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解密红楼中的人和事,看娘化了的明末隐史》
第17节

作者: 半看春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随后左良玉和李自成在开封遭遇,见到李自成军队非常精锐,人数众多,就连夜率军逃跑,也不管侯询的督抚了。被李自成发现,当场下令追击,撤退变成了溃败,左良玉的军队大乱起来,彼此踩踏,死了很多人,左良玉本人带领少数亲兵逃往武昌,在武昌重新招兵买马,并向武昌楚王要求军饷,楚王给的太少,左良玉就干脆率兵在武昌城中大肆抢劫,扬长而去。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克武昌,把楚王连人带钱一锅端了,建立大西,开了科举,开始设官理民,割据一方。李自成不久后在襄阳称王,想压张献忠一头,写了信给张献忠说:老 投降了,曹左革都被我锤死,该到你了。——老 已降,曹革左皆死,行及汝矣。
  此时左良玉趁机从长江逆流而上,攻打张献忠的领地,张献忠和他展开拉锯战,打了几仗后左良玉作罢,张献忠控制了湖广大部,进军四川,和四川总兵秦良玉火并了一仗,打的秦良玉晚名不保。左良玉趁他打四川,一波爆菊夺回了武昌。
  崇祯十七年三月,崇祯封左良玉为宁南伯,封他儿子左梦庚为平贼将军,许诺以后让他们世代镇守武昌,要求左良玉立刻出兵勤王,左良玉故意拖延时间,上奏推辞,没多久后传来了崇祯自杀的消息。
  左良玉部下人心惶惶,都很害怕,不知所措,听说了江南有新皇帝登基,就要求左良玉带领军队去投奔南明,左良玉不允许,并且在长江两岸架上大炮,截断了长江的航运。
  这以后马世英、阮大铖掌权,担心左良玉与侯询等东林党的关系促使东林党夺权,就设置防线防备他,左良玉看出来了,很是不满,军中也都对南明朝廷有不满,之前挖开黄河的那个开封推官黄澍此时是左良玉的监军御史,在和南明的往来中当面指责马、阮二人,盛气凌人,黄澍走后,南明朝廷立刻派锦衣卫抓他,左良玉保护黄澍,赶走了锦衣卫,此后左良玉军中的文武群臣们开始有了明确的清君侧倾向。

  不久后,南京传闻说太子从北边逃来,却被南明朝廷关在监狱里,左良玉军中群情激奋,左良玉看到机会,发布檄文讨伐马、阮,步骑二十多万人沿长江东下,四处抢劫烧杀,到了九江时,因为与在此镇守的袁继咸有交情,就下令不准抢劫九江,结果还是有大军进入九江城烧杀,左良玉很生气,在当夜晚上病死了。
  自从开封与李自成作战失败后,左良玉的精锐丧尽,以后招揽的军队大多是明朝各地的溃军和流民,各成体系,和当年起义军的三十六营差不多,只是奉左良玉为盟主而已,所以左良玉死后,左梦庚虽然被推举继承了他的地位,但是很明显面临大军崩溃的危险。

  加上南明朝廷已经派军抗拒左军,左梦庚骑虎难下,干脆投降了清朝,二十万大军一哄而散。
  左良玉一开始便不靠军功得势,义军和官兵都很看不起他,认为他只是“胜于易胜”,也就是欺软怕硬。并且因为左良玉太过丧心病狂,紧急败坏,使很多人天天弹劾他,他也只得拥兵自重以自保。他没有什么才能,却很骄纵,不听熊文灿、杨嗣昌的号令,总以为自己才是天下无双,能力挽狂澜,实际于事无补,最后听信了黄澍之谋,搞了清君侧,遗臭万年。
  明史大家顾诚对左良玉的评价很贴切:左良玉早已成为一个拥兵割据的军阀,勇于虐民,怯于大战。他的统兵东下主要是避免同李自成率领南下的大顺军作战,假借伪太子"密诏"赴南京"救驾"显然是一派谎言,离开武昌时就大肆屠戮,对弘光朝廷任命的巡抚、总督等方面大员任意拘留,心目中既无朝廷,也无百姓。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弘光朝廷加速瓦解。
  但他同时在听说了崇祯的死讯后,哭的很激烈。明末那些不听节制的将领们大抵如此,心怀着若有若无的国家情怀,却一门心思作死,他们以为怎么作都作不垮明朝,就像左良玉,害死了杨嗣昌、丁启睿、汪乔年,看着那么多封疆大吏身败名裂,尸骨无存,他并没有受到触动。
  姚雪垠的李自成中写左良玉打算卖了丁启睿回襄阳时,幕僚劝他尽力作战,以免崇祯降罪时的自白:我早就看透了朝廷的那一套,只要手中有兵,就奈何不得我!
  在那个时代,确实如此,老实打仗,呕心沥血的,大多被皇帝加上地方势力联合坑死了,比如丁启睿、孙传庭、杨嗣昌、卢象升、包括之前的袁崇焕、孙承宗,左良玉才能没有他们高,却因为找到了治崇祯的诀窍,后期能到了主宰天下大势的地步,不可谓不讽刺,这就叫做劣币驱逐良币。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保明朝的大多被崇祯害死了,坑明朝的却被崇祯尊崇备至,左良玉到最后也只是假惺惺为崇祯哭了一场,没有北伐,也没有和李自成火并,反而是李自成败走长安南下襄阳时,左良玉借口清君侧赶快跑掉,避免和李自成交战,仍然是“遇强则逃,遇弱则战”。
  那个时代,一些豪强起兵作乱,率领部下到处抢劫,号称天天过年,夜夜做新郎,过着非常幸福的狂欢生活,左良玉也不例外,评价他们不需要什么理解和同情,只需要确保历史的耻辱柱上有这些人。
  他们在活着的时候享福享的太够,你觉得他们会在意后世怎么评价自己么?

  日期:2018-05-09 14:30:41
  贾探春
  【判词】
  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曲】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花名签】“日边红杏倚云栽”·瑶池仙品·杏花;签文“必得贵婿”
  简介:贾探春是贾政之妾赵姨娘所生,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玫瑰花”之诨名。她的诗号为“蕉下客”。赵姨娘在贾母王夫人面前阻碍女儿施展抱负,更被贾府其他小人挑唆,时常欺辱女儿。抄检大观园时,探春令丫环秉烛开门,严阵以待;王善保家的欺负她庶出,对她动手动脚,当场挨了一巴掌;她一声令下,丫头即出面抵挡,颇有大将风度。她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在宝钗帮助下颇有成效。原文第七十一回,贾府为贾史氏过寿辰时,她被南安太妃看中,被安排远“和藩”远嫁为下一任南安王的王妃,随后发配边疆。

  日期:2018-05-09 14:31:22
  说完了原应二位,尤其是弄清楚了活该的迎春后,
  探春和迎春截然相反,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最后远嫁他乡,还是一个隔着海,需要用帆船的地方。
  结合前面元春和迎春的身份,这个“叹也”,也就是可叹,的探春,身份就已经是比较清楚了。迎春真身是弘光,那么这个探春自然也就不是寻常百姓了,还是一个孤悬海外的主,那么还不清楚?探春就是郑成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