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小房间,刘国洋跟温珊都在,这是周白第一次对账,账目这种东西在每个门店都是敏感的,新店开张以后一直都是刘国洋负责人事管理,温珊负责账目。
碰到需要用钱较多的时候,温珊那边会跟周白确认才会批钱的,这不是为了防谁,属于正常的管理。
“嗯,那好,刘哥,店里面的事情方方面面都要人处理,这段时间辛苦了。”周白点头说道。
“老板这么信任我,这些是我应该做的,再说老板给的工资可不低。”刘国洋说道。
一开始听说周白要开店,刘国洋觉得周白是有钱花不完的公子哥,在聊了一番之后也只是觉得他是个有化的公子哥,甚至并不是太看好周白。
可是周白把所有大权放到他手,从门店装修好以后,一切都是刘国洋说了算,完全超出了之前的承诺,这种信任很让他感动。
跟刘国洋对好账目以后,周白顺便听取了他关于春节期间的安排,没有发现有什么大问题,这些事情定下来了。
跟刘国洋跟温珊俩人聊了一会,周白准备离开了。
当出来的时候,旁边食客的谈话引起了周白的注意力。
火锅冒着烟气,三个年青人围坐在一张桌子钱,喝着啤酒在那里胡侃。
“这次《小山回家》能获奖完全是意外之喜,可特么的也不能一直拍短片,现在想弄点钱都难,电影厂不可能投钱进来。”说话的是一个二十六七岁,眉毛跟眼睛低垂,看着特苦逼的长相的人。
“老贾,《小山回家》是香江那边获奖,咱要不试试能不能从那边弄点资金来,国内是没希望了,连过审都不可能。”开口的是旁边的一个差不多年龄的青年,长得稍微好刚才开口的那位稍微端正一点,样子也挺一般。
“别看这次我们拿了金奖,可这在香江那边是个屁,那边多少导演想拍片都找不到机会,况且人家咱商业多了,这次我们想拍的片放国内肯定通不过审核,又不商业,想拉到投资太难了。算拍出来也注定血亏,除非能在国外拿奖,可咱不是那几位,像姜闻现在多少人想给他投资。”
周白一听他们的对话,知道这几位铁定是隔壁的了,《小山回家》拿奖的消息最近传扬开来,在戏也有不少人讨论。
想不到京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这一次居然能在“306菜馆”碰到这几位,周白心想是不是要结个善缘。
“几位你们好,请问你们是北电的学生吗?”周白走了过去,问道。
贾章柯跟王红伟正在那里巴拉巴拉的聊着,顾争在旁边不出声的喝着闷酒,听见周白的声音这才注意到走过来的年轻人。
贾章柯看了王红伟一眼,带着疑惑,意思是你认识这哥们?
王红伟跟贾章柯眼神交流一下,示意他也不认识周白。
他们几人交换了一下眼神,王红伟才开口说道:“对,我们是北电的学生,你认识我们?”
“那倒没有,刚才无意间听你们谈论电影,恰巧最近知道《小山回家》这部短片获奖的消息,所以才问问,我是戏表演系96级本科班的,我叫周白。”周白面带笑容的回答到,语气很客气。
“你好,你说的《小山回家》是我们拍的,这位叫贾章柯,《小山回家》的导演,我叫王红伟,旁边的这位叫顾争,我们都是北电的。”王红伟说道,伸出手跟周白握了下,给周白介绍道。
“你是想参加电影表演吗?没有记错的话戏前两年不能拍戏的吧。”贾章柯说道,对戏的规定还是很了解的。
周白摇头,说道:“那肯定不是,我们前两年都不能接戏,只是刚才听几位说有拍戏的想法,但是找不到资金,所以过来问问,顺便也认识一下《小山回家》的主创。”
贾章柯心的疑惑才解开,他现在都还没有毕业,要名气没没名气,戏的学生也不可能来巴结他,北电表演系的学生身的傲气他可是见识过的。
“是有这么回事,不过现在也是一个想法,你有资金的渠道?”贾章柯对于周白是戏表演系学生的身份倒是没怎么怀疑,这外形条件不学表演才可惜了,但是周白说电影资金的问题让他摸不着头脑,拍电影长片可得花不少钱,那是动辄几十万的资金,一个学生哪有什么办法。
《小山回家》是录像带拍摄的剧情短片,片长不到六十分钟,这已经让贾章柯他们“北电青年实验电影小组”头疼了好久,想用胶卷拍摄正儿八经的电影,资金不是他们能解决的了。
“北电青年实验电影小组”是贾章柯他们几个人弄出来的,其实是学系班里十二个人的几个人因为觉得第五代导演越来越“商业”,完全不是他们心目的电影,干脆成立了这个小组,拍他们想拍的东西。
贾章柯、王红伟、顾争这三人,完全可以称之为电影小组三剑客,他们小组是创始人。
经过几年发展,贾章柯他们连草台班子都称不的小组最终搞出了短片《小山回家》。
《小山回家》是获奖了,但是电影9小组基本也解散了,剩下这三个,大家面临着毕业的问题,这才有了贾章柯想拍真正电影的想法,他不愿意这么散了,他是真爱电影。
不过资金是个巨大的问题,周白说起资金的事,他们怎么也不相信这个他们年轻好几岁的戏表演系新生能搞定这事。
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电影市场,能进行参与电影行业制片、发行、院线的公司,可以说聊聊无几,而且没有民营资本的份,只有国营16家制片厂才有这个资格,整个市场是电影制片厂所有的。
但是有政策下有对策,尽管民营经济连“出品署名权”都没有,从八十年代起,民营经济“暗渡陈仓”式地悄然介入电影业前后长达十几年,用“买证”的方式,参与电影投资,所以有不少的电影名义属于电影厂出品,实际是跟他们关系不大,只是借了一张皮而已。
1997年这个年份,现在在电影市场面活跃的民营资本那么几家,还要在今年电影改革开始之后,一大批的民营资本开始试水电影市场,获得制片、发行、院线等各条产业链的“准入证”,电影市场才从一潭死水逐渐活跃起来。
真正的大爆发是从2003年开始,随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严格控制的电影业逐步放开,民营电影公司终于获得了和国有制片厂一样的身份。
如果从产业发展的路径去看国电影,是电影业开放之后,才真正让大批的商业电影出现在电影市场,壮大了电影市场,也让市场开始逐渐走向成熟,再经过十年的发展,电影票房才开始大爆发。
贾章柯想拍电影,不说剧本能不能过,哪怕是正儿八经可以拿到拍摄许可证的本子,他现在能找谁?电影厂的资金他要不来,大把的导演等着呢,唯一的选择只有民营资本。
可是他能选谁?荣信达?这间1995年成立的影视制作公司,会看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贾科长?再说人家主业可是拍电视剧的。
华宜兄弟?姓王的两兄弟更加不会鸟他,人家正准备跟冯大炮大搞一场,更何况以拍禁片成名的贾科长那种尿性,连第五代导演的作品都觉得太商业了,大小王能看他才是见了鬼。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