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北京飞贼案》
第52节

作者: 吉Sun
收藏本书TXT下载
  如果此时此刻有如此力量的某个国家在国边境某处发动一场战争,难道还要让国军人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阻挡敌人吗?国军人还能取胜吗?即便取胜可付出的代价国家和人民还能承受吗?改革开放的环境能够得到维护吗?
  东这一战让国军人们普遍认识到,国军事与世界军事潮流之间的差距已经不单单是装备的差距,而是已经升到了理念的差距。哪怕国刚刚结束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和两山轮战,但那种规模有限的局部战争,甚至顶多算是地区冲突级别的战争已经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了。
  国必须迎头赶来,在国家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的大背景下,军队必须能够保卫改革开放的环境和果实。而且还要在有限的资源和投入下,保持社会稳定,任务不可谓不艰巨。
  具体到特警团这里,在级装备投入不进行大规模变化的情况下,必须立足于挖掘自身潜力,通过内部系统的调整和改变提升战斗力。完成对内处置突发事件,维护改革开放所需要的良好经济、社会秩序。
  为此,特警团进行了一系列的计划和调整,并取得了级的支持。如:通讯系统反应出的问题最多,也最为集。经过研究认为,目前特警团能做的,是集目前的通讯设备,将步话机设备下放到战斗部队的排一级,提高基层部队的信息响应能力。同时派出通信兵到级单位进行业务培训,熟练掌握通讯设备的保养、维修技术,并且储备足够的配件,让基层部队能够听得见,说得到。
  另外,针对特警团应对突发事件时与地方的沟通问题。特警团在级部门的协调下,与周边几省市的地方公丨安丨、预备役、地方政府进行了沟通,确定了突发事件信息沟通预案协调机制。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刑事案件、治安事件、重大灾害时,特警团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准确权威的信息通报,其他保障单位能够迅速联动,不至于遇事忙乱不知所以。
  在运输工具问题,特警团也根据自身功能需求进行了调整。如将一些便于快速反应的车辆和驾驶、保障人员与战斗部队混编,保证一旦有事,部分连队有能力实现快速反应,可以及时出动控制局面,为大部队行动起到先锋队和排头兵的作用。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在运输连编制未动的前提下,特一、二、三连及机炮连都被分配了至少一辆吉普车,两辆挂斗摩托车。通过车辆的调配,实现了人车联训,人车配合的熟练度能够很快得到提高。
  至于人员战斗素质的提高,这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警团刚刚完成改编时间不长,全新的训练大纲还在编制过程之,这不仅需要特警团下的努力,也需要级主管单位的帮助和指导。毕竟对特警团来说,对内处突和反恐还是陌生的课题,战士需要练什么?需要怎么练?怎样才能练得科学?这都需要一步一步的走,急是没有用的。
  为此,级单位还给特警团提供了许多从境外搞到的其他国家特种作战的资料和视频,供特警团参考和学习。如苏联的阿尔法,以色列的摩萨德,美国FBI等。
  为了编制全新的特种作战训练大纲,特警团在特一连和特三连各挑选一个班作为对照。两个班人员均为老兵、两年兵、新兵各三分之一的配备,率先执行初步拟定的特种作战训练计划,未来针对训练计划的执行程度和效果,再进一步完善训练和推广训练大纲。

  为了完成训练大纲的编写,特一连一排三班进行了重新的编组,将全部为老兵组成的三班拆散。全班除三名老兵得以留下以外,其余全都分配到别的班排,另调入三名两年兵,三名一年新兵。种纬和牛柳以及黄海杨三人,都被调到了三班这个全团的尖刀班之。
  如果说一连是特警团的一把尖刀,那么一排三班是这把尖刀最锋锐的钢锋,多年来一直是可以饮血破甲的存在。如此大动干戈的调整一排和三班的人员组成,人们一度认为一连长高俊岭和狗排长国勇超肯定要跳出来闹一闹的,至少也要表现出情绪的一点低落。
  可谁想到,让人意外的一幕出现了,这两位都没有表现出私毫的不满。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全团会议表态,这次调整是关系到襄城团未来能够继续享有荣誉的调整,他们将无条件支持,毫不犹豫地予以执行。
  其实人们不知道,这两位早已经想得明明白白的了。一个全由老兵组成的班,在大规模的战场是有实战意义的,摧城拔寨自然是需要的。但在处置内部突发事件的特种作战,这样的班排意义是不大的。倘若把有能力的老兵分出去,却可以带出多个战力优秀的班组,这对整体战斗力的提升大有意义。而一旦整体素质得到提升,遇到需要集最强力量的时候,仍然可以迅速抽调精干人员,任意组成战斗力强悍的突击队来执行任务。

  另外,值得欣慰的一点是:级充分理解和支持特警团的一系列调整和动作,并没有因为这一次任务处理得不够漂亮而对特警团有所轻忽,将继续在物资、设备和资金对特警团给予大力支持。并且,级领导还会同地方行政机关向特警团做出承诺:今后周边几省市的治安、刑事案件都将通过已经建立完善的通讯系统向特警团进行通报。特警团将面临着更多的实战任务。如何通过实战任务打个漂亮的翻身仗,是特警团下需要关心和努力的事情了。

  在特警团基本完成内部调整,准备重新开始用全新的训练大纲开始整训的时候,原三连三排长骆振光离开了。
  最终,他没有被送军事法庭。级在研究了当时的情形后,不认为他犯有严重的,主观错误。但作为当时现场唯一的指挥员,他必须要为自己的失误和不够果断承担责任,他脱下军装转业回家了。
  从普通一兵,到考军校,又经过两年的历练当排长,到头来却是落得这么个结果,不能不让人扼腕长叹。送行时,除了个别几个朋友外,只有种纬带着牛柳、小黑、黄海杨几个新兵连的兵送他,三连除了连长许志利外,一个人都没来。
  火车带走了一个灰心丧气的骆振光,带他走向不知未来的来路,却把三连的麻烦丢给了连长许志利。
  三连确实出了麻烦,而且是出了*烦!什么麻烦?三连的魂丢了!
  自执行了这次失败的任务回来,送走了排长骆振光,又经过了一轮人员调整,三连的表现极为异常。全连下似乎是丢了魂似的,不仅是训练跟不,其他各方面工作也一直走不正轨。用一句最直白的话讲,全连的气全散了!魂丢了!
  有一句传言在三连流传,骆振光已经走了,许志利什么时候也滚蛋?
  在三连的一些人看来,这次三连执行了这么个丢脸的任务,和这个外来的三连长许志利不无关系。三连不是没打过硬仗,可三连何时丢过这样的人?哪怕当年在朝鲜把三连整整一个连打得还不到三个班,可战后不还是又站起来了?
  归根结底,是许志利这个连长根本不懂得三连的精神和历史,才造成了这次失败。所以,许志利这个外来连长必须和骆振光一样,必须承担三连丢失尊严的责任,离开三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