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不知方向的路上》
第8节

作者: 许关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对一个走过很多地方的人来说,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掌握那个地方的基本地理及建筑分布什么的简直就成了本能,也因此,周围的菜市场分布,许广陵那是清清楚楚。
  附近一共有三个菜市场,一个稍远,但也是规模最大的,另两个距离差不多,不过一个是卖蔬菜的多,一个是卖肉类水果的多,许广陵往常最常去的是卖蔬菜多的那一个,至于较远的那一个,他则只是最开始的时候去过,算是“踏门”,认认路,后来则再没有去过。

  而这一次,出于想验证某些东西的想法,许广陵径直往规模最大的那一个菜市场而去。
  到了的时候,发现人特多,夸张点说,好像整个城市的人都拥这里来了。
  车站、综合购物区、菜市场,基本上算是一个城市的三大人群聚集点,而这三大里谁先谁后则着实不太好进一步分别,总之这几个场合,在它们热闹的时间里,你一眼看去密密麻麻的全是人就对了。
  话说这也是这个菜市场之前许广陵只来一次的主要原因,至于距离略远,则只能排在次要原因。
  三转两转,许广陵来到了菜市场内的一条隔道,这个区域都是卖些红薯、土豆、冬瓜什么的,许广陵的目标自然是在土豆上。
  往常买土豆的时候,许广陵多半是找到一个土豆摊,然后买了土豆就走。反正这玩意儿在他看来也没什么好捡的,都一个样,另外,他也懒得问价,找个更便宜的摊子什么的,差别也不大,不是么?何必折腾来折腾去的呢。
  总之呢,许广陵买菜的速度,那叫一个神速。
  但是今天呢,在这个卖土豆的区域,一共好几十家卖土豆的地方,许广陵慢悠悠地转逛了起来,先作总体的大的鉴别:

  “这家的土豆不行,滞放的时间太长。”
  “这家的也不行,出产地太差。”
  “这家的土豆看起来不错,结实,饱满,个大,但其实是过分的肥料撑出来的,一股臭味。”(实无臭味。许广陵再一次确定了,这种判断绝非来自嗅觉。)
  “这家的不错,土地瓷实,土豆的味道应该不错,但可惜个头太小,可以列为备选。”
  许广陵就如一个老饕,不,如是老厨一般,随便瞄一眼,就对被他瞄到的土豆作着判断,然后哪些应该PASS,哪些应该把摊主吊起来暴打,哪些可以考虑列入备选,哪些质地不错,尽皆了然于心。
  哦不,转悠遍了也没发现质地不错值得称道的,有且只有两家列入备选的,其它全部OUT。
  当结果出来的时候,许广陵呆住了,一是为自己突然成为“土豆鉴别专家”而震惊,二是这些摊子上卖的土豆怎么这么坑?究竟是他的鉴别有问题,还是这几十家土豆摊上真的没有一家质地不错的?
  更不用说其中几家还能称得上是黑心土豆。
  许广陵也是醉了,以前从不知道外表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的土豆居然也有这么多的门门道道。
  不过,虽然震惊着,虽然奇怪着,但许广陵还是遵从着自己的判断,嗯,也许不是自己的判断,总之呢,在那两个备选的摊上,许广陵各称了一斤的土豆。

  而就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生了两件事,必须要说一下:
  一是在这两个摊上许广陵并没有特意去挑选,但随手一拿,入手的几乎尽是周正的土豆,哦,这里的“几乎”可以去掉。
  二么,就更那个了,许广陵拾捡了几个土豆,感觉差不多了,让摊主称量,结果不多不少,正好一斤!如果只是其中一个摊上是如此,那么可能是巧合,但偏偏的是,两个摊上都是如此!
  这不太像是巧合。

  或者可以初步略嫌武断地说一句,这决不是巧合!
  买完了土豆,许广陵转向卖豆腐的摊子走去。
  相比较卖土豆的几十家摊子,卖豆腐的就少得多了,但其实也不少,许广陵数了数,有九家,还有两家则是专门卖各种豆腐干千张什么的,在这列摊前,许广陵从后走到前。
  石膏豆腐,卤水豆腐,基本就是这两种,没有其它。
  而这两种豆腐中,老嫩程度各有不一。至于说有没有把黄豆的皮去掉用纯豆瓣做成的豆腐,很抱歉,一个都没有。许广陵一开始是失望,但很快地,稍微想了想,也就释然了。
  把无伤大雅的豆皮一点一点地去掉?谁家如果这么做豆腐,估计还没等开张就已经破产了。
  另外,对黄豆精心地挑选,把所有坏的、劣质的豆子都挑出去,只留下全是良好的豆子做豆腐,这同样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或者说,对于普通的商业化生产,这不可能。

  换言之,在这种摊子上,根本就不要指望能够买到那种所谓的“优质”的豆腐。想吃那种,惟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做。
  但是这些豆腐是不是就不需要挑选了呢?
  很显然不是。
  从黄豆到豆腐的过程中,有很多个要素都是很关键的。
  最开始是黄豆的选择,这是最重要的一环,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选用的黄豆不好,那也别指望做出的豆腐能有多好。另外,卖家是不在乎这黄豆到底是新豆还是陈豆的,别说陈豆了,就是陈上十年,都无所谓,只要做出的豆腐多就可以了。
  而买家的想法显然不是这样的。
  选了豆子,然后是浸泡,浸泡的水是一个问题,但可以忽略,因为无法对这一环节作高要求,其次浸泡的时间长短,很影响最终豆腐的质量,然后是把浸泡过的豆子磨成豆浆,这又是一个重要环节。

  是用那种土式的石磨人工来磨,还是用现代化的自动打磨机磨?
  两种加工,做出的豆腐差别很大!
  然后还有卤水的选择、点卤的时间、点卤时的火候控制、卤水加入的多少
  许许多多的相关知识在许广陵脑海里闪过,从黄豆到豆腐,这整个过程中的一整套工序,每一个环节中的要求、差异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许广陵发现他是清清楚楚,其间决无任何一点可能存在含糊的地方,用华夏民间那句老话说,真是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

  然而稍微理智一点地想想,又或者说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来看此事,这里面那么多的知识和讲究,那真是太复杂太复杂了,一个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把这个行当里的这些东西都掌握到通透?
  几十年不说,几年总是需要的吧?
  但是现在,许广陵发现他对这些东西,是了如指掌,继“土豆鉴别专家”之后,他现在似乎又可以挂名“豆腐制作及鉴别专家”了。对的,没错,除了鉴别之外,还有制作。
  许广陵毫不怀疑,此时,只要给他需要的原料和工具,他就可以做出最好的豆腐来。
  不是优质。
  是“最好”!

  一时间,许广陵再次地茫然了。
  这究竟是怎么事呢?一夜过去,他似乎并没有像昨晚想象的那样被什么异种生物给夺体,他还是他,他的思维、他的记忆、他的情感,这一切都告诉他,他确实还是许广陵。
  然而,又确实不一样了,非常不一样!
  他的脑海里,多了很多东西,很多他从来就没有接触过的、闻所未闻的东西。不止如此,便连身体,都仿佛带上了一些特别的本能,比如说之前在家里时随手抛的土豆,又比如说刚才在土豆摊上时那随手的挑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