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那一年的夏天很热》
第5节

作者: TT汪星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小舅乐呵着说:“不用洋烟,软中华就可以。”
  上辈子,小舅一直过得很洒脱,直到38岁才奉子结婚。谁知漂亮老婆跟一个有钱人跑了,小舅为了抚养长期患病的儿子,整天起早贪黑开出租车,甚至连烟都戒了,后来在宋维扬的帮助下开起了小超市。
  不管能否帮上忙,大舅和小舅的雪中送炭,宋维扬肯定是要记在心里的。
  至于二舅那个白眼狼,呵呵,不提也罢。
  好说歹说,两个舅舅还是坚持把钱留下,连水都没喝一口就结伴离开。
  郭晓兰叹了一口气,把钱收好,对儿子儿媳说:“都睡吧,明天还要早起,我跟郝副市长约好了谈破产的事。老大,你数五万块钱包好,记得把柜子里的茅台也带上。老二,你别瞎操心,在家里好好复习功课。”

  宋其志立即跑去柜子里拿茅台,宋维扬则悄然回房收拾行李。
  第二天,大清早。
  母亲和大哥带着礼物出门办事,宋维扬也背着鼓鼓的书包开溜,只用鼠标压着一张字条:“妈,我去搞钱了。别担心,最迟开学就能回来。”
  路过客厅时,发现大哥的81式军刺搁在茶几上,宋维扬顺手抄起放进书包。
  首先来到银行,宋维扬拿出十多张存折和身份证,放在柜台说:“取钱。”
  柜员是个膀大腰圆的中年妇女,她算了一下金额,又见宋维扬只有17岁,立即化身为007,警惕道:“几千块钱?把你家长叫来取吧。”
  好吧,这年头的几千块真算巨款,特别是在这种西南小城市。
  宋维扬只能再次搬出父亲的名头:“阿姨,我爸是宋述民。宋述民你知道吧?这都是我以前存的压岁钱。”
  柜员大妈恍然大悟,立即开始办理,很快就把钱兑现了。
  等宋维扬拿着钱离开银行,柜员大妈瞬间精神焕发,脸冒红光,离开座位跟同事八卦起来:“听说宋述民被判了八年多,家里被要债的堵着不敢出门。现在他儿子都来取压岁钱了,肯定是拿去还债,啧啧,以后的日子可难过了。”
  同事迅速处理完手里的业务,对下一位等着取钱的客户置之不理,也兴致勃勃地聊天:“谁说不是,这人啊,说倒霉就倒霉。以前宋述民多风光,去年他给丈母娘过寿,连咱们副行长都要亲自去吃酒。现在惨了,自己坐牢不说,老婆儿子还背一屁股债。”

  “宋述民还是有点冤枉,酒厂明明就是人家自己的,现在居然被判个贪污受贿。”
  “冤枉个屁!你知道他转移了多少资产吗?好几千万!真要照这个罪来判,够他牢底坐穿的。”
  “那倒也是啊。”
  “酒厂的管理层被撸下来一串,宋述民的案子审完了,其他人的案子才能定性。你看着吧,还有一堆要判三年五年的。”
  “……”
  两个柜员聊得飞起,等着办业务的客户却不耐烦了,催促道:“喂,你们银行还上不上班?”
  柜员大妈也烦了,顿时怼回去:“吵什么吵?再吵就不给你办了!”

  “你什么态度?”客户生气说。
  柜员大妈毫不示弱:“我就这个态度!你要是厉害,就给领导反映去,看能不能把我给开除了!”
  “嘿,我今天还非反映不可,什么玩意儿!”
  “你还敢吼我?行,你要取钱是吧,今天我就不取给你!”
  三个钟头过去,客户开始服软,软语赔笑:“大姐,你行行好,今天是我不对,我说话太冲了。”
  柜员大妈趾高气扬,冷哼道:“本来就是你不对,没事找事,尽跟我瞎闹。”
  “那我这钱?”

  “快下班了,你下午再来取吧。”
  背着装满随身物品的书包,手里拎着父亲的公文包,带着4638块8毛6分钱,宋维扬终于踏上了前往省城的列车——他的最终目的是转车去特区。
  自去年伟人南巡,改革春风吹满大地,整个中国变得疯狂躁动起来。
  人们洗去最后一丝纯真,想尽办法“向钱看,向厚看”,无数国企职工和公务员选择下海经商,开启了一个野蛮疯狂的物质时代。
  这年头,“下海”代表着经商,而非岛国动作片女忧入行。
  当然,在赚钱方面,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时势造英雄,选择去年下海的,后来被统称为“92派”,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创立了嘉德拍卖、泰康人寿、万通集团、汇源集团、聪慧公司、国际期货公司……
  90年代初的中国充满了野性,积压多年的改革**彻底放开,一切似乎都在野蛮生长着。
  很多在未来明显违法的行为,此时都是灰色暧昧的。无数空子等着你钻,而且政府和舆论还鼓励你钻,因为没人知道这些东西对改革有益或有害,政府和人民都需要尝试。
  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英雄与骗子泥沙俱下。
  超级大骗子有两个,一个是发明“水变油”的王洪成,一个是发明“节能电机”的沈太福。两人都骗到了国家部委层面,沈太福甚至获得费孝通的赞赏。他们此时依旧逍遥法外,但也蹦跶不了多久了,沈太福明年就会被判枪决。
  顺便一提,民国大师费孝通先生,在改革开放后摇身变成了超级毒奶。可谓奶谁谁死,他多次写文章赞扬“苏南模式”,结果“苏南模式”在兴盛十年后彻底崩溃,他又写文章赞扬“长城模式”,结果沈太福很快就被枪毙。

  至于商业英雄则有很多,其中风头最盛的也是两个。
  一个英雄叫史育柱,他是当之无愧的青年创业偶像。此时史育柱的形象无比励志,一个边城少年,背着行囊来到特区,凭借高科技白手起家,几年时间就坐拥数亿资产,而且他的钱来得干干净净。直到十多年后,当人们再度提起史育柱,对他的印象就只剩下“脑白金”、“黄金搭档”、“征途”和“氪金教父”这些词汇。
  另一个英雄叫牟其中,他是此时公认的商业天才。此君在1974年写了一篇《中国向何处去》,被判处死刑,幸好阴差阳错被遗忘在监狱里。三年前,牟其中作为中间商用罐头换飞机,转手就赚了1亿元,一时间名满全国。接下来几年,他还会提出一系列天马行空的构想,比如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道口子,引入印度洋暖湿气流改造中国西北干旱区。最后他也成了骗子,结局是无期徒刑。
  90年代的中国,根本不存在学院派企业家,全都是一些不按常理出牌的野兽派。
  即便是名校毕业,即便是高官下海,都同样热衷于铤而走险,因为那样来钱实在太快了。
  用三九胃泰赵老板的原话来说:“社会上有这么多资产闲置,是三九下山摘桃子的大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于是,赵老板下山到处摘桃子,终于把自己噎死了,留下一堆烂摊子走进监狱。
  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野性时代,满地尽皆黄金。
  有能力、有眼光的人,缺的并非发财机会,而是面对利益时的自制力!
  黄金太多,有些带毒,有些藏刀,稍不注意就能把拾金者给毒死割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