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9-10 12:31:26
春节,各地都有炸肉圆子的风俗习惯,苏北里下河地区也不例外,没有肉圆子,不算是称心的年。宴请亲友,没有肉圆子,就不算是正规的席,没有肉圆子,心里总感觉是有遗憾的…
家乡的肉圆子,鲜香糯软。油炸出锅后,炖、蒸、闷、煮、复煎等各种做法,不松不散,尤其是和红烧肉一起糜闷至软糯,吃过一次后,十有八九的人都会留下难忘的记忆的。做一个简单的汤,三五只圆子,一把鸡毛菜,就是极品美味了!…
做肉圆,方言叫“錾团子”,现在做起来似乎很简单,因为肉糜可以机绞,蒸糯米饭有电饭锅,但是吟子小时候那会儿,做肉圆还是要费些功夫的…
早上八九点时,母亲就做好了一锅糯米饭,盛出来晾着。这糯米做饭与平常粳米做饭是有些区别的,糯米不胀锅,所以,锅里水位稍微高出糯米那么一点点就可以了,水要是放多了,做出来的饭象烂泥巴一样,不太便于操作…当然了,烂的糯米饭也能做肉圆,也许口感会更好吧…
三五斤白条五花肉去骨去皮,洗净切块,分批在砧板上剁成肉糜,葱姜适量也切碎至细小颗粒状,想要肉圆子口感更好,再剁些白藕或是荸荠成糜状备用…
除调料外,还要有鸡蛋,淀粉备用。
午后,和料开始…
母亲找出来个特大的乳白色洋瓷盆,听祖母说过,这洋瓷盆是外国货,是她年轻时在无锡的外国洋行里买来的,说当时买来时是五斤猪肉钱,细想想还真是不便宜,但是这瓷盆确实也够耐用的,几十下来了,也就仅仅是破了个边,露出了边沿上黑乎乎的原底色…
将肉糜、糯米饭以及剁好的各式配料逐一置于瓷盆里,磕上十个八个鸡蛋,放盐、味精,白糖(很少量,一点点),高纯度淀粉适量,少许食用油,黄酒或者是白酒适量,如果是白酒的话,数滴就可以,太多,就变味了…
所有食材用料下盆后,徒手搅拌均匀,起油锅,烧至滚开,将料挤成适度大小的丸下锅煎炸,至金黄色时捞起…
一般情况下,因为有糯米饭的缘故,料比较粘手,手边备些清水,手粘时清水润湿一下,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另外,炸肉圆时两人同时操作比较快,肉圆子成色稳定,不至于给炸糊了。
母亲和祖母分工操作,金黄色的丸子一个个地从锅底漂浮上来,屋内、屋外,整个村子里、乃至整个蟒河流域、整个里下河平原的空气中,都飘着这透人的肉圆子的特别香味儿…年,正按着程序和步骤,一步步地向人们走来…
等了一年了,如今这美味就在眼前,触手可及,吟子讪笑着,“姆妈…嗯先拿一个偿偿看哦,看今年咱家的肉圆子味道是不是更好了…”…
…“嘻嘻…嗯…姆妈,特别特别好吃呐,让嗯敞开了吃,嗯能个两大碗的…”…嘻嘻…
日期:2018-09-12 12:24:57
腊月二十七八,甚至更早的时候,到坟上给亡故的亲人以及祖先们烧上些纸线,家乡的这个习俗叫做送“压岁钱”,这个“压岁钱”,不同于平时的祭拜,同门的远近祖先们基本上都要送到的。
有些人家,祖先的坟地分布散落,需要一处一处的送,所以,“送压钱”这事儿,算起来还是比较辛苦的…
吟子提着一大捆黄纸,跟在父亲后边,到了祖先坟前,父亲便开始和祖先打招呼,“太爷爷,太奶奶,老祖宗啊,恕罪恕罪,你们原谅着点儿,忙来忙去,这么迟才来给你们老人家送压岁钱…”…
说着话的这当口,父亲虔诚地跪下来,看父亲跪下了,吟子也忙乱地跟着跪于一边…将“黄纸钱”卷成一个个筒,稍微抹压成型,父亲划了根火柴,点着…将卷折过的筒子形状的“纸线”,一张张递送到燃起的火焰上,焰头由小变得旺盛,周围的空间开始暖和起来…
一阵微风吹来,轻盈的“纸钱”灰翩跹转旋,朝着空中悠悠升起…
“老祖宗啊,你要保佑你的子孙后辈们身体康健,有吃有喝有钱赚,读书成材作官宦…”…父亲这么念念有词的时候,吟子便忍不住要笑出声来…
“细小的家(小孩子),不要笑啊,烧纸钱时要虔诚、严肃…老祖宗才会保佑你好…你卷纸的动作再稍微快一些,别磨磨蹭蹭的…老祖宗等着钱打年货单呢…”…
听父亲这么说,吟子终究还是没能够忍得住,这一次,他“嘻嘻…嘻嘻嘻…”地笑了起来…
一打“纸钱”烧完,叩拜三下,便要和老祖宗道别了…父亲又重复了一遍之前的希望老祖宗保佑之类的那些个俗成语句…
一个一个坟头烧“纸钱”,一遍遍地虔诚地重复着先前的“来迟了”、“原谅”、“保佑”之类的旧辞令,从午后到傍晚,总算是送好了“压岁钱”…
往回走了…
“过年了,给祖先们烧纸化钱,其实,是给他们带去点人间温暖,父亲之所以带自己去,目的是让自己不忘先祖,认识下自己的先祖列宗们,他们的位置在哪、他们的过往、他们的事迹…这是一种传承、是一个纪念先祖们的形为动作,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仪式…”…
吟子这样默默地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