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照本宣科治天下(王莽的第三张面孔,你不曾认识的王莽)》
第25节

作者: 周亚夫的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8-10 20:01:09
  他在拒绝的理由中却不为自己辩护,说自己从没想过要增加食邑,这再次体现王莽的高明之处,从不在无法自证的问题上多费唇舌,以免解释不成被误以为掩饰。他在上书拒绝增加封邑时,只是很简单地说道:这些年国家经济不景气,等人民都达到家家自足的小康水平了,我再接受也不迟。
  话虽简单,但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中不仅替自己辩护了,又美化了自己一次。因为国家经济不景气,所以要等到人人达到小康水平才接受封邑,这岂止说明他并没有贪图封邑的想法,还说明他关心民生呢!而且还为自己留下了后退的空间,万一哪天想要封邑了,便可以故技重施,通过粉饰太平来谋取封邑。
  不愧是资深阴谋大师,短短一句话,一举三得,高,实在是高!
  此时的满朝公卿就像一个弹簧,越压制他们,他们弹得越厉害。见王莽辞掉封邑,朝堂上简直炸开了锅,这么高风亮节心系百姓的当代周公怎么能不接受封赏呢?于是“群公复争”,逼得王政君不得不下诏:“大司马说要等到全国人民都达到小康水平了,才接受封赏,我尊重他的选择。不过真到那个时候,就不能像现在这样赏了,得增加大司马一倍工资,以及增加他的部下一倍赏赐。”
  王莽当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双份工资。
  大臣们感到很失望,堂堂当代周公也太谦虚了吧!尤其是那些打着小算盘的官员,你大司马不接受赏赐,咱们怎么好沾光呢?
  王莽是不会忽视这点的。未必是大多数,但至少相当一部分官员是很世俗的,王莽能不能成为当代周公对他们而言真的不重要,他们看重的是王莽当权后能不能给他们带来利益。你做的你周公,我求我的利禄,如果你当周公不影响我求利禄,那你开心就好;如果你当周公影响我求利禄,那我们就团结起来影响你当周公;但如果你当周公还能给我们带来利禄,我们则巴不得而且拥护你当周公。
  很显然,这部分官员是深信王莽当周公能给他们带来好处的,所以全尽全力支持。王莽同样也是希望得到这部分人支持的,所以他在高风亮节地辞掉赏赐后,连忙向王政君提出加大对宗室群臣的赏赐,以维持他们的支持。

  王莽让王政君实行的这次封赏,不能说是史无前例的,但绝对是骇人听闻的。
  日期:2018-08-11 19:35:38
  首先,他把东平王的太子刘开明立为东平王,又把东平思王的孙子刘成都立为中山王,作为刘衎他爸中山孝王刘兴的后嗣。
  这两次封赏都是必须的,太子扶正这是理所当然,刘兴把让儿子过继给汉成帝刘骜,继承皇位,替他选个儿子继承王位也是人情所在。王莽这次封赏行动,只是小试牛刀,接下来,就是大刀阔斧了。
  汉宣帝刘询的三十六位曾孙,因为宗室关系疏远,不能再享受裂土封侯的待遇,王莽大笔一挥,全部封为列侯。毫无疑问,这是拉拢宗室。

  交通部长(太仆)王恽等二十五人,地位显赫,但遗憾的是没有侯爵,王莽大笔一挥,全部封为关内侯。凡二千石及以上官员退休,还可以领取原俸禄的三分之一,直到去世为止。这是拉拢权贵。
  对于平民百姓,王莽也不忽视,全部给予一定赏赐,比如免除部分徭役、老年人赐粮食什么的,总之务必雨露均沾。这是拉拢百姓。
  这样一来,天下谁不愿意王莽当权?因为只有王莽当权才有这么多赏赐嘛!别说普通人,就连犯罪分子也希望王莽当权。
  王莽为了拉拢宗室,凡皇族近支及其后裔,因犯罪被开除宗室身份的,全部恢复原来身份。如果说优待退休干部和百姓还可以理解,无条件赦免犯罪宗室就是罔顾法律,为了收买人心连底线都不顾了。
  如此规模庞大的赏赐,当然是皆大欢喜,可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国家财政收入有限,如果把收入都用在赏赐上,还拿什么解决民生问题?别的不说,一旦发生自燃灾害,朝廷还拿得出救灾的钱吗?后来汉朝包括王莽的新朝屡屡发生因自然灾害而易子相食的悲剧,这种无节制的封赏其咎难辞。
  王莽就是这样慷他人之慨,拿别人的钞票当自己的人情,肆无忌惮地收买人心。得了好处的宗室、群臣、百姓,谁也没有计较王莽的无耻,他们反而紧紧围绕在这位当代周公的身边,狂热地对他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一点点将西汉王朝推入死亡的边缘,也给自己招致了一场惨痛的灾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