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第5节

作者: 夏晓光
收藏本书TXT下载
  如果真会土遁之法的话,那就太神奇了。直接一跺脚,几千里路出去了。妈妈当初很爱讲故事,他讲的故事都是我姥爷传下来的。我姥爷别看是一位农家老头儿,特别喜欢讲故事,讲的都是传统故事,像封神演义这样的故事,我没有看电视剧的时候就听说过。
  母亲说过,我姥爷年轻的时候,很喜欢艺术,自己专门去创作戏曲,创作完自己唱出来。自编自演的戏曲,常常登台给大家表演,他爸爸知道后,揍了他一顿。当时的人们认为,唱戏的人都是下九流的,坚决反对他入这一行。经过母亲这么一说,我才发现我对故事的创作能力,或许有一定的遗传作用。我应该感谢自己出生在这个时代,让我的创作天赋得以发挥。

  我们村的水溏有好几个,村子里很多区域还按照当年的农业合作社的形式划分。我们家在第一生产队,当初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水溏。第一生产队的水溏相对比较小,积水并不是很多,第六生产队的水溏便是常年积水。
  孩子们玩耍的时候,常常来第一生产队的水溏,积水少的水溏很快就干了,下面长出很多花花草草的。我们这帮孩子们,跑进花丛中,抓蝴蝶,捕蜻蜓。
  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提议,说我们一起抓马蜂好不好?我们都不理解,为什么要抓马蜂?那小子说,抓马蜂可以喝到马蜂身上带的牛奶。
  现在想想,这是他妈的什么逻辑?当初孩子们很盲从,当一个人说能喝到马蜂身上带的牛奶,其他人都一拥而上的抓马蜂。
  当初唯独我没有行动,我告诉他们,马蜂身上不可能有牛奶,那几个孩子都骂我不懂。我的性格是分析型的,小时候到大的性格很难改变。
  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的性格几乎无法改变,大多数是与生俱来的。技能可以学习,知识可以学习,性格很难通过后天的培育而改变一个人。
  我当初就觉得,抓了马蜂也喝不到牛奶,马蜂身上怎么会带着牛奶?那几个孩子全跑去抓马蜂了。后来他们才知道,抓马蜂和抓蝴蝶与蜻蜓可是非常的不同,这一次的活动代价是惨重的。每个人都被蜇了一下子,还有的人被蛰了两下子。

  孩子们被蜇到的时候,有人立刻哇哇大哭,喊:“什么药可以治马蜂蜇呀?”
  有的人被蛰了,也哭了,其他的孩子还是没有停下来。为什么?被这种东西蛰到,描述不出来那种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那些没有被蜇到的人,也体会不出螫伤后是什么感觉,没有那种体会就不知道就此止步。大家看到这里不要笑孩子,你们想想,大人也常常是这样的,人不自己吃一次亏,很多人似乎学不到经验。
  我们一直觉得成功的人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学来学去,发现前人经历的挫折我们又一项不差的经历了一遍。自己没有吃过亏,就不知道这么疼,看到别人吃亏的事情也就是看看而已,自己没有真正的走心。有时候,你之所以没有犯错误,那就是你还没走到那个门口,当你走到了那个门口,你也会犯同样的错误。

  日期:2019-02-16 12:39:57
  05:艺术比赛
  村的水溏里还有一些东西很好玩,那就是可以在里面挖到胶泥,由于这片地方之前被水泡过,有些地方会出现一些胶泥。什么是胶泥呢?所谓的胶泥,也就是一些比较粘的土壤,由于这种泥土有粘性,可以被捏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我常常挖了胶泥回家后,回家捏成各种小动物。我们同学里,数我捏的东西精致,每次我们拿到学校显摆,老师还夸奖我的艺术作品。那时候我性格基本上已经成型,是一个做事情比较静得下来的人,只要我投入去创作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了。
  那片水溏便是我们的乐土,我们把捏出来的东西,还打算烧成瓷器。我们当初听说瓷器都是用泥烧成的,结果我们把捏好的小东西,放在一堆,点燃了柴火,那些小东西都被烧得干裂,也没有成为瓷器。
  爸爸看我很爱玩胶泥,给我买了一盒橡皮泥,我才停止了玩胶泥。我那时候在家里,整天玩儿橡皮泥,每个周末,我都会花大半天的时候,做出来一幅作品。
  我记得我当初捏的唐老鸭,几乎和动画片上一摸一样了。眼睛里都是黑白分明的眼珠子,我黑色和白色的橡皮泥进行的非常细致的拼压才作出唐老鸭的眼睛。捏完唐老鸭,我又开始捏米老师,发现容易多了。唐老鸭的形状屁股翘着很远,捏不好不容易站立起来。

  弟弟渐渐长大后,也喜欢捏橡皮泥。我弟弟就捏不出唐老鸭,可以捏出来黑猫警长。那种东西,比起米老师难度还要低,而且他捏的也粗糙多了。
  玩橡皮泥的兴趣是我带到了我们班,有些同学玩橡皮泥的方法很低B,他们把一盒子五颜六色低橡皮泥全部揉成一团。顿时成了一大块灰色的橡皮泥,然后把这块灰色橡皮泥捏成一个酒碗的形状,也就是把中间摁了下去产生凹槽。
  他们把这口酒碗上面到上凉水,说:“可以用来喝水。”
  我看后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糟蹋艺术,也失去了玩橡皮泥的价值,本来五颜六色的东西是不能混起来揉成一团低,这样的话和水塘里的胶泥有啥两样呢?
  班主任看到我的业余生活很精彩,于是作品举办了一次班里的比赛。我拿出了“唐老鸭”的形象,他们拿出低不是粗糙低酒碗,就是非常不像样子的水壶。
  水壶的壶嘴儿还能流出水,他们拿一根铁丝往里面捅了一下,壶嘴的通路就形成了,水也就流了出来。当老师展示这种东西的时候,一帮孩子们说:“这个东西做得最好!”

  班主任说:“都不错!都是很棒的。”
  当初我就很不服气,回想当初,又结合我现在写出文学作品投稿低经历发现,真正懂艺术的人不多,大多数都是看个热闹就开始评价。
  那次我橡皮泥比赛就是例子,孩子们看到了流出水来,觉得好玩而已。他们看不到那个作品是花费了精力,也不知道什么是精致。很多情况下,做艺术的人最大低困惑就是,一些不懂的人在评价自己作品的好坏。
  我后来从事文学后,非常认真创作自己的作品,发现遇到的编辑们,很多人浮躁到了根本不看稿子,看了名字就开始评价作品价值。也有很多打着作家名头的人,非常刻意的炒作自己的作品,又是网络水军顶帖子又是媒体低宣传,而真正作品根本没有质量。
  小孩子的世界,有时候和大人的世界那是一样一样低。人,从小到大其实变化根本不大,尤其是性格和思维方式,几乎没有多大的变化,也仅仅是知识、技能、社会经验在积累而已。

  当初我们低橡皮泥比赛,我们多么希望班主任给予一个公正的评价,结果我没有得到。他夸奖了每一个人,赞美了每一件劣质而粗糙的东西。
  班上还举办过一次美术比赛,据说不错的作品可以被推荐到乡镇里进行比赛,如果再胜出可以送到县城比赛,再胜出会被送到地区参加比赛,再胜出会有机会参加省区比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