙把关美术作品,那不是瞎胡闹吗?
  记忆中,我考上了初中以后,有一天几个同学们闲聊,说他们班有一位同学画画很好,被更高的学校收走了,进行了特长培养。听到这件事,我当时心里就猛的一怔,真羡慕人家有一个好老师。我这种极致的完美主义性格,非常具有艺术的潜质。如果当初得以良好的培养就会展现出更好的天赋。很多艺术家从小就体现出来天赋,只是看有没有被发现和重视了。

  日期:2019-02-17 22:17:48
  06:音乐梦想
  我们不能总埋怨学校教育不行,现在我说一下父母的教育。当初我们的年代,很多父母也没多少科学的教育意识。我成长的家庭总得来说氛围还好,奶奶的强势造成了我父亲的优柔寡断,隔了一代人后,我这一代受到的影响就不是那么大。
  农村里很多家庭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他们如果生不出儿子,几乎都没脸出去见人。想想看一下,很多人都是没有活出自己的,他们没有自己梦想,才会把精力用在与人的攀比中,将自己的一生都沉寂在别人的目光中生存。
  按道理说,生男生女有啥关系?一切都是缘分。有些人不是那么看的,尤其是在农村。很多人做完B超一看是女孩,就希望流产掉孩子,等着将来怀男孩,甚至有些家庭为了怀上男孩费劲心思,有的开始琢磨着吃某种药物来促进怀男孩的几率。
  生出女孩的家庭,母亲在家里都成了受气包,老公和婆婆动不动就给一个脸色。这些人其实都是没有活明白的,人的生命是活给自己的,而不是生活在别人的看法里。农村里很多人就是一直在乎着别人的看法,一看他们家生的都是女孩,就觉得自己输给别人了。

  当你把道理跟这些人讲的话,他们也听不懂的,两种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导向问题。真正有人生理想的,会觉得不管孩子还是夫妻,都是生命里的过客,每个人都是要进行善待的。在农村很多父母不是这样想的,很多人认为你是我的孩子,你的一切就得按照我的期望进行。
  很多父母对孩子给了无原则的溺爱,也给了无限的控制。很多孩子的一生根本就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全是父母给安排好的,为了实现父母当年期望的一种人生。他们当初能有啥梦想?多数是希望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们恨不得看着孩子不用干活光吃也能吃到退休。
  大学毕业后,房子父母帮忙买,工作父母帮忙找,有些父母倾家荡产也要找门子给孩子安排一份稳定工作。当父母说出来的时候,会振振有词的说,我们的一辈子都是为了孩子。他们的一辈子根本没有自己,一代又一代人都没有活出自己。
  有的人老了,有的人依然年轻,你用什么标准来判断一个人真的老了?当他说出那一句“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时候,说明他们已经老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