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总经理:职业经理人的变革经历》
第31节作者:
青原樵夫
日期:2007-9-6 9:22:19
老板们的辩证思维能力若用在管理中,就会把机会主义带入管理中,结果大部分人都来钻空子,管理就成了猫捉老鼠的游戏,中国几千年的权谋管理,根源在于只有《易经》的“变易”思维,只有质变,没有量变,缺少逻辑思维,这是中国文化致命的结构性缺陷。
而管理中的制度和流程,正是将经验用推理的形式逻辑方式固化在流程中。
所以,一个企业的成长,需要辩证逻辑思维加上形式逻辑思维才行,否则都会出现结构性的缺陷。
日期:2007-9-6 13:53:37
四、与其他人的冲突
李卫5月份给管理人员培训了一堂《BOM表的功能与作用》的课程,里面就BOM表的功能、原理、作用,与MPS的关系,与库存信息的关系,与物料需求计划的关系,与成本核算的关系,如何编制,谁来编制等,用生动的案例给大家讲解了两个小时,从来不知BOM表为何物的人,也基本上都明白BOM表是怎么一回事了。
可技术副经理马祥安在培训上当场反对,我们有一份《产品清单》,不必要再做BOM表了,太麻烦了也没什么作用,而且,都在我脑里记得。
李卫明白,400多个产品的BOM表,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产品清单》的资料根本不齐全,其他的物料编码、单位用量、材质、规格、阶层、前置天数、工程图号、工程版本号、零件成本、毛重、净重、损耗率、水口比例等等信息都没有。没有BOM表,标准成本就无法计算,成本核算是一句空话。
根源就是不愿意吸收新事物,不愿意改掉旧习惯,懒惰所致,李卫在会议上要求马祥安不必将400个产品一次做完,可以按主生产计划的顺序来做,不生产的就不做,要生产的就提前一两周做。可是马祥安都是以一句“现在很忙,没时间”为由拒绝,他的性格是非常暴躁的,他跟了老板十年,跟老板的性格一样暴躁,这让李卫想起《赏识教育》中周弘校长的一句话:在打与骂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要么逆来顺受不反抗,一反抗就失态。一个老板,如果经常骂下属,最终有主见有能力的人都会走掉,留下来的人要么是逆来顺受随老板怎么骂都无所谓的人,他根本不将这些责骂放在心上,你骂你的,他在那边左耳进右耳出,要么就是也一样暴躁逆反心强的人,都是两种极端。
所以,马祥安根本不会听李卫的话,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他不喜欢做就是不做,除了老板,谁的话都不听,没有BOM表,PMC的很多工作很被动,刘经理催马祥安,马祥安当众骂刘经理,没办法,请出老板来,也没用,他就是不做,你奈何不了他。李卫只好安排楚士忠做,结果偶尔做一张,速度非常慢,而且错误百出,但做总比不做好,直到后来马祥安离开,BOM表才慢慢做起来。
财务部规范了报销的流程,报销的发票、车票等必须要贴好,要写好出差的路径,招待吃饭要注明姓名,这本来是规范的做法,使财务可以有据可查。马祥安不愿意这样做,他认为这是对他的不信任。财务经理叶胜萍要求他这样做,他骂叶胜萍,认为这样是针对他,并且表示以后再也不出差了。
李卫第一次看到这样一个难沟通的人,他是拒绝沟通。这也是典型的作坊式企业所造就出来的人的性格,作坊式企业,每个人都凭经验在做,每个人各自为政、自我管理,从上到下都是自己管自己,上司只是下达一个任务,下面的人根据经验来做,今天觉得这个这样做好,明天又灵感一来觉得那样做好,缺乏对过程的规范,上级只要求你做出来就行,过程如何他们不管,长此下来,就习惯成自然了,就受不得约束。
因此,作坊式企业成了一个关联不大的松散结合,每个个体看似很勤奋,但没人去理顺工序与工序之间的瓶颈,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瓶颈,物流和信息流非常低效,外国人批评中国人,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是三条虫,在作坊式企业表现得淋漓尽致,李卫在前一家公司和这里,经常听到下属这样“教导”李卫:“你别管我过程,我给你结果就行了!”
作坊式加工是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但开始向企业转型,则是结果与过程并重,到了大中型企业,过程非常规范,按这种过程去做,结果一定是对的,所以就成了只注重过程。
改造这些人,实际上是改造一种性格,一种多年在作坊式工厂里形成的作坊式的思维和性格。有些悟性好的能改造好,有些人则根本改造不了。李卫在一年的时间里,感觉这种缺乏合作精神,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单打独斗的企业文化,从老板到员工,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一次,李卫都要耐心地给他们讲道理:“公司制度不是针对你,因为制度是规定在前,不知道谁会犯错,所以不可能是针对谁,我一个总经理犯错财务部都要求重做,那财务部肯定不敢针对我了,所以他们是针对所有的人。”多少次,李卫感觉他们像小孩子一样,作坊式各自为政自我管理的思维方式,凡事从自我出发,缺乏理性思考能力,李卫一个三十出头的人,经常给一帮大他七八岁的人做思想工作,想想都挺好玩。除了马祥安外,还有很多这种思维的人,只是程度轻重不一而已,李卫是培训、说服、批评、鼓励一起来。
上半年,和马总监、马副总等人的“斗争”,要说服林总等一批人,李卫经常只有一个感觉:累!一天忙到晚的改革,各种各样的事务,让身体累;与作坊式思维、国营企业思维的“斗争”、“辩论”与说服,让他心累。
上半年,李卫每天晚上一回家,就倒在床上不想起来,连澡都不想洗、话也不想说、臭袜子往沙发上一扔连衣服都没脱就睡着了,弄得妻子很生气,怎么平时一个比较勤快会做家务的人当了总经理后变得这样懒了。后来李卫了解,行政人资的陈经理、财务的叶经理、连精力非常充沛的PMC刘经理,都是每天晚上一下班就倒在床上不想再动了。管理变革,是一场耗精耗神耗元气耗体力的万里长征。李卫感觉,现在做这个总经理,其体力和精神消耗至少是原来做部门经理时的5倍以上,看来,管理变革中的总经理,一定要去练练养生气功,才能维持源源不断充沛的精力。李卫也听到下面一些人的议论:李总他们这些人是不是在热恋当中,怎么精力这么旺盛?他们哪知道,这是白天聚起精神的,到了晚上,都软成一团泥了。
在这个变革过程中,有斗争的,有反对的,有拒不执行的,有看热闹的,有指点江山的,有牢骚的,有抱怨的,有转变的,有支持的,各色人等,不一而足。
日期:2007-9-7 13:53:49
第八章、形势一片大好
一、产值稳定上升
利风的改革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是大好,整个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再过几个月的时间,整个形势将会变得越来越好!
文丨革丨中的这句话,用在利风的七、八月份是最恰当不过了。
七月份,产值421万;八月份,产值416万;这些都是扣除了退货的产值,六月份的402万产值当时财务没扣除退货,扣了退货只有390多万。如果不是上半个月有点松懈,突破450万都有可能。从这几个月看来,每个月的产值占在途订单金额的比例为60%~70%,如果量大产品成熟,就高一些,量小产品难度高,就低一些,七八月份,在途订单金额保持在600万左右,产值基本上在在途订单额的三分之二左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