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嫌疑人2:幽闭恐惧——一起金店抢劫案背后的惊天秘密!》
第35节

作者: ty老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8-04 14:25:34
  16、老照片
  “假如有一天我不干丨警丨察了,就去当图书管理员。读书不要钱,还给你发工资,世上没有比这更爽的工作了。”在路口等红灯时,江枫对副驾驶座上的王三牛说。
  “那多么没劲。”王三牛直晃脑袋,目光望向车外。一到夏天,王三牛就觉得眼睛就不够用,两个眼珠子像雷达一样扫描横穿斑马线的清凉美女。
  “你别小看图书馆,那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莫言、比尔盖茨、还少林寺的扫地老僧,都是图书管理员出身。”
  “不好玩,我不想当大人物。”王三牛不屑道。
  “你想干嘛?”江枫乜了他一眼。
  “如果不当丨警丨察,我就去丽江当流浪歌手,喝酒、唱歌、晒太阳、泡妹子…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过猪一样的生活,简直幸福死了。”王三牛一脸陶醉。
  “你为什么不叫王三猪?”
  “我本来就是属猪的。”
  “难怪。”江枫恍然大悟。
  此行的目的地是市图书馆。时间过去十五年,茅跃进的记忆就像打上了马赛克的岛国爱情片,最关键的地方都非常模糊了。即使他现在能想起来的部分,也不一定靠谱。人的记忆是当下生成物,而非对早年事件的客观反映,受主观影响很大。即使已经成形的记忆仍有可能被篡改,随着时间推移和当事人的境况改变,人们会轻易地无意识地修正自己的记忆,而自己并不知道。
  日期:2018-08-04 14:26:05
  幸好当时还有个记者在场,据茅跃进回忆,这名记者事后写了一篇报道,刊登在《东风日报》上。如果能找到这篇报道,说不定会有收获,江枫决定去碰碰运气。
  过了早间出行高峰期,交通还算顺畅,半个小时后,就看到东风市图书馆的大门。车子停进大院,江枫背了一个黑色登山包下车,里面装了面包和水,是为中午准备的口粮。
  图书馆很大,走进去就感受到浓厚的书香氛围,进进出出的人很多,几乎听不到走路和说话的声音,似乎都被一种强大的气场震慑住了。也许人只有到了知识的海洋,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吧,江枫想。
  接待他们的是过刊部的谢主任,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谢顶中年,胸前挂着蓝色吊牌。江枫出示证件后说明来意:“十五年前的《东风日报》能查到吗?”
  谢主任面无表情道:“解放后的报纸我们这全有,你想查阅哪天的?”
  “从9月1日至11月30日,这三个月的报纸都拿来,麻烦你了。”茅跃进说是国庆节前后,为了稳妥起见,江枫决定把查阅范围扩大,前后各延伸一个月。
  谢主任用奇怪的眼神再次打量他们,“好吧,先办手续。”
  办完查阅登记手续,二人跟着谢主任上了二楼。穿过长长的走廊,走到最里面一间的门口停下,蓝色门牌上写着“中外文过报刊查阅室”。谢主任拿出一大串钥匙,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从中找到一把,插进锁孔转动两圈,吱呀一声门开了。

  房间面积不到二十平米,里面摆了几张浅木纹阅览桌和一些椅子。立式空调打开,一股灰尘味道扑面而来,看样子很久没人进来过了。
  谢主任说:“你们在这里等,我去拿报纸。”
  日期:2018-08-04 14:26:27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谢主任把报纸取来了—用小推车推进来的,推完一车又推了一车。

  “这么多,真要人老命。”王三牛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打出娘胎里出来,他读过的所有报纸加起来也没这么多。王三牛终于读懂了谢主任开始那个古怪的眼神,分明是最深切之同情。
  发黄的报纸堆成小山,全部用棉线装订,码放得整整齐齐。王三牛不知道,十五年前智能手机还未普及,微博要到七年之后才出现,微信则是十年之后的事了。那是报业最后的黄金时代,路上穿红马夹的报纸投递员比现在的外卖小哥还多,各家报纸都在拼命扩版,每天的都是厚厚一沓。
  “现在咋办?”王三牛看着堆成小山似的报纸,脸上露出绝望的表情。
  “老规矩,结硬寨打呆仗。”这么大的查阅量,江枫也有点出乎意料,却不能露怯。“一人一半,宁慢勿快,每一篇都要仔细看,漏掉了咱们就得重来一遍。”
  “这是要当人肉搜索引擎。”
  “少磨叽,抓紧时间开工。”
  二人各占了一张桌子,开始埋头苦读。
  江枫翻开第一张报纸,头版全是时政要闻,第二版是整版房地产广告:“耀江丽景湾—这里的花园没有四季!均价一千八。”江枫不禁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半年前他陪一个同事去那里看房,均价已过三万。
  江枫看了一眼王三牛,他已完全进入工作状态,这人虽然牢骚不断,真要干起来却一点不含糊。江枫暗暗给自己鼓了鼓劲,深吸一口气,摒弃杂念,一头扎了进去。

  日期:2018-08-04 14:26:43
  时间静静地流逝,转眼就到了中午,啃完面包继续干。水喝光了,好在图书馆可以免费续水,不用出门去买,节约了不少时间。两个人的进度都差不多,快到下午4点时,还没看完三分之二。
  “妈了个巴子!”王三牛蹭地蹿到了椅子上,挥舞双手跳起了桑巴舞。
  江枫知道有了,赶紧冲了过来。那是一张9月26日的报纸,第32版右下角登了一篇报道,标题为《四农民工向东风市博物馆献宝》:
  9月25日上午,市博物馆迎来了四名特殊的客人,他们带来了五个青花梅瓶。经专家初步鉴定,这五个梅瓶为元代瓷器,属珍贵文物。四名献宝人均为本市农民工兄弟,据悉,他们在建筑工地开挖地基时发现这批文物,立即保护起来并主动送到市博物馆。该馆茅跃进馆长告诉记者,博物馆会将这批文物永久收藏,并呼吁广大市民,地下文物属国家所有,任何人发现文物不得私自侵吞,应妥善保护并及时报告文物主管部门。(本报记者 李刚)

  逐字看完全文,江枫重新坐到椅子上,揉了揉酸痛的脖子,不禁大失所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就找到这么小一个豆腐块,加起来不到二百字,而且有一半是没用的套话。几乎没什么有价值的信息,里面报道的内容,茅跃进都说过了。
  复印了报纸后,二人走出图书馆。
  王三牛愤愤不平地说:“这个记者也太不像话了,假如我是社长,直接放他十年长假。就写了这么一丁点,妈的,还没老子的鸡鸡长。”
  “别吹牛”江枫瞪着眼睛看他,表示不信。
  “这个记者太不负责任了。”王三牛把今天的失利都归咎于记者偷懒。
  “新闻与古董刚正好相反,一个是越新越好,一个是越老越有价值。过期的报纸基本等同于废纸,记者也没有未卜先知的本领,怎么知道十五年之后还有人看。”江枫突然停住脚步,“咱们还得去报社走一趟。”
  “咋地,还看报?”王三牛已成惊弓之鸟,听见“报纸”二字就恐惧。

  “找这个人。”江枫扬起手里的报纸复印件,指着记者李刚的名字说。
  日期:2018-08-04 14:27:05
  天气热得人都想一丝不挂。
  江枫和王三牛从地铁站出来,立即被热浪包围,仿佛走进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正午的阳光火力全开,晃得人睁不开眼睛,王三牛不禁有些后悔,没有把车上的墨镜带来。地铁站口横七竖八地停着几十辆橙色的摩拜单车,二人各自拿出手机扫码解锁,踩着自行车,向目的地骑去。

  他们上午先到了报社,找了好几拨人,才了解到李刚在十年前就退休了。问到李刚的电话后,江枫立即和李刚联系上了,约好下午3点钟见面。李刚住在一所高校老校区的教职工宿舍内,江枫在手机上查了地图,这个校区附近正好是地铁站1号线的终点站。
  十多分钟后,就进了学校大门。一条正对着校门的林荫大道把校园分为左右两半,马路两旁是高大苍虬的法国梧桐,枝繁叶茂,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从树龄和四周的建筑风格看,学校的历史可能有上百年。
  穿过中心大道,向右转,马路随即变窄,一路都是向上的缓坡,骑行变得更加吃力。骑到坡道的尽头,就看到几栋灰色的老式宿舍楼。此地绿树掩映,极为幽静,江枫支好自行车,用手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不禁心生羡慕,真是个养老的好地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