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到弄巧成拙,韩耀厂无法满足如此巨大的产量需求,工厂无法按时交付如此多产品。因此,韩皓做了两个决定,一是暂时压缩客户订单,订10台只给4台配额;其二是立即采购新的发动机生产线,力争今年产量达到50万台规模。
看着公司账户多出约1.1亿的预付款,韩皓终于明白为何国外厂家对发动机技术封锁如此严密了,这真的是一座金矿。
有了这笔钱,韩皓可以做许多事情,为此他兴致冲冲专程跑了一趟省机械工业厅,没想到却被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韩皓跑去省机械工业厅目的是依法申请摩托车整车生产许可证,是行内人所说的进目录。
从1989年开始,国开始实施《汽车、民用改装车和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管理办法,未进入该目录的企业产品一律不能在市场销售,公丨安丨部门凭目录和出厂合格证办理牌手续。国家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司统一管理汽车、改装车和摩托车的目录登记工作,公丨安丨部依照目录实行牌管理。每年目录更新2次,方便企业更新自己最新市的产品。
要想生产的踏板车能在市场销售,韩皓必须想办法让自家企业挤入目录,给产品准生证。拿着目录管理办法研究了一下,韩皓觉得面要求的技术、研发、人才和售后要求自己工厂都能够达到。尤其是不少于3000万投资和10万台生产线的硬指标,韩耀厂现在的能力可以一步到位。因此,他想来问问到底企业要这个目录如此申请。
92、93两年,全国摩托车企业遍地开花,正式进入目录的企业从1991年增1家,突飞猛进到1992年新增17家、1993年狂增25家的大跃进局面。其1993年还出现了22家目录外生产企业,连同目录内一共增加了47家企业,这导致当年国摩托车产量达到了335万台,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的国家。
1993年,官方初步统计全国一共有153家摩托车厂在生产摩托车。整个摩托车市场一下子大爆发,所有生产的企业都赚得盆满钵满,导致国家在1994年开始决定对摩托车产业开始了宏观调控。
手段主要有二:一是开始对摩托车增收10%的消费税,把摩托车列入了奢侈品行列。这一刀重重砍在国有摩托车企业身,导致企业利润大幅缩水。二是对摩托车目录开始清理和严控,原则不再增加新的生产整车企业。
“国家现在开始调整摩托车产业,原则不再受理新企业的申请。省里正准备迎接央部委前来检查落实情况,所以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我看你们厂的发动机新进入了零件生产目录,哦,是钱江厂推荐去的,你们好好生产发动机得了。”
在省机械工业厅,韩皓的一腔热血遭到了重挫,想名正言顺生产踏板车的路子被堵。韩皓第一次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威力,犹如一道高高的门槛立着,把无数像自己这般的创业者挡在门外。门槛里面的先行者凭借国家政策有意无意的保护,一个个都吃得满嘴流油,只剩自己在门槛外眼巴巴流着口水羡慕。
敢赌未必输,爱拼才会赢,韩皓想起了虎山人的老话。国家政策虽然犹如一道红线,但虎山人却习惯了政策红线两侧来回跳舞。
虽然工业厅的答复让他感到泄气,但韩皓相信还是可以找到变通的渠道。因为虎山有一个榜样——甘朝祥,他的改装厂现在越做越大,生产的摩托车可以流通牌。
“甘厂长,咱们合作那么久,这个忙你务必要帮一帮。”
韩耀厂的发动机一直稳定持续供应给甘朝祥,因此韩皓直接找到他请教,到底他是如何搞定目录这个大难题。
“很简单,是买目录!我们厂跟南粤省鹏城市的一家摩托车厂合作,用他们的目录名号进行销售,每一辆车给厂里400元的贴牌费。”
鹏城市与东方明珠香港一水之隔,那边的人头脑灵活,卖目录收贴牌费是他们发明的招数。
全国150多家摩托车生产企业,1993年只有嘉陵、建设、轻骑3家销量突破了50万辆,幸福、南方、金城、钱江等突破10万辆大关,行业前20名几乎集了全年产量的90%。剩下130多家企业瓜分不到10%的市场份额,算一些新企业因产能未能跟,但换算下来还是有许多企业实际处于资不抵债的破产阶段,年产量屈指可数根本无法独立存活。
这些身在目录内的濒临破产企业,许多靠卖目录存活,凭借市场好光景吸血苟延残喘。甘朝祥所合作的鹏城工厂,现在完全靠卖目录为生,去年估计有超过千万的收入。
“天,还能够这样!”
一向来遵纪守法的韩皓听到这样变通的手法,不由想到了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谚语。这有些冲击他的世界观,自己想遵纪守法堂堂正正申请目录不得其门而入,市场却有大批贴牌的黑户通过购买目录走偏门了户口。
“韩老弟,看来你也想搞整车!说的也是,要是我有发动机在手,我也会整车,毕竟挣得更多。可惜我没有目录,不然光卖目录给你,我估计一辈子不愁吃穿了!”
甘朝祥看着韩耀厂从一家小五金厂现在突然爆炸式成为一方诸侯,提货时他已经到过虎山工业园看过对方的新厂房。啧啧,真是羡慕,不过他早过了红眼病年纪,现在做好自己的小生意知足了。他心知要是韩耀厂马整车,那数量绝对不是自己小工厂能企及的数字。
“老哥给你一个建议,要是你铁了心整车厂,干脆去收购一家破产的目录企业算了。我知道南方那边有新厂是这样干的,省事一了百了,免得像我还得担惊受怕,哪天别人不卖给我目录。”
一向来跟韩皓合作不错,觉得他人还可以,甘朝祥语重心长给了建议。
谢过甘朝祥的好心,韩皓骑车回到了厂里。
回到办公室,韩皓召集了包括余航在内的骨干开会,把自己打听到关于目录情况说了一遍。
“改革开放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嘛,我们厂整车项目,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骑物美价廉的摩托车。央有关部门的意见有时具有时代局限性,我们厂不要把眼睛盯着面,而要埋头看着下面。市场需要什么,人民群众缺少什么,我们生产什么,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余航现在浑身充满了干劲,听说省里不给整车项目,他首先提出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嘛,既然大家都打擦边球,那说明市场有需求。如果可以购买到合适的目录,我觉得这事可以干!”
擦了擦眼镜,郝一山也表态同意整车项目。
“余老说得不错,现在都说要解放思想,用市场经济思维考虑问题。我觉得吧,咱们生产摩托车提供了业,增加了税收,满足了人们需要,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为啥别人能干,我们不能干,这本来不公平。”
尝到了摩托车发动机带来的甜头,大家都一致赞同继续整车项目,毕竟干出一番事业是所有人共同的追求。
见此,韩皓亲自拍板准备购买一家濒临破产的目录企业,套用他们的名号来生产自己的踏板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