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护国运动——闲话中国近代史上那段动荡岁月里的人事》
第44节

作者: 老娘路人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3-26 17:12:49
  帝国乱象:江河日下的大清内政(3)
  而之所以叫银库,是因为大清帝国一直都是银本位制。地方每一年上缴的赋税,除去实物,全都要兑换成银子运送到京城,再由户部点算并派专人运送入库。这负责运银子的,就是所谓的库兵了,别看表面像是苦力活,但实际上可是美差,为毛呢?天天跟银子打交道能不美吗?也许有人要说,应该是只能看不能拿,有什么好美的,再说国家一定会有一套严格制度防备偷银子的行为吧。
  说得没错!大清帝国官方的确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来防备库兵偷银子。比如要工作前,让他们先脱光,从负责管理的官员面前走过,然后再穿上特制的衣服去搬银子。银子搬完了,还不能走,得把工作服脱了,再光着身子从管理官员面前走一遍,然后出去了还得平举双手,两腿微蹲,张嘴学鹅叫,经过详细检查,确认没有夹带,才能换上自己的衣服放工。可就是这么严格的措施,也阻挡不了人们对银子的渴望,大家还是有招把银子从库房弄出来。更绝的是,这事儿不是道光年才有的,而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绝招,甚至连户部乃至整个官场都默认的,以至于库兵这个岗位,也因此变成炙手可热的肥差,只有高人一等的旗人才有资格去谋取。

  话说库兵都是如此,其余跟银子有牵涉的官那就更不用说了,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没事儿谁跟银子有仇呢?可是偌大国家,你也偷,他也拿,太平年月还没什么,轮到道光皇上这儿,日子本来就不好过,恨不能天上掉银子,你户部银库居然还能出偷漏银子的事儿,而且还是因为分账不均才捅出来,这背后意味着什么,真是只要不傻,基本都是细思极恐,他能不关注吗?
  日期:2018-03-27 17:17:16
  帝国乱象:江河日下的大清内政(3)
  他这一关注,少不了派人查。怎么查,一方面是查张家那个案子是怎么起的,另一方面是赶紧派人到户部去清查库银的情况。从他派的人选是刑部尚书惟勤而不是跟户部有什么牵扯的人来看,他对整件事启示心里还是有谱的,知道肯定会出大案子。可谁像到即便如此,仅仅只是一些清查数据报上来,这位时年已经六十二岁的大清天子还是被镇蒙了,因为根据数据显示,户部账面上本来应该有存银一千二百一十八万多,但经过他派出的官员亲自点算,实际上只有二百九十二万多,这也就是说,其中有九百多万银子,银子啊,不知道去哪儿了。

  真不知道去哪儿了吗?不是,准确的说应该是没想到银库监守自盗,各种偷漏这么严重。回过神以后的道光为此大发脾气:“银库实际存银差这么多,简直是前所未有,现在国家到处都需要用钱,这帮黑了心的家伙却这么肆意攫取国库的银子,真是丧尽天良,和叛国没有分别。还有,你们这帮王八蛋,朕这么信任你们,让你们去户部查库,这么多年居然没有一个察觉揭发,真是岂有此理!朕用人真是太失策了!”

  日期:2018-03-28 17:21:13
  帝国乱象:江河日下的大清内政(4)
  这发脾气固然痛快,出了这么大篓子不解决当然不行。作为帝国的一国之君,道光虽然欠缺决策才能,管事儿还是挺有章程的,知道国家没钱不好运作,因此赶紧先下一道命令,由于银库亏空巨大,要求清军的各项用度一概从简,军饷也暂时只发部分,不足数的以后补齐。朝廷各级衙门在建的各种设施以及用度,也全都酌情裁减。然后组织高层官员全面清查户部的情况,要求不管是谁都不能姑息,一定要全面彻底查清国库被盗案始末。

  话说道光这架势,那绝壁是要捅马蜂窝也不在乎的意思啊,但满朝上下,包括那位深受宠信的军机大臣兼大学士穆彰阿,其实大家心里门儿清,这事儿从乾隆年间就有了,怎么查,不好查。可是对皇上又不能不有所交代。最后经过一番详实的收集证据,大小臣工们给出的答案是,户部失窃的九百多万两银子不是个人作案,也不是短期作案,而是经年累月作案,作案人员并非一人,而是很多人,谁呢?就是前面说过的,常年在户部搬银子的库兵们。

  那他们到底是怎么偷的呢?道光听完几乎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方法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叫“谷道偷银”,方法是拿猪油涂在银子上,然后通过丨肛丨门塞进身体里头,据说如果再加一点松骨药一个人最多可以偷到八十两,坚持半个钟头不掉出来。不过这法子要吃一点苦头,而且需要经常练习才可以。第二个主要是冬天使用,即在茶壶里放上水,把偷到的银子放在茶壶里。由于北京的冬天很冷,水很快就把银子给冻住,怎么到都不会倒出来,所以也很容易蒙混过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