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秦明系列--天谴者--众生皆有面具,一念之间,人即是兽》
第5节

作者: 法医秦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放衣服的草垛上,还有一张湿巾,很新鲜。技术部门对其进行了细目拍照(对现场个别物证进行单独特写拍照),并且予以提取。就是在这张湿巾上,技术部门提取到了死者的DNA,以及另一名男子的精斑。也正是依据这个精斑,锁定了犯罪嫌疑人郑三。
  经过前期调查,死者叫作张兰芬,四十五岁,个体三轮车非法营运户。她有一个懦弱的丈夫,平时在工地打工,还有一个患孤独症的儿子。张兰芬性格粗犷,经常欺负自己的丈夫。而且,她在外面的姘头数以十计。几乎是认识的人,对她有兴趣的人,不论老少,不论身份,与她都可以有染。
  对张兰芬的尸体检验很简单,因为死者尸体上没有明显的损伤,只有颈部一处刺创,直接刺破了颈动脉,可以说是一刀致命。这倒很符合激情杀人的特征。死者的死亡时间是昨天夜里十一点左右,应该正是她在非法营运的工作时间。

  “郑三是一个光棍,独居,平时他们都在郑三家里**,为什么这一次要选这么一个荒郊野外?”我说。
  林涛正在做俯卧撑,费劲地说:“追求刺激,不很正常吗?”
  “如果是在这里**,为什么现场没有臀印?”我翻着照片,现场除了尸体俯卧的位置无法确定地面原始状况,其他的部位都仅仅是足迹。
  “这取决于姿势。”林涛笑着说。
  “如果在草垛这里**的话,草垛这里留下的赤足印实在太少了。”我说,“如果是在尸体的位置**的话,是不是离衣服远了?离衣服远不要紧,关键是有两人DNA的湿巾离得远了。”
  “尸体和草垛多远?”林涛问。
  “不知道,方位图照得不好,看不出来。”我说。
  “说不定很近呢?随手就扔那儿了。”林涛说。
  我若有所悟地点点头,说:“如果不能寻找到凶手作案时穿的鞋,那么DNA证据就是孤证,是不能完整构成证据链的。”
  “你最近是被错案报道搞害怕了吧?”林涛说,“如果今晚审讯下来,有了口供,或者有了鞋子,就不再是孤证了吧。”

  我点了点头,暗自祈祷案件可以进展顺利。
  “如果是**案件,死者体内没发现郑三以外的其他人的DNA吧?”林涛补充道,“而且死者身上又没有约束伤(被害人在被凶手控制的时候,留下的以关节部位环形皮下出血等为代表的损伤,称之为约束伤)和威逼伤(被害人在被凶手威逼的时候,留下的以轻微锐器刺伤、戳伤、划伤等为代表的特征性损伤,称之为威逼伤)。”
  “学得真快。”我笑了笑,指着电脑屏幕,说,“你看,这是尸体的原始照片,她的后背上是什么痕迹?”
  现场照片中,死者俯卧在泥地上,后背赤裸。但是后背左侧肩胛骨位置,有一片擦蹭状的血迹。
  “血啊。”林涛说。
  “既然是一刀毙命,死亡过程会很快。”我说,“而且看现场地面的痕迹,死者俯卧倒地之后,就没有翻转了。那血液应该往下面的泥地里流淌,怎么会被擦蹭到尸体的后背上来?”
  “这是衣物纤维留下的。”林涛放大照片的细节,看了看说。
  “死者的位置低,又是全身赤裸,留下的衣服上也没血,哪来的衣物纤维?只有可能是凶手的衣物蹭上去的。”我说,“可是这么低的尸体位置,怎么会被衣服擦蹭呢?”
  “擦蹭的方向规则,应该是凶手刻意为之。”林涛补充道。
  “那是为什么?”我问。
  林涛摇摇头,说:“每个人的心理都不一样,我们没法猜测啊。”
  “而且死者的钱袋里只有一元的零钱十几枚了,没有大面值的钞票。”我说。
  “这很正常,这种跑黑三轮的,能有多少钱?”林涛耸了耸肩膀,“你看她的银行卡还在包里,没有确凿的依据说明凶手有侵财的迹象。”
  林涛说得也有道理,但是我总是觉得这起案件的证据好像有不少疑点,现场也有一些反常。但究竟是反常在哪里,我也说不清楚。把照片反反复复地看了几遍,也看不出所以然来,我心想只有等待今晚的审讯结果了,于是钻进被窝里,强迫自己这只夜猫子迅速进入睡眠状态。
  第二天一早,我们勘查小组集结完毕,一起赶往专案组。
  陈诗羽第一次出差的时候有同事室友,似乎睡得很好,而程子砚则有明显的黑眼圈。开始我们还以为程子砚出差不适应,认床睡不着,或者是陈诗羽打鼾吵着她了。结果,我们被陈诗羽一人捶了一下,才知道程子砚昨天拷贝了不少现场周围的监控视频,研判视频到凌晨三点才睡觉。不过她这么辛苦地工作,并没有换来好的回报,有关死者的三轮车影像好像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毕竟案件有了关键物证,对于视频,我们也不是很重视,所以,也没有继续深问程子砚有什么发现,而是一起等待专案组给我们反馈的好消息。

  可是,进了专案组的我们,被陈支队的一瓢冷水浇了个透心凉。
  “一夜突审,郑三没有交代,而且一直喊冤。现在负责审讯的侦查员已经失去了信心。”陈支队面色严肃地说。
  我知道,侦查员对审讯对象的观察判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直觉,虽然说不出道理,但都是在潜意识里存在的,而且是科学的。有经验的侦查员几乎通过审讯的前几个来回,就能通过直觉判断嫌疑人是不是真的凶手。如果说侦查员失去了信心,那要么就是凶手太狡猾,要么就是抓错人了。
  “嘿,老秦在来的路上就说这案子有可能是假破了。”大宝说,“他的乌鸦嘴果真是屡试不爽、名不虚传啊!”
  我拍了大宝的后脑勺一下,对陈支队说:“那对他的外围调查呢?”
  陈支队补充说道:“郑三承认在事发当晚和张兰芬发生过关系,不过地点是在他家。时间大约是在晚饭后半个小时,也就是七点左右。而且,郑三八点钟开始就和几个朋友打麻将,整整打了一个晚上,并没有离开。”
  “死者死亡时间是十一点。”我说,“他没有作案时间。”
  “不过,郑三的几个牌友说的是不是实话,是不是郑三和他们有攻守同盟,还不好说。”陈支队说,“我们正在展开外围调查。”
  “如果调查没有重大突破,你们很快就要放郑三回家了。”我说,“事不宜迟,我们赶紧去现场再看看吧。”
  昨晚看现场照片产生的诸多疑问,此时又一次涌上了我的心头。我知道这起案件肯定还是有新的情况的,但是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一时还想不明白。于是,我催促陈支队抓紧时间派车,带着我们的勘查车,一路向青乡市郊、青乡河畔的小山坡驶去。
  毕竟是一处极为偏僻的地方,虽然事发已经一天两夜,但现场保存得依然非常完好。远远的,我们就可以看到警方的警戒带还完整地围在那里随风摇曳。
  我们跳下车,走到警戒带外面,往里看了看。果真,除了被白丨粉丨笔标出的嫌疑足迹,剩下的都是技术民警勘查现场时所留下的鞋套印。在这个地方,即便没有派出民警看守现场,也一样没有多事的群众进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